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include_once(J_TEMPLATEDIR/includes/frame_inc.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15 Warning: include_once(): Failed opening 'J_TEMPLATEDIR/includes/frame_inc.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www/server/php/53/lib/php')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15 010-【問答1】上師與根本上師的區別 - 圖滇悲桑格西 開示集要 Warning: include_once(J_TEMPLATEDIR/includes/head.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29 Warning: include_once(): Failed opening 'J_TEMPLATEDIR/includes/head.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www/server/php/53/lib/php')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29
列印本頁

問:「上師」跟「根本上師」兩者有甚麼差別?

答:根本上師也是上師。什麼是根本上師?有一部經論裡說,對於自己內心幫助最大的師長,就是根本上師。在我們的上師裡,某些師長的話特別入心,他的每一句話,都對我們的心造成影響、帶來改變,這樣的師長,就是你的根本上師。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你長期跟隨著一位師長學習,你所有的學習規劃都會找他商量之後才做決定,他是你最主要的老師,其他人的看法或教導就像是補充教材,這種上師,就是你的根本上師。例如,這位主要老師教你大部份的經論,但他沒有傳戒給你,所以你去找其他師長補足這個部份;或者他沒有教《釋量論》,所以你去跟其他師長學,補足這個部份。就像這樣,雖然有些部份你會找別的師長補強,但主要的教導與學習安排都是跟著一位老師,這位老師就是你的根本上師。由此可知,上師與根本上師不太一樣。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某個人有《現觀莊嚴論》的傳承,就算他不懂得其他的經典,但因為你要獲得這個傳承,就必須依止他為上師,一旦接受口傳,他就成了你的上師。然而,主要幫助你規劃、建立整體學習的上師,就需要對所有的經論有完整的了解,對經論很專精,而且重視實修,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否則,就算他很認真教你,但由於從共通的顯相來看,他的程度如果不太夠,教你的可能就是其他的東西了。

對於一個只擁有《現觀莊嚴論》口傳傳承的師長,我們有沒有辦法對他生起信心呢?能!只要是受過信心訓練的人就能,像我們這樣沒有受過訓練的人,可能就沒有辦法吧。想想,如果信心是練不起來的,那聖座就找不到上師了,但他有很多上師。從功德面來看,無論在教證兩方面,功德勝過聖座的人應該是沒有的,但是,在接受口傳與教授傳承時,聖座就是有對傳授者修信心,並且生起依師的證量。

我觀察自己對師長修敬信的方式,再看看我的上師們對他們的師長、甚至一般平民修敬信的方式,兩相比較之後,我看到自己的程度實在很差,無法做到像他們那樣修心,我感到非常羞愧。對我而言,師長的功德大如天,自己的功德低如地,但是,他們透過修心的方式,可以對一般人生起的那種敬與信,我卻沒有辦法做到。這真丟臉,恰恰證明了自己的程度有多差。

我的很多法友都很有功德,不但精通經論,而且精進地實修;而我是一個無法讀全部經論,也無法完整實修的人,所以事實上我的程度低他們很多。然而,偶爾見面之時,他們反而對我很有敬與信,他們的這種表現,更讓我相形見絀。


談依師,講到要對師長修的敬與信,重點並不是要你專門對特定的某人產生敬與信。敬與信是兩種非常重要的心,無論今生或來生,只要你想要快樂,它們就是你一定要有、不可或缺的兩種心。基於這個事實,所以依師軌理才會教我們如何練習生起敬與信。有朝一日,若自己的心續生起了敬與信,應該要感到很高興才對;如果別人的心續生起了敬與信,要把它視為一種功德。

因此,身為師長的人受到學生的敬與信時,如果他因為自己受人敬重而感到得意,那他就錯了;如果他的反應是反躬自省地想:「這些學生如此對待自己的上師,那我呢?我又是如何對待自己的上師?」如果自己做不到像學生對自己的那種敬與信,則在這方面的功德,老師反而比不上自己的學生。

依照我們目前的心態與想法,「互相視彼此為上師」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以聖座嘉瓦仁波切來說,幾乎所有的大師長都是他的老師,也是他的學生。他們彼此見面時,聖座的心裡只想著:「我的上師來了。」絕對不會有「我的學生來了」的想法;那些大師長看到聖座,心裡想的也是:「我的上師來了。」他們都對彼此生起具量的上師作意,而他們自己也都是具量上師。但是以我們的心態來看,這種彼此視為上師的情況,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

舉個例子來說,尼瑪杰參老師與聖座的關係既是學生,也是老師;但在一般大眾聚會的場合,例如聖座的講經法會,聖座的地位比尼瑪老師高,所以在座位的安排上,尼瑪老師會坐在下面。尼瑪老師的眼皮下垂得有點嚴重,要抬頭往上看時,必須把眼皮拉起來才看得到。法會供茶的時間,茶端上來了,聖座不會馬上用,他一直看著尼瑪老師,等尼瑪老師喝過茶了,他才會喝茶;尼瑪老師心裡也想等聖座用茶之後自己才用,但因為在大場合裡,他不方便拉起眼皮往上看,所以他就等,過一會時間後,他推測聖座應該已經用過了,他才拿起杯子喝茶。但其實他在等的時間裡,聖座根本不敢先用,對聖座而言,老師都還沒開動,學生怎麼能先用茶?聖座與尼瑪老師這些大師長,對待自己的師長,連這麼小的細節都不會放過。

尼瑪老師是一位比較嚴厲的師長,他會罵人,說話很直接也很清楚,然而他的心裡一點煩惱也沒有。因為被他罵的學生,在轉述自己如何被老師罵的同時,內心反而更增加對老師的信心。

剛才提過的那位第九十八世甘丹赤巴仁波切(以下簡稱赤蘇仁波切),他也是尼瑪老師的學生。甘丹赤巴法座,是格魯派地位最高的位置。有一次,他們共同出席一場法會,尼瑪老師以格魯派弟子的身份,請赤蘇仁波切先入座;但赤蘇仁波切則以弟子的身份,請尼瑪老師先入座。兩個人就在那裡互相禮讓了好幾回後,一向直來直往的尼瑪老師突然有點兇地對赤蘇仁波切說:「你給我坐下!」赤蘇仁波切聽了之後,就慢慢地先坐下了。哈哈。

…出自《2008依師軌理》第一講2008.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