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include_once(J_TEMPLATEDIR/includes/frame_inc.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15 Warning: include_once(): Failed opening 'J_TEMPLATEDIR/includes/frame_inc.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www/server/php/53/lib/php')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15 026-十惡業的壞處 - 圖滇悲桑格西 開示集要 Warning: include_once(J_TEMPLATEDIR/includes/head.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29 Warning: include_once(): Failed opening 'J_TEMPLATEDIR/includes/head.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www/server/php/53/lib/php')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29
列印本頁

實踐佛法的第一步是斷除十惡業,既然如此,在抉擇要不要實修佛法前,第一個該問的問題似乎應該是於「該不該斷除十惡業」。但是坦白說,這個問題以前我並沒有深入思考過。當年,內心第一次產生「該不該學佛法」這個疑惑時,我直接朝著「前後世是否存在」這個方向去想。那時我考慮的重點是:如果有前後世,學佛法能不能帶來好處?對於另一個面向「若前後世不存在,是否要學法,是否要斷除十惡業」並沒有多做研究。以下,我們一起思惟看看。

(一)十惡業使社會失去安寧

如果整個社會充滿謊言、粗惡語、離間語、偷盜、殺生、爭鬥…等行為,人心會變得很不安寧。

我們現在身處的環境很不安寧嗎?也許你不覺得。在這個時代裡,要找到完全沒有紛爭的環境可能很難,但如果你曾經在祥和的環境裡待過,就會發現自己原來身處的環境其實並不安寧。在無法安心的環境中生活,人與人彼此失去信任,身處在人群中,卻覺得非常孤獨。明明身邊有很多人,卻必須處處小心提防地過日子。偶爾有鄰居或客人來訪,心裡也會懷疑對方另有企圖,而不敢馬上款待他們。這些由於居處不安寧而來的不快樂,應該是可以預料的。

過去的時代裡,有很多安寧的小村莊,村民們雖然不一定都有宗教信仰,但他們都很誠實,沒有說謊、偷竊等事情發生。這樣的小鄉村,現在還保留了一些,如果有機會到那些地方去,你將會感受到與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體驗。

拉達克有一個小鄉村,村民們很珍惜他們擁有的寧靜,所以在政治人物跟他們拜票時,村民反而拜託候選人不要來。村民說:「你們來會造成鄉民間的分裂,有些人也會開始說謊,這裡就會變得不平靜,所以拜託你們不要來。」講完後就對候選人鞠躬。

村民也拜託政府不要造馬路。交通不便不是很辛苦嗎?為什麼不要馬路呢?他們說:「凡是馬路經過的地方,人們就變得會說謊、欺騙、偷東西。」這種推理當然不盡然正確,人心變化並不是馬路造成的;但在村民的感受裡,在安寧的小鄉村生活很安心,去哪裡都不用鎖門,只要是自己的東西就不必擔心被偷。所以他們寧可交通不便,也不願意為了馬路而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

雖然都市的生活條件比較好,交通往來很方便,但是都市人的內心卻不比鄉下人安寧。在純樸的鄉村裡,內心隨時都很舒適平緩,完全沒有緊張與互相猜疑,鄉下人彼此 之間好像親戚,共同分擔生活裡的種種快樂與悲傷。在城市裡就沒有辦法這樣,因為騙子實在太多了。

(二)謊言,使得彼此失去信賴

我的法友昆秋汪杜格西 (1)在拉達克時住在日宗寺。日宗寺坐落於在三座山之間,沒有開闊的視野,既偏僻又安靜。那種環境對一個習於繁華的人來講,連幾個小時也待不下去。有一天,有個印度人閒遊到了那裡,見到了汪杜格西,印度人問:「這樣的地方,你怎麼待得住?」格西問:「你從哪裡來?」印度人答:「我是德里人。」格西反問他:「德里那樣的地方,你怎麼待得住?」

原來,格西有次到德里一個蠻熱鬧的區域,要去拜訪一戶人家,但他敲錯了門。對方一開始並沒有開門,格西又再敲,對方從門上的小洞看到來者是個穿僧服的人後,才小心翼翼地把門打開一點小縫,那時還是大白天呢!汪杜格西說:「在那樣一個充滿緊張與懷疑的環境,心裡完全沒有安寧的感受,你怎麼待得住呢?」那個印度人聽了之後,沈思良久。汪杜格西說:「在我們這個地方,只要有人來,不管認不認識對方,都會奉上茶;如果到的時間是晚上,就會留對方吃飯,彼此都不會懷疑對方。」

為什麼會失去信賴?因為造作十惡業,使得彼此失去信任而互相欺騙。就像兩個國家雖然都知道和睦相處的好處,卻無法互相信賴,雙方心裡都懷疑著:「我對他好,萬一他沒有對我好呢?如果他騙我呢?」由於不信任彼此而衍生許多紛擾,這是謊言造成的結果。

(三)離間語,使小事件變成大紛爭

兩個彼此看不順眼的人,若一直挑對方的毛病、相互報復,問題會像傳染病一樣地不斷擴大,本來只是一件小事,到最後甚至會使整個國家陷入紛亂。達蘭沙拉就曾發生過這種事,本來只是一兩個人之間的紛爭,後來有一些政治團體介人,他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利用小事件製造離間,結果造成整個小鎮的不安。

在印度境內,伊斯蘭教徒與印度教徒的紛爭非常嚴重,就算一點小事也隨時可能引爆極大的衝突。研究紛爭的起源,你會發現一開始其實只是一、兩個人之間起了衝突,但因為政治人物介入離間雙方,小事件就擴大成為整個國家的衝突,許多人因此深陷恐懼、甚至失去生命。

1.昆秋汪杜格西,與圖滇悲桑格西同出於哲蚌洛色林寺,是悲桑格西的學弟兼好友。曾任教於達蘭沙拉辯經學院,目前是拉達克佛教大學的校長。


(四)受刑人為什麼會受苦?

世界各國共有多少監獄?這些監獄裡有多少受刑人?這些受刑人遇到多少困難?若不仔細想,我們可能覺得這些受刑人只是住的地方小一點,此外好像沒什麼特別的苦;如果仔細想過他們在身心各方面遭遇的困難,接著再想想:為什麼會承受牢獄之苦?雖然其中有些人是因為被騙受害而入獄,有些人是因為政治紛爭而入獄,但大部份都是因為殺人、偷竊、性侵害等罪行而入獄,他們在今生就領受自己造惡業的果報了。

受刑人在監獄裡承受的苦,也許我們都無法體會。我聽過一個故事,這個監獄應該是在德里。負責執行絞刑的人接受記者訪問,把執刑時親眼所見描述給記者聽。我讀到這則新聞時,心裡很難受。

當年刺殺英迪拉.甘地 (2)的兩個印度人,其中一人要被帶去行刑的時候,因為太緊張,雙腳抽筋無法行走,所以他是被拖到刑場的。當套上繩索、準備吊死的時候,他哀求說:「求求你,用槍殺死我吧!」他是在這樣緊張的心情下受死的啊。負責行刑的那位受訪者說:「為什麼我們國家不改變絞刑這種作法呢?現代有很多執行死刑的方法,比如打針等,用那些方法處死犯人也是可以的啊。」因為親眼看到死刑犯遭遇的痛苦,所以他有這種心情。然而這些痛苦為什麼會發生呢?大部份都是自己造成的,因為自己殺了人,所以要受到這樣的苦。雖然這個果不能稱為異熟果 (3),但造殺業的這個人,在這一世還沒結束時,就親自領受殺業帶來的惡果了。

(五)戰爭的苦難

我聽說,伊拉克與科威特的戰爭,最開始的背景是:很多伊拉克人到科威特工作,被科威特人輕視,再加上領土、油權利益等糾紛,伊拉克為搶奪科威特的石油而發動戰爭,而後美國加入對抗伊拉克。除了直接參與戰爭的這幾個國家,還有包括印度在許多國家的人民也牽涉其中。因為這場戰爭,大家都承受很多困苦,連美國本身也無可避免,這些不好的效應就像傳染病不斷擴散開來。

直接因為戰爭死亡的是軍人,而一般平民百姓,有些人失去了孩子,有些人失去了父母,有些人失去了手足親人。想想看這些人要承受多少苦難?而這些苦難,都是從肆無忌憚地殺生、偷盜、輕視他人等惡業產生的。

(六)由於輕視他人而引發的滅族悲劇

過去的歷史中,有位名叫仁千的釋迦族人,他的僕人死後留下一個女兒,仁千就收養她當養女,把她撫養長大。她生得非常美麗,另一個國家的國王一見到就愛上她,於是就請仁千把女孩送給他當王妃。

女孩嫁給國王後生了一個兒子。有些釋迦族人輕視地辱罵這位小王子說:「你是我們釋迦族女僕生的小孩」。王子聽了心裡很受傷,就與朋友一起發誓:「等我長大當國王,一定要把釋迦族統統消滅!」他繼位以後,雖然以前的恨意已經變小了,但他的朋友對他說:「你以前不是發過誓嗎?說到就要做到!」在旁人的搧風點火下,他發動了戰爭,數萬個釋迦族人被殺,住在首都的釋迦族人則是被殺得精光。

為什麼釋迦族人得死?往上追溯,有一個原因是「輕視他人」造成的。我們以為輕視別人沒什麼大不了,但即使只是一點點「你算什麼!」的心理,卻可能帶來非常可怕的後果。知道這種因果關係之後,當輕視別人的念頭產生時,你心裡至少會再稍微衡量一下,除非輕視別人能帶來很大的好處,否則根本沒有必要這樣做。

然而,大部份輕視別人的行為,並沒有好好計算過利弊得失,而是不在意、無所謂的心態下就這麼做了。如果真正思惟了因果緣起,考慮過可能的後果,應該就不會隨意地看輕別人了。

(七)邪淫造成的傷害

應該要斷除十惡業裡,有一項是「不邪淫」,意思是不能與配偶以外的對象發生性關係。我認識一位噶舉派的堪布,他對弟子講經時,經書怎麼寫他就怎麼講,所以他對弟子說:「不能邪淫,否則會有罪。」有些弟子聽了之後不高興,對堪布說:「你不可以這樣講。」現代社會裡,師長若仔細說明不邪淫的內容,弟子心裡也許不太能接受吧。

與配偶以外的對象發生關係,在這一生就會面臨很多困難。配偶雙方中,對別人生起強烈貪心的人,分離對他來講不是難事,但另一個配偶就會很辛苦。再說,雖然分開是夫妻兩個人的事,但如果有孩子,面對家庭的分裂,孩子又要承受多少痛苦呢?

再從整體社會的角度來看,目前光是印度就有數十萬愛滋病患。從外人的角度看,他們只是所謂的病人;但若試著去體會病人的處境,他的內心要經歷多少煎熬?有些人心裡不斷想著:「我得愛滋病,就要死了。」雖然還活著,但每天都像死了很多次一樣,無法承受這種煎熬而自殺的例子也很多。這些痛苦是從哪裡來的?除了某些特例,大部份都是由於不正當的性關係而來。

2.英迪拉.甘地:(1917年11月19日-1984年10月31日),分別擔任兩屆印度總理,在最後任期期間遇刺身亡。英迪拉‧甘地是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的女兒,是印度近代最為著名及存有爭論的政治人物之一。她一方面為印度在冷戰時期的發展作出了不少的貢獻,但另一方面亦因政治管理上的方針而令其政績上蒙上陰影。因其領導印度的十六年間的政治方針相當硬朗、立場堅定,故後人亦稱其為「印度鐵娘子」。…維基百科

3.異熟果主要指由於今世造業,使得來世投生於六道中任何一道的結果。如《菩提道次第廣論》P135云:「異熟果者,謂十業道,一一皆依事及三毒上中下品,有三三等。本地分說,此中上品殺生等十,一一能感生那落迦,中十一一感生餓鬼,下十一一能感旁生。」


(八)造惡業的人也不會快樂

內心世界的樣貌,會影響我們對外在世界的看法。害人與說謊的人,會用自己的行為猜忌別人,即使面對好人,仍然懷疑對方會欺騙或傷害自己,因而失去內心的安寧;而那些有愛心、不害人的好人,也許會覺得別人都是好人。雖然可能因此受騙上當,但他們的內心很安寧。無論別人是好是壞,他們都一概把大家當成好人,不會多做猜疑,因此也容易感到快樂安心。

哲蚌洛色林寺一位最重要的經教師,他一生都在教書,擔任寺院堪布退位後,仍然持續地教學講經。這位師長從來不講謊話,有一回,他跟學生們說了某件事,但這件事與實情不符。學生問老師為什麼這麼說,老師說:「是某某人跟我這樣講的。」學生說:「那個人跟你說的是謊話。」老師說:「他是出家人,怎可能說謊!」這位師長深信只要是出家人就不會說謊,因為他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騙人或害人的人,很容易猜疑別人在欺騙傷害他,由於緊張和猜疑,使得內心不得安寧。

(九)因為貪欲驅使,壞事永遠不會「只此一次」

造惡業有時似乎可以獲得暫時的好處,這真是一件很糟的事!因為這種甜頭會讓人無法自拔。在一次完美的偷竊後,如果可以從此金盆洗手再也不偷,或許今生還有希望不會被發現;然而由於貪欲的驅使,竊盜犯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偷,終有一天會失去一切而鎯鐺入獄。騙人也是一樣,佈置一個天衣無縫的騙局,只此一次也許還好,但這很難做到。食髓知味繼續騙人的結果,最後將失去所有人的信任。

印度報紙上曾經有過一則新聞,有一個竊賊偷了很多年,累積了很多財富。除了一棟五層樓的房子外,還有幾千萬的財產,這些全是偷來的。雖然過去行竊很順利,但最後還是難逃法網。被抓了之後他說,本來想這次是最後一次了,偷到這筆錢後打算逃到國外,遠離法律的制裁。不過事與願違,他被警察逮捕,曾經擁有的房子與錢財全部被沒收。

一旦造了十惡業,即便想著從此之後再也不做了、今天是最後一次,然而真正要做到非常困難。就像新聞裡的那個小偷,就算順利逃到了國外,但他的慾望依然不會滿足,還是會繼續再偷,為自己的人生製造很多困境。

(十)今世的惡果,只是「前奏」而已

佛在世時,有個人造了惡業,因此在這一生過得非常辛苦。佛陀跟他說:「你現在領受的,只是從惡業種子冒出來的一點小芽而已;它的花與果實,將在來世成熟。」由於煩惱而造作惡業,在今生受到的這些苦,不過是剛剛冒出的小芽,只是冰山一角罷了,如同花果般真正的大苦,會在未來世成熟。

雖然佛陀這段話是針對惡業而說,但我認為這不只適用於惡業,善業也一樣。造善業在今生就能感受到快樂,這快樂只是小小的苗芽而已,如同花果般的大樂,將會在未來世成熟。

上述種種困難都是因為造十惡業而產生的,造惡業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內心不調伏,因此佛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出自:《四聖諦第一回》 第六講 200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