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三)由於時空環境的巧合而產生誤會

佛世時,有一位比丘名叫果哥利,他的門下有很多學生。在結夏的期間裡,由於他必須負責照顧僧團的生活與雜事,就把學生託付給目犍連尊者,約好日後接學生回去的時間與地點後,他就離開了。目犍連尊者為這些學生講法開示,很多學生因此而獲得解脫。

一段時間過去,約定見面的時間到了,但是果哥利比丘因為被別的事情耽擱而遲到。目犍連尊者在約定的地點等了很久,都等不到果哥利比丘來,就先帶學生去拜見佛陀。果哥利比丘終於趕到約定的地點時,竟然看不到半個人影,心裡有點不是滋味,他想:「我為僧團做了這麼多事,打點大家的生活所需,你竟然沒有等我來,還把我的學生都帶走了。」等了一會兒後,果哥利比丘也就離開。在路上,他看到目犍連尊者與舍利弗尊者走在一起。原來,他們兩個另有要務在身,就要學生們先去拜見佛陀,他們晚點才到。

果哥利比丘跟在他們兩人後面,半路突然下起雨來,兩位尊者就到一個岩洞口躲雨。果哥利比丘走近再看,親眼看到他們兩人進到岩洞裡去了。當時印度有一種觀人面相的技術,光從人的表情與手相,就可以知道某人剛才做了什麼事,而果哥利比丘觀相的能力非常好。不久後,他看到從岩洞裡走出了一個女子,從這女子的臉相與表情,他很確定她剛行完淫。由於四周並沒有別人,果哥利比丘因此判斷女子行淫的對象是兩位尊者,所以他想:「舍利弗與目犍連原來是這種人!做出這種事,他們也不再是比丘了。」

事實上,女子行淫的對象是一位牧牛的人。完事之後,他們沒有一起離開,牧牛人先離開,接著,舍利弗尊者與目犍連尊者進到岩洞口,再過了一會兒,那位女子才離開。由於時間的巧合、女子的臉相與表情,再加上果哥利比丘心裡的疙瘩,誤會就這麼產生了。

果哥利比丘批評並責怪這兩位尊者不合宜的行為。但佛陀親口跟果哥利比丘說:「你不該這樣批評他們,他們兩位是很了不起的人。」果哥利比丘說:「我是可以不批評,但他們做錯是事實,事實就是事實!」果哥利比丘認為自己看見的是事實,換做是我們,可能也會這樣想。心裡本來就有點不是滋味,加上一些巧合,就會覺得自己看到的是事實。由於這兩位尊者都是阿羅漢,果哥利比丘毀謗他們,造了非常重的惡業,死後就投生到無間地獄。

同樣的錯誤可能也發生在我們身上。事實上對方沒有做壞事,但由於種種巧合,我們覺得自己親眼看到!只要觀察一下自己與周遭人發生的事情,類似的例子應該不勝枚舉。

雖然對方並沒有犯下殺生、起瞋心、說離間語等過失,但由於種種巧合,使得自己誤以為對方有做這些事情。再者,就算我們沒看錯,事實就跟我們看到的一樣,對方真的有偷東西、打人甚至殺人,也不代表那一定是過失。舉例來說,如果有一天,上師殺人了,我們應該會立刻認定上師是壞人、是毫無功德之人;但事實上,殺人的人不一定就是壞人。雖然小乘經典絕對禁止殺人等十惡業,但大乘經典裡卻沒有絕對禁止,有些菩薩會在某些時機做這些事情。

既然大乘經典沒有絕對禁止,我們又是學大乘的人,是否表示我們也可以那樣做?例如,我們是否可以罵甚至打某些人呢?不行。因為大乘經典裡也說,悲心還不夠強烈的初修業者不可以這樣做。理由是,即便最初的發心是想要利益對方,但因為煩惱的習氣太重,一旦出口罵人或出手打人,瞋心的習氣很容易跟著醒覺。身為學佛者,不論任何情況,都不應該給瞋心絲毫出頭的機會,所以初修業者不可以這樣做;只有等到悲心的力道稍微提高,不會有失控的危險時,罵人若能利益對方那就罵,說謊若能利益對方那就說謊,講好聽的話(巧言)若能利益對方,那就講好聽的話。但初修業者不可以這麼做,因為這會使得煩惱趁機壯大,所以必須禁止。


Prev 1/3 Next »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