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五)既是刻意示現,我只能見到上師是凡夫

另外一個理由是,諸佛菩薩既然刻意化現凡夫相給我們看,我們見到的當然就是凡夫相的上師,不會是看起來像佛的上師。

1、佛透過各種不同行相利益眾生

若只從小乘觀點看,應該沒有辦法做出「上師是佛」這種論述,因為小乘認為本師釋迦牟尼佛已經圓寂。但是,用大乘觀點辨識什麼是佛,包含的範圍與內容就很廣。從大乘的觀點來說,佛沒有所謂的死亡,佛的各種化身都來自報身,既然有各種化身,又怎麼能說佛是已死亡還是剛出生呢?

佛陀在結夏安居三個月的期間裡住在天界,眾人拜託目犍連尊者到天界延請佛陀回人間,因為天人可以從天界到人間見佛陀,但人無法去天界見佛陀,所以請求佛陀回到人間。(這就是「天降日」這個佛教節日的由來。)

目犍連尊者用神通飛往天界途中,往下一看,竟然看到世尊在某處講經。當時交通很不方便,每個地區發生什麼事,大家彼此都不知道,所以目犍連尊者看到這一幕時,心裡感到非常訝異,心想:「奇怪,佛陀不是在天上講經嗎?」再飛高一點往下一看,又看到佛陀在另一個地方講經。到了天界後,納悶不已的目犍連尊者,把沿途看到的事情跟佛陀稟報。從這段對話,開啟了《三十三天品》這部佛經的內容。這部經裡寫道,像我們這樣的世間有十億個,每一個世間,都有與本師釋迦牟尼佛心續同一的化身。這些世間人壽長短不一,有些地方壽長五百年,有些則是一百年。而佛示現的化身,有些才剛從母胎出生,有些正在示現成佛,有些正在示現講法,有些正在示現圓寂。這些不同的化身,其實是同一位補特伽羅。那麼,到底該說這位補特伽羅已死亡、是老人、還是小孩?根本沒有辦法說,因此才說佛沒有所謂的死亡。

本師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殊勝化身相,其實也帶著些許凡夫相,因為他有示現出生、生病、死亡等行相,由此可知,即便是殊勝化身,依然示現了有缺點的樣子;若是報身相,示現的就是完全沒有過失的行相。總之,在十億個世間裡,佛陀有十億個化身。十億個世間中,我們這個娑婆世間算是最糟的,從人類行為的暴惡程度等各方面來看,比我們差的大概只有一、兩個。

佛陀成佛後幾年,他的父親淨飯王邀請他進宮,相關內容在《父子相會經》裡有記載。在這本經書裡,文殊菩薩說:「很多淨土都有佛住世,這些佛都是釋迦牟尼佛。」有人問:「這有可能嗎?那些佛與釋迦牟尼佛都是同一心續嗎?」文殊菩薩回答這個問題後,又說:「不只淨土,在其他剎土也有釋迦牟尼佛的化身。」接著就說了一首偈頌:「或現釋梵王,抑或現魔相,饒益諸有情,世間不能了。或現為女人,抑或現畜生,不著世間法,如蓮不染泥。無貪示有貪,無畏示恐慌,為調有情故,化現引路人。無癡癡呆現,非稚示愚稚,為調有情故,化現引路人。無癲示癲狂,體非殘示殘,變化種種相,調伏諸有情。」《速道》也有摘錄這首偈頌,我剛才唸的是完整的全文。如果你看到的師長過失,偈頌裡正好有提到,我想,讀這些偈頌對你應該會有特別的幫助。

這段偈頌說,佛陀變化成各種化身,有些化身是天人,有些化身是魔,有些化身是畜牲,有些化身是女人,有些化身是有貪欲的樣子,有些化身是會害怕的樣子,有些化身是愚笨、懂得不多的樣子,有些化身是愚稚、凡夫的樣子,甚至有些化身是瘋子、肢體殘缺的樣子。佛陀透過這些不相的行相,利益眾生。

要相信這段內容其實不容易。若需要理由才能相信,自己必須先具備相當的基礎。首先,必須對四聖諦生起定解,而定解的產生,光靠經論做根據不夠,必須透過親自觀擇才能得到定解。接著要進一步學習「大乘不共四聖諦」,這是從所知障觀點建立的四聖諦論述。若對一般的四諦不了解,就無法了解更深細的內容;以一般的四諦為基礎,再學習大乘不共四聖諦,把觀擇做得更透徹、獲得定解之後,再回頭看剛才說的那些不可思議的內容,就會生起「的確有可能!」的心情。至此,你才會對大乘教法感到無比驚訝,才能終於成為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放棄、堅持走這條路的人。即便眼前做不到,但心裡也會非常清楚該做事就是成佛,該走的就是這條大乘道,心裡會生起堅定的信解。否則,對我們這些初學者而言,要相信文殊菩薩說的那些話,是有困難的。

以前,我只覺得自己的老師是很重要、很珍貴、很有學問、修行很好的人。但如果問我:「上師是佛嗎?」我心裡的答案是否定的。不只如此,密咒乘有許多本尊,他們的外相看起來很奇怪,有些看起來很兇、有很多隻手、看起來有貪欲的樣子,所以,我只對佛陀薄伽梵的行相生得起信心,對於其他本尊就沒有辦法。直到讀了《現觀》、《中觀》以及大乘不共四聖諦之後才知道,若以為佛只能是某種特定的樣子,這種看法並不正確。原來,是不是佛,並非從外相判斷。此後,再看密咒乘的那些本尊,那種無法生起信心的困難才終於得到解決。

我反省自己以前為什麼不覺得老師是佛?別人的原因我不知道,但我的原因是「我不認識佛」。對於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認識,我只用小乘的觀點去想,覺得那是只有一個身體、已經圓寂的佛,而且他好像不管任何時候都用同一個姿態坐在那裡,一手觸地、一手等持印,手上還拿著缽。總之,是因為自己不認識佛,所以覺得上師不是佛。

…出自《2008依師軌理》第四講2008.8.31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