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無垢布施授記經》說:「即使命難亦不毀謗法,即使命難亦不依惡友,即使命難亦不詆毀說法者,實修隨念佛三摩地,菩薩若具備此四法,是來世值遇佛之因。」《海龍王請問經》說:「若能於此生如理依止善知識,來世會獲得善知識。」這兩段經文都在說,無論上師如何,只要弟子能以清淨的增上意樂如理依止,自己在來世就會值遇善知識;反之,就算上師真的是佛,但弟子沒有做好依師軌理、胡作非為,來世就不會遇到善知識。

有些人千方百計地尋訪善知識,但總是那麼不巧地錯過、碰不到;有些人似乎沒有刻意努力,但總是那麼巧地在最適當的時機裡遇到善知識,而且遇到的都是很好的上師。以我來說,我的善知識清一色都是非常優秀的具量師長,但他們都不是我刻意尋找的,而是在很自然的情況下、時機配合就遇到了。

西藏有一位修行人名叫窮樸乃就,一位印度班智達知道與自己有業緣的所化機原來在西藏,用神通力直接飛到窮樸乃就的家門口。那時,窮樸乃就正在臥室裡,聽到外面有人,打開門見到這位班智達,內心生起了特別的感受,就跟這位班智達請法,班智達把所有的法都教他後又回到印度。由此可知,如果自己過去生有做好依師軌理,老師會主動過來找你;如果沒有,就算刻意找也找不到,或是看似找到了,卻因為奇怪的原因而失去跟他求法的機會。這個道理,其實正是經論裡說,能不能值遇善知識,關鍵主要在自己有沒有做好依師軌理。

有人說:「好吧!我不批評自己的上師,那麼,不是我上師的人,應該可以批評吧?」我聽說,有人跟著某位老師,完整地學了《現觀》、《中觀》後,批評這位老師。別人勸他:「他是你的老師,怎麼能這樣批評?」他說:「我沒有依止他。」從他的回答來看,似乎沒有依止對方為上師,就有資格批評。這種想法不但錯誤,而且也顯示此人其實不懂佛法。

錯在哪呢?首先,他批評的對象是一位有情,經論裡說,對木頭、石頭也不該口出惡言,何況是對一個有心識的有情?再者,有人說:「罵有情與罵上師不一樣,因為惡業大小有差別。」惡業大小到底差異多大,雖然我無法準確地說清楚,但是就算罵上師會墮地獄,罵不是上師的其他人會墮餓鬼,在惡業果報上有這樣的差異,難道剛才那個人的想法是:「他不是我上師,我罵他沒關係,因為墮餓鬼沒關係。」還是他心裡其實不相信業果呢?如果既不想墮入餓鬼道,但又堅持「除非他是我上師,那我就不批評;但因為他不是我上師,所以我可以批評他」,這種想法不是很矛盾嗎?

皈依學處有說,即便對方只是看起來是出家人,都不可以輕視或批評對方,要把對方視為真正的僧寶(1)。如果是這樣,對於教導自己經典的人,以「我沒有依止他為上師」為理由而批評對方,當然是更不可以做的事。

《地藏十輪經》說,出家人非常珍貴(2),只要未犯四根本墮,無論他做了多麼壞的行為,依舊非常珍貴。犯下過失的比丘,別說是國王與大臣,連任何一位比丘都不可以私下處罰他;如果要處罰,必須透過僧團共同開會,確定該比丘犯的錯誤後才能處罰。佛陀當年訂下的規距,近代僧團或許並沒有完全照著做。有些個性比較強勢的糾察師,發現出家人犯錯,有時會直接處罰,但這種作法不太符合佛制。除非出家人犯的過失,是已經明確規定不可以做的事情,才可以直接處罰,否則一定要透過僧團開會,確定他有犯錯,然後再訂出處罰的方法。佛陀曾清楚說過,個人絕對不可以私下對犯錯的比丘進行任何處罰。因為,一方面可能是誤會,二方面,因為該比丘至少沒有犯四根本墮,因為他仍然持守這些戒律,所以依舊是非常珍貴的人。

1.《廣論》108頁:「若於僧伽或出家眾,持沙門相及於其相不罵不毀。…應當敬重猶如僧寶。

2.《地藏十輪經》云:「復次大梵!若有依我而出家者,犯戒惡行,內懷腐敗,如穢蝸螺,實非沙門,自稱沙門;實非梵行,自稱梵行;恒為種種煩惱所勝,敗壞傾覆。如是苾芻雖破禁戒,行諸惡行,而為一切天、龍、人、非人等,作善知識,示導無量功德伏藏。如是苾芻雖非法器,而剃鬚髮披服袈裟,進止威儀同諸賢聖;因見彼故,無量有情種種善根,皆得生長。又能開示無量有情善趣生天,涅盤正路。是故,依我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無戒,我尚不許轉輪聖王,及余國王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複呵罵。……如是破戒惡行苾芻,一切白衣皆應守護,恭敬供養;我(佛)終不許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複呵罵。」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