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一、尊者專修菩提心

噶當派的教法主人阿底峽尊者,是當時所有印度大智者的根源依據(1),就好像當今時代,不論是薩迦、寧瑪等西藏各大教派的大智者們,都以聖座為根據一樣。

阿底峽尊者由於精通所有的教典,當他住在印度時,成為當時毘婆沙宗十八部派的共主。不只如此,尊者對於咒乘亦非常精通,專精到有一段時間,阿底峽尊者在內心生起一點點慢心,他心想:「大概沒有人比我更精通咒乘了。」此時,空行母為了要降伏他的慢心,而在夢中對尊者展現許多他未曾看過的咒乘經典。總之,阿底峽尊者是對顯密二乘都非常專精的大智者。

由於阿底峽尊者對密咒乘如此地專精,有一天他想:「我要依靠密咒乘的實修一生成佛,在三摩地的等持中即身成佛。」就在生起這個念頭的同時,他的一位上師大成就者惹呼拉古踏,以神通力來到他的面前說:「親見本尊、獲得預知與各種神通能力或三摩地的成就,都沒有什麼了不起。你要修菩提心!在虛空未盡之際成辦有情的義利,下這個決心!」

阿底峽尊者的許多上師及本尊都勸勉尊者專修菩提心。例如有一天,阿底峽尊者到菩提迦耶繞塔,他所繞的是一尊象牙材質的佛像,走到佛像面前時,這尊佛像突然開口說:「若想要快速成佛,去修菩提心。」象牙佛像對尊者說的話裡有「快速」兩個字。平常我們講到「快速成佛」,就會想到密咒乘,但咒乘之所以能達到快速成佛的功效,原因之一也是來自於菩提心。

例如,若是因為悲心過於強烈,由於無法忍受眾生受苦而想要快點成佛,以這樣的心情修密咒乘的,密咒乘才會成為「速道」。如果是因為想要輕鬆點,聽說修密咒乘可以快點成佛,不必像顯乘要花三大阿僧衹劫那麼累,帶著這種心修密咒乘,不但不會成為速道,反而會成為「遠道」,比走顯乘的道路還要更遠。想要變得更快?完全不可能。是因為有強烈的菩提心,密咒乘才能夠成為速道。

阿底峽尊者本身就是一位正理自在者(2),同時也由於諸多上師與本尊的勸勉,在具足順緣的情況下,有一天阿底峽尊者打從心底生起一個很堅定、不摻雜絲毫懷疑的定解:「成辦自利,要修菩提心;成辦他利,要修菩提心,要得到暫時的利益,要修菩提心;要得到究竟的安樂,要修菩提心;要成辦上師密意(3),除了修菩提心之外,別無他法!」

阿底峽尊者在內心生起堅定的決心:「此後除了修菩提心以外,其他的法,我都不修!」當時尊者在菩提迦耶南方一間觀世音菩薩的寺廟裡,當他生起這樣的決定,馬上親見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非常歡喜地對阿底峽尊者說:「對!對!你這樣決定就對了!你已了解三世諸佛最深密的法了!你這樣可以,可以,三世諸佛的心意你已完全掌握到!」

二、尊者視金洲大師為恩德最重的師長

阿底峽尊者的上師很多,據說有一百零八位,其中最主要的師長是金洲大師。阿底峽尊者的師長都非常優秀,獲得成就之人亦不在少數。尊者對所有師長都非常恭敬,對金洲大師的恭敬更是無與倫比。日常生活中,即便在不經意中聽到了金洲大師的名字,尊者馬上雙手合掌並流下眼淚,他對金洲大師有很特別的感受。弟子問阿底峽尊者說:「您有那麼多位師長,為什麼對於金洲大師如此特別?」阿底峽尊者說:「今天我所擁有的一點點善心功德(4),全都是金洲大師的恩德啊!」

宗喀巴大師在阿底峽尊者的傳記中,看到這段記錄後,在《廣論》207頁這樣說:「若有了解聖道扼要,觀此傳記,於道扼要有大了解。」這話,其實宗大師是對著我們說的。

阿底峽尊者說,他對金洲大師特別恭敬念恩,是因為他的善心功德,都來自金洲大師的恩。其實,其他師長對尊者的恩也很重,例如幫助他生起三摩地的恩、教導他密咒乘的恩,這些都是恩,但在這其中,阿底峽尊者把教導他菩提心的金洲大師,視為對他恩德最重者。宗大師那段話的意思是,阿底峽尊者的這種作法,會讓一個懂得經論關鍵的人,對於修行之道有深刻的理解。

三、尊者教示種敦巴尊者專修菩提心

到了西藏之後,阿底峽尊者也對弟子們不斷強調菩提心的重要。有一天,尊者特別對種敦巴尊者說:「你很聰明,我說的你都懂,你懂的也都付諸實踐。其他人雖然也堪為法器,但他們對我說的話,嘴上說『哦!』,心裡卻想著:『一定還有別的修行關鍵。』你就專心在修菩提心上努力!會很快地成佛的。」

其他的學生,阿底峽尊者再怎麼對他們說要在菩提心上努力,但他們總想著,一定有比菩提心更重要的法,而把努力的重心放在別的地方上,無法真正理解阿底峽尊者的深意。但種敦巴尊者不一樣,尊者說的話,種敦巴尊者不但全部都懂,而且也有能力照著做到。所以尊者對他說:「你就專修菩提心,很快就會成佛的。」

種敦巴尊者的弟子,有些住在另一個村莊裡。有一天,某位弟子前來謁見種敦巴尊者,種敦巴尊者一一詢問其他弟子的學習情況。這個弟子跟種敦巴尊者稟報說:「某某人他只要拿到錢,不管拿到多少,他全部都拿去蓋佛塔、寺廟以及幫助別人。」種敦巴尊者就說:「嗯嗯,這也是一種方法。」種敦巴尊者再問:「那另一個某某人呢?」弟子答道:「他都一直在禪修。」種敦巴尊者說:「嗯嗯,這也是一個方法。另一個某某人呢?」弟子繼續說:「他一直在努力學習經論。」種敦巴尊者說:「這也是一個方法。」

接著種敦巴尊者問:「還有另外一個人呢?他都在做什麼?」弟子說:「不知道耶!他一早就出門到森林裡面,任何時候都一直在哭。」種敦巴尊者聽到這樣的描述,馬上就把帽子拿下來合掌流著淚說:「要做的就是這個啊,就是這個啊!這位學生有很多功德,但如果我說出來,他可能會不高興,但要做的就是這個啊!」這個學生在森林裡修的是慈悲心。

…出自:《2009華人請法團析釋》第三講

1.「根據、根源」有幾種意思。一方面可以說是疑問的解答處,二方面則以說是:最後的決斷、裁決者。在當時,阿底峽尊者是諸大智者若有疑問時請益的對象,而且,當兩方見解相異時,最能取信於諸智者們的決斷者。…辯經學院 昆秋汪杜格西

2.非常具足理智、善於以正理抉擇之人。

3.真正如師教修行。

4.此處的善心功德,指的即是菩提心。…圖滇悲桑格西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