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include_once(J_TEMPLATEDIR/includes/frame_inc.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15 Warning: include_once(): Failed opening 'J_TEMPLATEDIR/includes/frame_inc.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www/server/php/53/lib/php')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15 031-眼見不一定為真(八)詳述事例5-3 - 圖滇悲桑格西 開示集要 Warning: include_once(J_TEMPLATEDIR/includes/head.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29 Warning: include_once(): Failed opening 'J_TEMPLATEDIR/includes/head.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www/server/php/53/lib/php')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29
列印本頁

(五)既是刻意示現,我只能見到上師是凡夫

3、善財童子與無厭足王的故事

與依止善知識之理有關的例子中,最常被引用的是善財童子與常啼菩薩的故事。常啼菩薩的故事出自《般若二萬頌》與《般若八千頌》;善財童子的故事則出自《華嚴經》。

最初幫助善財童子生起菩提心的人是文殊菩薩。生起菩提心後,善財童子心想:「我既然立誓成佛、利益一切有情,為了成佛,我必須尋找口訣教授。」文殊菩薩指示他去找第一位師長;這位師長教完他之後,又指示他去拜見第二位師長,善財童子就在這樣的歷程中,總共蒙受一百零八位上師的教導。

善財童子的老師裡,有一位名叫無厭足的國王。善財童子抵達那個國家時,剛好看到國王下令,要軍人把犯法的人包括殺人犯、小偷等押到大眾面前處罰。犯人受到苦刑,痛苦地大聲哀嚎。善財童子看到了這個情景,心想:「我是為了求菩提心的口訣來找無厭足王的,但是,做這種事情的人,怎可能有菩提心,怎可能傳我菩提心的教授?」善財童子的心裡生起了一絲不信的心。此時,有天人從空中對他說:「你不應該生起不信的心。你的上師既然要你來,即便你尚未依止無厭足王,也不該對他生起不信的心。」這位天人跟他講述依師軌理的內容,善財童子也想起之前曾遇過類似的事情,他想,也許事實不是自己看到的那樣。等到受刑人與民眾離開之後,他向無厭足王頂禮,然後說:「我的老師要我來找您,我是為了求菩提心教授而來。」國王知道善財童子對自己仍然懷有疑慮,所以沒有馬上教他,只先帶他去皇宮參觀。

走進皇宮,映入眼簾的盡是極為富足圓滿的景象,善財童子看到國王驚人的財力,也看到宮裡的每個僕人看起來都很調柔寧靜,光是他們展現在外的威儀,就讓人不由得生起信心。在宮裡看到與感受到的一切,與剛才完全不同。國王問他:「一個造盡惡業的人,是否可能擁有心續調柔的眷屬與圓滿的受用?」善財童子說:「不可能。」國王說:「剛才你看到那些被我處罰的犯人,其實都是我的化身。這個國家的人民太過頑劣,若僅用勸說的方法,無法阻止大家造惡業,所以我變化許多不同的化身,有些化為小偷,有些化成殺人者,軍人也是我變化的化身,所以你剛才看見的,其實是化身擒拿化身、化身處罰化身。但人民以為是真的,因此心生恐懼而不敢造十惡業。我用這樣的方法,教化此地的人民。」國王又說:「我無論任何時候,都沒有傷害有情的想法,即使在夢中也是如此。但因為我已獲得如幻三摩地,所以有能力用這種方法教化有情。」接著就把如幻三摩地的教授傳給善財童子。

經典上記載的這些事實,讀過之後,要進一步運用到實修上。如果有一天,你見到自己上師或其他人的過失,要回想這些讀過的故事,然後跟自己說:「我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例如過去曾有過如此這般的情況。」用這樣的思惟練習修淨觀,修正觀過的心。

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學了這套思惟方法後,卻用來誤導別人。這些人做了很多壞事,卻在別人面前表現出自己是用心良苦、為了幫助對方而故意做錯誤示範的樣子,這種作法,是讓法藥成了毒藥。例如,身為講法者,在跟學生宣說布施功德的同時,內心也要如此思惟,然後要求自己身體力行、多多布施才對;如果大力對學生宣揚布施的功德,最後做出的結論是「你們應該供養我」,那就是大大顛倒了。之前,我在講「前後世」課程時也提過,知道事實很重要,但同時也要懂得如何正確運用事實才行。

…出自《2008依師軌理》第四講200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