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問:您提到分辨「有」與「無」時,必須要看它是否符合名言有的三項特質。能否請您詳述什麼是名言有的三項特質?

答:名言有的三項特質是:世間共許、不被其他名言量推翻、不被觀擇真實性的理智推翻。

第一項特質的意思是於名言心識上共許,或稱為「世間共許」。其中「世間」的意思是「不去觀擇的心識」。而此處所謂的不觀擇,並不是完全沒有觀擇,而是像剛才講的,僅以顯現的情況為共識去進行種種活動,而不進一步去探尋真實的情況。所以,「不去觀擇真實性的心識」就是「不去觀擇的心識」。在這樣的心識上顯現的或經驗的,即名言有的第一項特質「世間共許」。

然而,陽焰也在不觀擇的心識上顯現為水,花繩也顯現成蛇,僅以「有顯現」就能判定它有嗎?不能,還要符合名言有的第二個特質。

名言有的第二項特質是不會被其他名言量推翻。例如,本來把陽焰看成是水,後來靠近去看,發現原來看錯了,這後來的心識,證明了本來認為是水的想法錯了。再以執花繩為蛇為例,本來認為有蛇的心識,被後來的「不是蛇,是花繩」的心識推翻,所以,蛇並不存在。

想著「這是花繩」的心識是名言量,並不是「觀擇真實性的量」。那麼,想著「從自己方面成立」、「諦實成立」的心識,既符合第一個特質「世間共許」,也符合第二個特質「不會被其他名言量違害」,因為沒有任何的名言量可以推翻「非諦實成立」(1),這樣一來,想著「從自己方面成立」的心識,完全符合前二項特質,那麼,「從自己方面成立」是存在的嗎?不,它還必須符合名言有的第三個特質。

名言有的第三項特質是,不會被觀擇真實性的理智推翻。由於「從自己方面成立」會被觀擇真實性的理智推翻,所以「從自己方面成立」一事並不存在。

總之,「於名言心識上顯現」為前提,若這個顯現會被其他的名言量推翻,那就是無;若會被觀擇真實性的理智推翻,那也是無。也就是說,不會被其他名言量以及觀擇真實性的理智推翻的顯現,就是有,就是存在的。

問:真實性是什麼?

答:所謂的真實性,是我們剛才講的「顯現的情況(顯相)」與「真實的情況(實相)」二者中的後者。亦即,暫且不論某法顯現成什麼,當進一步追問它真正的情況是什麼,做這種觀擇時,就是在觀擇真實性。

問:能否舉例說明什麼是「不被其他名言量傷害」?

答:例如,我現在面前有一個杯子。當我說:「我的面前有一個杯子。」時,沒有其他名言量可以傷害「我的面前有一個杯子」這件事情。

如果明明桌上沒有杯子,但我因為眼睛看錯了,桌上沒有杯子卻看成有杯子。此時,我的這個「桌上有杯子」的想法,可以被其他的名言量傷害,例如有人告訴我,或是我自己用手去拿卻拿不到,此時我會想:「喔!我弄錯了。」伸手去拿杯子卻沒有杯子可拿,此時證得「桌上原來沒有杯子」的心,就是另一個名言量,這個名言量傷害了剛才「桌上有杯子」的想法,由此可知剛才以為有杯子的想法是錯的。

問:依草繩而安立為蛇的時候,那個蛇不存在;請問,為何依著五蘊安立補特伽羅的時候,補特伽羅是存在的?

答:當心裡想著「這是蛇」時,可能是把花繩誤認為蛇,但也可能是真的看到蛇。遠遠的,有二團長長蜷曲的東西,一條是蛇,另一條是繩,而你想著「那裡有兩條蛇」。當你去尋找「我說的蛇,究竟在哪裡」時,無論在蛇或繩上,「尋找而找不到」的情況都一樣。正如花繩上的每一個成份,都不能說「這是蛇」一般,同樣的,蛇的每一個支分,無論蛇的皮、肉、血,也都不能說它是蛇。

這兩團東西上,被稱之為「蛇」的究竟是什麼,你用觀擇真實性的理智去找,都找不到。這一點是相同的。

然而在名言上,當你靠近去看那條花繩、打開燈、用手去摸,你會知道它沒有蛇的作用,所以你知道它不是蛇而是繩,這個認識,會讓你知道剛才是自己看錯了;可是那條蛇,當你靠近、用手去摸,牠會咬你,牠會發揮蛇的種種作用。此時,你對於牠是蛇的認識,不會被其他的名言量推翻,你剛才想的「牠是蛇」的想法並沒有錯。

1.名言量,不是觀擇真實性的量,所以,它完全沒有辦法對「是否諦實成立」做出任何的判斷抉擇。用一般的話來說,「是否諦實成立」不在名言量的管轄範圍裡,所以才說「沒有任何的名言量,可以把『非諦實成立』給推翻掉」。…辯經學院 昆秋汪杜格西


Prev 1/2 Next »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