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include_once(J_TEMPLATEDIR/includes/frame_inc.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15 Warning: include_once(): Failed opening 'J_TEMPLATEDIR/includes/frame_inc.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www/server/php/53/lib/php')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15 20-【問答6】今生的聰明才智,能否都帶到來生? - 圖滇悲桑格西 開示集要 Warning: include_once(J_TEMPLATEDIR/includes/head.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29 Warning: include_once(): Failed opening 'J_TEMPLATEDIR/includes/head.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www/server/php/53/lib/php')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29
列印本頁

問:若我今生精勤聞思經典,智力應該會愈來愈好才對。請問,這些聰明才智能否完全不退失地帶到來生?

答:此生累積的智慧習氣,要在下一世完全呈現出來,並非不可能的事,但必須齊備所有順緣條件、不遇到違緣才行。該具備的順緣條件,例如《廣論》講到得暇滿身的條件「淨戒為根本、布施等為助伴、無垢淨願為結合」,以及講到異熟功德時的八因(1)三緣(2)。如果這些你全都實踐,那麼就算死了,跟沒死是一樣的。因為在來世,只有在剛出生的幾個月、幾年裡,你會受到童稚想法的影響而浪費一些時間;一旦習氣醒覺,就能準確地銜接前世的智力與修行成就,甚至會因為業增長廣大而更超越。但是,如果沒有齊備上述提到的因緣,雖然前世累積的能力還在,但由於被其他的業力障礙,暫時會變得不明顯或完全無法展現。

例如,某人在前世曾下功夫聞思修空性、清淨持守了某一條戒,因此這輩子再投生為人,而且也很聰明,但若他曾經造過重大的殺業,這個惡業的異熟感果時,會讓他這輩子的壽命很短,也許在年紀很小時就死了,智慧的能力就沒有機會展現;若他曾經造過重大的偷盗業,這輩子即使很聰明也很想學,但因為太窮困而沒有機會學習。然而,如果前世沒有種過聞思修的習氣,這輩子就算投生為人、衣食無虞、就住在師長身邊,他也不會想學,或雖然想學,卻怎麼也學不會。所以,如果你想要完全照著理想的計劃走,就必須讓順緣完全具足,按照計劃確實執行。否則,我們有時可能會亂做一通呢!

明白上述的道理後,再回到你的問題。問到下輩子、下下輩子的情況,我們只能說,在尚未獲得加行道忍位之前,一切都很難講。

在佛陀那個時代,有些人在未出家前是個混混、做過各種壞事,但遇到佛陀後就完全變了另一個人似的,甚至只聽佛陀說「過來」二字就證得阿羅漢,但這種事並沒有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那些人其實已具備所有該具備的因緣,只是暫時忘了。由於其他的業先成熟,使他們看起來跟我們一樣平凡,但他的內心早已累積許多我們沒有的種子。沒有那些種子的我們,雖然遇到佛陀,還是必須老老實實地從頭學起;但已經有種子的他們遇到佛陀,一旦習氣醒覺成熟,很快就能看到成果。

歷史上也可以看到一些類似的例子。特殊的上師,遇到特殊的弟子,那弟子在還沒學佛之前看起來跟我們沒兩樣,但他的心續裡已經種下解脫的種子。特殊的上師有神通,知道這弟子不是普通人,便只為他傳授簡單的口訣,這弟子就獲得解脫。旁人不知道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以為獲得解脫的關鍵是那個簡短口訣,便盲目地依樣畫葫蘆,卻不會得到相同的結果。

該從頭學習的人,就應該按照道次第引導的方法學習,此外沒有別的方法;若已經這樣學過了,只是暫時被過去的惡業障蔽,曾經種下的習氣醒覺不了,這種人若能努力淨罪,就能在短時間內看到修行的成果。

1.《廣論》141頁:「異熟因分八,初者謂於有情不加傷害,及正依止不害意樂。…第二者謂能惠施燈等光明,鮮淨衣物。…第三者謂摧伏慢心,於尊長等勤禮拜等,於他恭敬猶如僕使。第四者謂於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惠,設未來乞亦行利益。又於苦惱及功德田,乏資具所,應往供施。第五者謂修遠離語四不善。第六者謂發宏願,於自身中攝持當來種種功德,供養三寶,供養父母,聲聞獨覺,親教軌範,及諸尊長。第七者謂樂丈夫所有功德,厭婦女身,深見過患,樂女身者,遮止欲樂,將失男根,令得脫免。第八者謂他不能作,自當代作,若共能辦,則當伴助,惠施飲食。」

2.三緣:心清淨、加行清淨、田清淨。參《廣論》141頁。

…出自:《2006略論止概說》第三講 200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