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12授課緣起

這門課的緣起,主要是日前有幾位同學希望我能幫他們上課,我就想藉這個機會講《如意摩尼夢語》。我並不很懂這部論,但它是龍樹菩薩的著作,把修習慈悲心的各種理路做了很好的統整。我覺得它是一部很好的論,但知道它的人似乎不多。所以,雖然我不是很懂,但如果可以透過傳講的因緣,讓更多人知道有這麼一部論,未來再進一步研讀它,應該是一件很好的事。

我對這部論的字詞解釋不太有把握,因此在開課之前,我請教了幾位在此地的格西。現在雖然依舊懂得不算完整,但大致來說應該還算可以。這部論由梵譯藏的版本,我手上有兩種不太一樣的譯文。我比較了兩個版本的相異之處後,分別選取我覺得比較好的譯法,彙整成各位手上的版本做為上課的教材。

龍樹菩薩開示空性的論著廣為人知,抉擇中觀見地、宣說微細空性之理最重要的祖師正是龍樹菩薩,他是中觀宗的開轍師;而他開示慈悲心的論著,則有《中觀寶鬘論》、《如意摩尼夢語》、《釋菩提心論》等論典。雖然一般而言,《入行論》是最著名的一部闡釋如何修慈悲心的印度論典,但《如意摩尼夢語》對於某些內容的說明,比《入行論》更加詳盡清楚。

科判說明

這部論《如意牟尼夢語》分為三大科目:前行、正行、結行。前行的內容是立誓造論,對照頌文是第一偈。正行的內容是說明應珍愛有情的理由,分為兩科:乙一說明前四個理由,對照頌文是第二到五偈,以及乙二別說第五個理由。乙二又分為三個科目:丙一略說、丙二廣說與丙三統攝。丙一略說是第六偈。丙二廣說分為四個科目:丁一、從今生微細小苦到地獄大苦,皆是傷害有情之果;丁二、從今生微細小樂到佛果大樂,皆是利益有情之果;丁三、若無有情無法成辦實修六度等善,亦將因此無法獲得一切安樂,故有情是一切安樂之因;丁四、若能生起珍愛有情的體驗,便能在不辛苦的狀況下圓滿六度實修、走向佛地。對照頌文,七到九偈是丁一,十到十三偈是丁二,十四到十八偈是丁三,十九到二十五偈是丁四。二十六到二十八是丙三統攝。

最後是結行,分為三個科目:乙一修行此心之利益、乙二勸修此心、乙三本論特色。對照頌文,二十九與三十偈是乙一,三十一偈是乙二,三十二偈是乙三。

釋論題

這部論名是《如意摩尼夢語》,「如意摩尼」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如意寶。歷史記載大多說它是龍王擁有的寶物,擁有如意寶,就能消除南贍部洲所有的人在飲食、衣服等財物受用上的一切困難;只要擁有它,無論想要這個世間什麼樣財物受用,都能如意成辦,所以這種寶物被稱為如意寶。本論便藉用如意寶為喻闡釋慈悲菩提心。

關於如意寶的種種描述,並不只是傳說中的故事,佛經裡有講到菩薩為了這個世間的人去取得如意寶。如意寶是一種怎樣的寶物呢?擁有一般的寶物例如黃金製成的珍寶,可以變賣它以換得錢財受用;但如意寶不是一般的寶物,它使人如願獲得財物的方式是對著如意寶祈願,就能得到心裡想要的財物受用。我曾經對這種說法感到好奇與懷疑,我想著,姑且不論它的材質是什麼,石頭也好,金子也罷,它不就是一件東西嗎?為何會有這種效果呢?

不論做為喻的如意寶到底是什麼,但藉用這個喻要說的是,利他心、珍愛他人的心是真正的如意寶。利他心是如意寶,若能設法使利他心不斷進步,則自己與他人、暫時與究竟的一切安樂都可以成辦。話雖這麼說,但很難獲得定解。即使學過並了解這個道理,付諸實踐去利他的時候,依舊不免有「這樣我會吃虧」的想法,若有這種想法,表示自己並不真正認識利他心這個如意寶。因為「利他會安樂」與「利他會吃虧」兩者是相違的。學過佛法的人雖然都知道慈愛他人能帶來利益,但很難對「一切安樂都依於利他而來」這句話生起信心,有這種信心的人應該很罕見。

如意寶這個詞一般會與兩個名相結合使用,一是利他心是如意寶,二是自己以外的其他有情就像如意寶。

慈悲心是如意寶

《如意摩尼夢語》的書名「如意摩尼」指的是慈悲菩提心。釋迦牟尼佛曾在續部ག部中說「大悲心同如意寶,無餘成辦一切利」,這句話的意思是,大悲心像如意寶般,無餘成辦一切義利。密乘典籍提到大悲心時,雖然有時要理解為其他的意思,但此處應該理解為對有情的慈愛,因為這段話的前文是「如若具有大悲心,是為有情最勝怙」。另外,大家耳熟能詳的另一首偈頌「未解脫者我令得解脫,未得度者我令得度,失心力者我令得心力,未涅槃者我令得涅槃」,同樣也出自續部ག部。

四臂觀音中間的雙手捧著寶物,這寶物代表著慈悲菩提心。若結合大乘的道果來說,從果的角度,寶物代表佛的法色二身中的色身;從道的角度,寶物代表屬於方便分的慈悲菩提心。而這個寶物,其實就是如意寶。觀世音菩薩有很多不同的行相,佛經中也常出現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而手上捧著如意寶的四臂觀音與十一面觀音,則是出自密續典籍。因此,認為自己是主修密乘的人,同樣必須在菩提心上努力。

一般來說,屬於道的內涵,又被冠上「寶」與「仁波切」這些名稱,不是只有屬於方便分的菩提心;但根據我曾看過的經論,屬於道的內涵,又被冠上「如意寶」這個名稱的只有慈悲菩提心。雖然《現觀莊嚴論》以如意寶為喻闡釋菩提心時提到,與祈願相應的發心或說菩提心是如意寶 ,但因為只在嘴巴上唸祈願文不是真正的祈願,這樣的祈願並沒有與發心相應;真正的祈願是一種欲求,是希望有情離苦、想要給予有情安樂的欲求。具備這樣的欲求,其實就是慈悲菩提心。

註:「如地金月火,藏寶源大海,金剛山藥友,如意寶日歌,王庫及大路,車乘與泉水,雅聲河流雲,分二十二種。」其中以「如意寶」為喻而說發心之意是:八地與願波羅蜜多相應的發心,猶如如意寶。如意寶能滿足一切眾生的所願,同樣,八地菩薩以佛法甘露無勤滿足一切眾生的願望。…《現觀莊嚴論釋》

……第一、二講2017.11.4-5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