wrapper

《現觀總義》第216頁:「今此,辨析四義有五:講說四諦之定數、次第決定、各別體性、釋名、十六品類。」這段文的意思是,解釋四聖諦時可以透過五個部份來說明,包括:為何四諦的數字是四、為何用這樣的順序介紹四諦、每一諦的體性、每一諦名字的意義、每一諦各具有的四項特質共計十六行相。

首先,四諦是什麼?大部份的同學應該都知道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若有還不知道的同學,請確實記住這些名相;也請同時記住世尊在佛經裡講的四句話「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這段話的意思是:應該要知道苦、應該要斷除集、應該要獲得滅、應該要修習道。在背什麼是四聖諦時,若能用背誦這段佛經的方式去背,也就同時記住了佛陀開示的這些教導。

這門課程進行時,不會只有單純的講解,各位只要有聽不懂的地方,都請直接提問;此外,有些重要的內容,我也會要求大家背起來。所以,剛才講的這段佛經內容,若各位需要抄的話,就請現在寫下來。由於四諦是佛語的精華,所以在很多地方佛陀都會做相關的開示,包括大小乘與密續典籍裡都會提到;但第一次宣說四諦,則是剛才引用的那段佛經。

一、數量為四

四諦的數量是怎麼來的呢?以粗略的方式解釋,四諦談的是苦的果和因,以及樂的果和因,或說苦與受苦之因、樂與得樂之因,如此加起來就有四項。以上是用粗略的方式回答為何四諦的數量是四。

再以難一點的文詞來解釋,請看文。「諦復定數為四,因泛言之,就輪迴流轉與還滅次第宣說四諦,就輪迴流轉因果宣說前二諦,且依輪迴還滅因果而宣說後二諦故。」這段話的意思是:為何諦的數量是四呢?因為佛陀是從總的入出輪迴次第的角度,亦即進入輪迴的次第與脫離輪迴的次第而宣說四諦。從進入輪迴的因與果的次第來說,是前兩諦-因的集諦、果的苦諦;從脫離輪迴的因與果的次第來說,是後兩諦-因的道諦、果的滅諦。

以上是數量決定;至於次第決定的內容,由於這部份的內容較多而且也很重要,過幾天再講會比較好。

遇到苦與困難時,擔心沒有用。若不要苦與困難,就要研究它們從哪裡來。不但要研究它的因,而且要研究它的主因,如此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決辦法。這種想法不限於佛法,任何事都是如此;同樣地,自己想要的樂或目標,若是真心想要,就應該去研究它們的因是什麼,不但要知道無誤的因,還要完整地知道需要哪些因,接著弄清楚自己是否有能力成辦這些因;若能,則既然要樂果,就一定要去成辦這些因。這樣說來,如果努力了很久,依舊無法達成目標,表示你是在錯誤的因上努力;若因沒有錯,但還是沒有結果,有可能是因不完整,此時你應該要去研究看看自己少了什麼;在知道正確與完整的因,又明白自己有能力成辦這些因之後,就要努力做到。

研究「困難怎麼產生」這個問題時,不能只用「某人這麼說」、「大部份人都這麼說」為理由,應該仔細弄清楚某個因產生某個果的過程;同樣地,若要成辦某個目標,某人跟你說成辦這個目標的因是A,此時你不該因為有人說就相信,要進一步研究這個因與果之間的關連是什麼。緣起二字,藏文是རྟེན་འབྲེལ།(滇遮),第二個字འབྲེལ།(遮)的意思就是關係、關連,必須明白因與果之間的關連才行。要弄明白其間的關連,自然會產生很多疑問。例如,有人說A是有益的,此時你應該要問這益處是如何產生的?同樣地,有人說B是有害的,此時你該問這害處是如何產生的?要這樣問,是因為你必須知道其間的關連性。

由於大家都受過教育,上述這種作法在生活中,大家應該都會這麼做;同樣地,學法時也應該如此。例如,有人說「A是很特殊的口訣,是成佛的方法,照著做就會成佛」,此時你應該要問「什麼是佛?透過這種方法如何能成佛?透過這種方法,如何使我淨除一切過失,如何使我圓具一切功德?」弄清楚這些問題,明白其間的關連性,自己應該多少會具有判斷能力了。

我們既然是學習佛法的人,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追隨者,對於任何宣稱是佛法的說法就不該糊塗放過,應該問「針對這個主題,世尊做過哪些開示?」要知道,任何佛法的內容追溯根源,都必然能找到佛語根據;此外,光是佛陀有說過還不夠,就算有人說「這是佛陀說的」,也應該再追問「佛陀為何這麼說?」這些問題追到最後,都必須有正理為依據,才能做出最後的決定。

…摘自:《2016四諦概說》第一講2016.12.16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