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佛經說:不摻雜貪欲的慈愛心或說利他心若能一再產生,可以讓身心都快樂。為什麼慈愛心會有這種效果呢?

一、用親身經驗就可以證明

這個道理其實不必特別講,大家用各自的經驗就可以證明了。

正如生氣會擾亂內心的安寧快樂,這件事情只要是有經驗的人就會知道;同樣的,當純粹的利他心產生之時,你的心很自然就變得平靜快樂。只要你曾經產生過這種心,你就可以運用親身經驗證成這個道理。

二、愈覺得周圍人事物可愛,就會愈快樂

若要用道理說明,其中一個道理是:當你對周遭的人或環境產生慈愛心時,這些人事物看在你眼裡都變得非常可愛悅意。無論事實上它們是可愛也好、不可愛也罷,但因為你覺得它們可愛,這顆覺得它們可愛的心自然就會覺得快樂;相反的,若你到處看人不順眼,周圍每個人你一看就有氣,在這種情況下,無論你周圍的人事物究竟是好還是壞,看在你眼裡都不可愛,這顆看什麼都不可愛的心,自然就不會快樂。由此可知,想要利益他人的心愈大,快樂就會愈多。

三、愈能考慮別人,就會愈快樂

再者,不習慣去慈愛別人的人不會考慮別人的苦樂,他的心裡只有自己。因為總是想著自己遇到的壞事、缺少哪些快樂,自然就會變成一個容易想不開、心地狹窄的人;反之,愈能考慮別人的苦樂,他的心胸就會變得愈寬大。

有時我們會聽到一些久病纏身的人這麼說:「這個世界上沒有比我更辛苦、更可憐的人了。」他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他的心裡有這麼想,但這種想法只會讓他更不快樂,甚至加重病情。事實上,他並不是最可憐的人,因為惡道眾生的處境比他更堪憐;即使不提惡道眾生,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比他更可憐的人,但由於他一心只想著自己,所以覺得自己最可憐。但如果可以擴大胸懷,把更多人的處境納進心裡,就不會有這種鑽牛角尖的想法了。

不過啊,對於一個不習慣慈愛別人,一心只考慮自己的人,這些道理就算講給他聽,恐怕也起不了什麼作用。因為在他的眼裡,別人的苦再大也只是小苦,而自己的苦就算再小,他也會看得很嚴重;反之,對一個有把他人苦樂放進自己心裡的人而言,在他自己遇到困難時,他會想:「眼前這一點小苦我都覺得難以忍受了,那些比我更辛苦的人,他們又該怎麼辦呢?」此時,他的心裡產生的悲心,反而讓他放下顧念自己的重擔而變得輕鬆許多。

四、尊者的例子

前陣子尊者與泰國佛教徒在德里開會,有人請問尊者:「失去國土應該會讓您很痛苦吧?但您看起來卻是如此輕鬆自在,請問您是用什麼方法辦到的呢?」尊者說:「在失去國土、成為流亡難民的同時,我也看到許多中國官員做的鬥爭、欺負人的事情,尤其看到他們想要把佛法連根消滅的企圖與行為,我覺得非常不忍。因為他們造了很重的惡業,將來必須承受很大的痛苦,想到這裡,我感到無比憐憫與不忍。於是我在當下祈求,希望他們造的惡業,果報都報應到我身上來,而我所有造善業要感得的快樂果報,祈願全都在他們的身上成熟!當時,我非常虔誠地做了這樣的祈求,至於效果,雖然不知是否真的對他們有用,卻讓我變得非常平靜。」

還有一次,尊者在菩提迦耶時因為腸穿孔住院。事後,從那間醫院的醫護人員傳出來的說法是:這種病應該會非常痛,但尊者似乎一點也不痛,醫生們猜測這是因為尊者有在修行的緣故。後來,尊者在某一次講經法會時提到這件事情,他說:「在尚未生病之前,我到靈鳩山附近朝聖,看到了很多處境非常困難的印度鄉下人,他們住在非常破爛的房子裡,過著非常可憐的生活。後來生病住進醫院,我想到自己雖然生病,但我可以住進好的醫院、遇到好醫生和護士照顧我;但那些可憐的人如果生病了,他們要怎麼辦啊?當時因為生起了很強烈的悲心,結果就忘記自己在生病這回事了。」由此可知,對他人生起悲心,自己一定會受益,這是非常清楚的事實。

五、我的一段經歷

講到這裡,我想到年輕時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情。二十歲時我病了,病得很重,很多天無法進食。某一天,家人端飯進來給我,我依舊沒有辦法吃,那時心裡突然覺得所謂死亡大概就是這種光景吧!想到這裡,內心感到很悲傷,便哭了起來。看到我哭,姐姐和其他朋友趕忙上前安慰我。那時,我突然整個嘴巴變得很僵硬,同時手腳也都變得冰冷,周圍的人連忙用油幫我按摩身體。在大家七手八腳幫我按摩身體時,我想到:「像我這樣的人如果死了,就只是死了一個人而已,對大家沒什麼影響;但若死的是我的師長,很多人將會因此蒙受莫大的損失。像我這樣的平凡人死了,實在沒什麼大不了的。」轉個念頭之後,內心竟然變得無比輕鬆,雖然眼淚仍然繼續在流,但所流的淚已經大不相同了。

再者,我也相信若在善心的狀態中死去,來世肯定能獲得好的所依身。或許因為當時生起了善心,也覺得死了沒關係,心裡覺得好輕鬆。我的眼淚繼續流著,周圍的人也繼續勸我不要哭,但我心裡的感受已經完全不一樣。所以,聽著他們要我別哭,那時的我反而有點想要笑呢!

由此可知,只要稍微換個想法,真的可以讓你的心變得比較輕鬆。

我姐姐的女兒對於慈悲心有點感興趣,所以她也多少受到一些影響。有一天她跟我說:「因為遇到了困難,我很不開心。在那時我突然想到:遇到困難的人其實好多,遇到比我更大困難的人也非常多。而我現在就只想著自己一人,真是很丟臉啊!當這麼一想,我的那種困頓感突然就都不見了呢!」

六、科學研究的結果

有些科學家在學校進行相關的研究,他們把學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給予一些慈悲心的教導,另一組則沒有。經過幾個月之後,有學習慈悲心的那一組學生的心普遍變得更加輕鬆、快樂、更有耐心。

有些在醫院工作的醫護人員,由於長期接觸受苦的人,聽多了抱怨和痛苦的呻呤而感到很不快樂。後來研究人員教他們如何面對這個境界去修習悲心,實際運用之後,這些醫護人員即使再面對相同的情況,竟然不會再有不快樂的感覺了。以上是去年在南印度哲蚌寺舉辦的科學會議中,與會的科學家們提出的研究成果。

七、慈悲心愈強,負面情緒就愈少

不懂得考慮別人的苦樂、不懂得愛人的人,任何時候都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正因為他只關心自己,於是變得傲慢、善妒又易怒,只要稍微惹到他一點點,他馬上就會生氣,而生氣、傲慢、嫉妒這些情緒只要一產生,心情就會不快樂,這也是你我都有的經驗;如果能夠培養慈悲心,讓這種內在能力有一點進步,上述那些負面情緒就會變少。當那些擾亂內心、製造不快樂的勢力變小之時,你的心很自然就會變得快樂。

八、慈悲心愈強,能讓你快樂的因緣就愈多

當我們還是學生時參加各種考試,如果及格的人是自己就會很開心:如果及格的人是別人而不是自己,我們並不會感到開心。但是身為母親的人,只要孩子考試及格,她就可以享受到考試過關的快樂。

為什麼母親可以因為孩子考試及格而開心?因為她對孩子有愛。運用這個道理,如果我們能培養對一切有情的慈愛心,那麼無論誰遇到好事,都可以讓我們因此而感到開心。這樣一來,能讓你快樂的因緣將變得非常多,你會變得很容易快樂;反之,如果你對別人沒有愛,別人遇到好事不會讓你快樂,只有自己遇到好事你才會快樂,這樣一來,能讓你快樂的條件變得很少,你也就成為一個不容易快樂的人了。

…出自:2013.6.29 第一講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