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問:《三主要道》說:「又由顯相除有邊,及由空性除無邊。」請問什麼是有邊與無邊?這兩句偈頌的意思是什麼?

答:就像世間人稱「會掉下去的地方」為「邊」,佛法亦稱「墮入處」為「邊」。而「有」指的是有自性,若認為有自性,便沒有真正站在實際的情況上,而是墮入有邊、常邊;同樣的,「無」指的是完全沒有,若認為諸完全不存在,也沒有真正站上真實情況,而是墮入無邊、斷邊。因此,我們會稱「離二邊」為「中道」。

「二邊」指的即是常邊、斷邊,其意義與「有邊、無邊」完全相同。

了解什麼是二邊之後,接下來談如何消除二邊。一般的講法會說,由「顯相」消除無邊,由「空」消除有邊。理由是:因為「有顯相」表示「有」,如此就能直接消除掉無邊;而「空」意指無自性,可以直接消除有邊。

但是《三主要道》的講法很特別。宗大師說,「顯相」不但可以直接消除無邊,而且也可以消除有邊;「空」不但可以直接消除有邊,而且,雖然乍聽之下,空字似乎代表無,卻也可以消除掉無邊。

什麼是「顯相(1)」?《三主要道》裡的下一句說:「顯相緣起不虛妄。」顯相就是緣起。以「緣起」不但可以消除「無」,也可以消除「有」的理由,聖座講過很多次。他說:「既然是『依賴而有、觀待而有』,就可以推翻『自主有』。」若講得再深一點,就像前兩天課程裡講過的,若只把「觀待而有」理解為「觀待因緣而有」,就無法遮破更深細的所破;但若理解成「觀待於『名言分別心』而有」,用這種對緣起的理解,可以完全推翻自性成立、從自己方面存在的錯誤認識。如此一來,便可以「由現相除有邊」。

至於「由空性除無邊」,一般我們常聽到的說明是,若自性成立,那麼,緣起就不合理,四諦、三寶等亦不合理;若自性不成立,才可以說緣起、四諦、三寶等是存在的。透過這樣的理路,所以說「正因為無自性,所以是『有』」,由此而消除斷邊。

以上講的內容確定沒問題。而接下來,為了把剛才的概念講得更清楚,就不一定保證完全沒問題,因為其中加入了我個人的想法。

所謂的我,就是平常我們說著「我」、「我做了某事」時,心裡想的我。然而這樣的我又是什麼?若好好觀察自己內心的顯現方式就會發現,我們並沒有認為那個我,是身或心的任何一個支分。例如,當你想著「某人在講我」時,你心裡想的,並不是「某人在講我的頭」、「在講我的手」,這一點,從你自己的經驗裡就可以很清楚地認識到。

從自己的經驗就可以知道,自己在講的這個「我」,指的不是手也不是頭,不是身體或心的任何一個支分。而且,你也沒有覺得,他在講的那個我,是在身心之外,另外一個別的東西。

所以,無論是什麼法,當你在講它時,你講的不是那個法的任何一個支分,也不是在該法之外的另一個東西,這一點,從我們自己的經驗、顯相、或說顯現方式就可以知道。

看看自己心裡是怎麼顯現出「我」,透過這方法就可以知道:無論是身、心、或是其他任何事物,都不是我,透過經驗就可以成立這一點。因此,光是從我們自身的經驗,從觀察我們自己在講「我」時所顯現的,就可以消除有邊了。此即「由現相除有邊」。

再者,由於尋找而找不到,便可知諸法並不是以自性成立的方式存在,所以可消除有邊。然而,若諸法不是以自性成立的方式存在,那又是以什麼方式存在呢?唯觀待於分別心而有、唯名而有、如同影像,這才是諸法真正的存在方式。在尚未遮除有自性之前,講「有」也摻雜了「有自性」;遮除有自性後再講「有」,才是真正的有的方式,此即「由空性除無邊」。

接下來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在「顯相緣起不虛妄」、「又由顯相除有邊」這兩句裡「顯相」這個用詞,中觀應成派只有在講世俗法時才會用「顯相」,但在講勝義諦的法時,完全不用「顯相」,為什麼?

不用現在回答。如果大家有去找答案的話,我覺得其中有值得探究之處。

…出自:《2009華人請法團析釋》第四講

1.註:顯相སྣང་བ།,法尊法師的譯詞為「現相」。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