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include_once(J_TEMPLATEDIR/includes/frame_inc.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15 Warning: include_once(): Failed opening 'J_TEMPLATEDIR/includes/frame_inc.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www/server/php/53/lib/php')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15 18-正文講解七:廣說應珍愛有情的第五個理由(五) - 圖滇悲桑格西 開示集要 Warning: include_once(J_TEMPLATEDIR/includes/head.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29 Warning: include_once(): Failed opening 'J_TEMPLATEDIR/includes/head.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www/server/php/53/lib/php')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29
列印本頁

三、由珍愛有情而實修持戒、忍辱

21.本人與父母,妻小亦復然,有情雖害彼,不復害有情

接著是結合持戒而說。包括自己、父母與孩子,就算有情來傷害他們,我也絕對不會加以報復。對我們而言,只有我、我的父母、我的孩子才是我的,其他有情都是隨時可以捨棄的別人。當親人被別人傷害時,我們就會對別人起瞋心。但如果按照之前講內容依次修心,內心會覺得一切有情其實都是自己的父母與子女,此時,當別人來傷害自己的親友時,你會覺得兩方都是自己人,就像自己的兩個孩子在吵架一樣,那時你只會想著該如何協調處理,不會站在某一方去傷害另一方。

22.有情罪惡猛,於彼亦忍利,恭敬諸有情,小害亦不做

若結合忍辱而說,「有情罪惡猛」指的不只是一般的壞人,特別是嚴重傷害自己的人,不只要對他們修忍辱,還要生起利他的心。由於對有情的恭敬心非常穩固,所以連微小的傷害也不會對他們做。

有情來傷害自己,其實是一種給予自己佛果位的方法,若認識到這件事,就不會生起瞋心。尤其,若沒有生起以一切有情為所緣的慈愛心,不但不可能成佛,連最初能入佛地之門的資糧道也進不去。以下這段話,我不確定出處是佛經還是論典。若能對整個南瞻部洲的有情都生起慈愛心,來世會感得能夠利益整個南瞻部洲有情的能力;若不只南瞻部洲,而是緣著更多世間的有情生起慈愛心,來世就會得到像帝釋天王那樣,能夠利益更多世間有情的能力;若緣著一切有情,將來會得到的異熟果只有一種,就是佛果。

想要成辦一切有情義利的心是根本,依於這個根本而發起菩提心,行布施等六度,透過資糧、加行等五道最後成佛。佛果無比圓滿,包括佛身與佛語都非常圓滿,具有非常多的功德。依於這些圓滿的功德,佛每日都可以利益數千、數萬到數億的有情。這些被利益到的有情,又可以再成辦其他有情的義利。以上這一切成果的根本,追溯起來,就是想要利益一切有情的善良之心。

譬如某個地方有很多人生病了,有一種藥樹能完全治好那些人的病,能利益到非常多的有情。悲心就是這種藥樹的種子,五道是這種藥樹的樹幹,依於種子而長出樹幹,再由樹幹長出果實,這果實可以利益很多人;不只如此,果實裡的種子可以再種到土裡,由此而長出數百、千、萬、億棵藥樹,如此慢慢擴展開來,到最後幾乎可以消除整個世界的疾病。就像這樣,根本是大悲心,依此而走上五道,最後結出佛的果實,這果實可以帶來很大的幫助,而且還可以再種下種子,產生更多的菩薩,他們成佛後可以利益更多有情。由此可知,大悲心是可以讓非常多有情受益的根本。大悲心是一切有情安樂的根本、是佛無量功德的根本;精勤觀修大悲心的人就像辛勤的農夫,在心田種下大悲心的種子。而我們現在談的內容,正是如何種大悲之田的方法。

有些人似乎真的很惡劣,就算再怎麼善待他都沒有用。若只是對自己或對某個人壞就算了,但有些人甚至傷害國家、傷害教法。然而,就算是這樣,我們依舊不能打從心底捨棄這個人。因為,若以此為理由而不喜歡他,想著「我再也不要利益這個人」,在此同時,大悲心所緣的一切有情會因為少了一個而不完整,變成不是一切有情,此時,你就等於是拋棄了一切有情,等於是拋棄了大悲心。在拋棄大悲心的同時,你也把菩提心、資糧道、加行道等全都拋棄了,把佛的諸多功德都拋棄了,數千萬億有情在未來能得到的安樂,也都全被你拋棄了。如果,你可以只拋棄那一個可惡的人,這還說得過去,因為他實在太討人厭了。但問題是,就在拋棄他一人的同時,其他的一切也全都被你拋棄了。這麼嚴重的後果,我們應該承擔不起。

所以,不管他有多壞,不管他心裡想什麼,不管他做或不做什麼,無論再困難、再勉強,都要努力照顧他,因為若守不住他,其他的一切都守不住,都會失去。帶著這樣的心去修忍辱,就算吃了虧,但由於你吃的每個虧,都是為了百千萬億有情而承受的,所以其實不是吃虧,而是在累積無量的福德資糧。由於你累積的福德資糧沒有邊際,淨化的罪障也將沒有邊際,就可以淨除多劫以來累積的罪障。

體溫增加多少可以用溫度計看,血壓增加多少可以用血壓計量,可惜我們很難明確地知道到底累積了多少福德資糧,目前為止也沒有可以測量的儀器,哈哈!若有儀器可以看到福德資糧增加多少,則在吃了虧之後看一看,可能會發現一下子多了好多福德資糧呢!


四、由珍愛有情而實修精進

23.心欲利彼等,披精進擐甲,為大果千劫,喜住地獄火

接著是精進。「大果」指的應該是佛果位。理解這句偈頌時,要把之前講過的內容加進來,包括「一切有情與自己一樣」、「一切有情是大安樂之門」等。有這些想法的人披上想要利益有情的精進擐甲,為了能得到佛果位,即使必須千劫住於地獄火裡,他依舊會感到非常歡喜。

古代戰爭時,士兵會穿上盔甲保護身體不被刀槍刺傷。在決心成辦佛果位、成辦一切有情義利之後,會有很多障礙與你作對。跟這些障礙對抗就像打仗,上戰場之前,必須先穿上不會被敵人武器刺傷的盔甲。敵人一般而言是煩惱,與本論結合而說則是失去心力或心力不足這個大敵。要穿上什麼樣的盔甲,才不會被這種敵人刺傷呢?

應該先想清楚,這件事情是不是非做不可的大事?做下去會有什麼利益?它是我的能力所及之事嗎?若得到的答案是:這是一件能夠成辦大義利的事,也是自己能夠做到的事,確定之後,做出「我要做它」的決心後,接著就要把心量打開,提起心力。否則,若愈做心力愈低,則這件事恐怕永遠也不會完成。

即使還不是真心,只是模仿而已,都應該設法把目標放在利益一切有情、為了成佛而學習佛法,跟自己說:「為了達成目標,無論花再長的時間我都願意。」雖然事實上你計劃用十年學習佛法,但在開始的時候要把心量打開,想著:「就算要花五十年我也做,要花六十年我也做,要花一百年我也做!」這樣一來,你會覺得十年很短;否則,走到第五、六年時,你會覺得自己付出很多時間,心裡覺得很累。但這其實是思惟方向造成的不同感覺而已。用上述思惟方式點燃你的心力,稱為擐甲精進。

「如果能夠成辦這樣的大事,病就病,死就死!」用強猛的心力下決心做這件事,則小小的困難就壓不倒你。如果沒有在心裡穿上這件盔甲,雖然在一開始時有心要做,但接著面臨一個挑戰,你就覺得自己克服不了;再往前走一點,又遇到一個困難,你又覺得自己不行。這樣一來,沒有一件大事能夠辦得成。

這個偈頌說,為了幫助一切有情解脫、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所以要成佛,設定這樣的目標而付諸行動。為了成辦這件大事,就算有人說:「你必須一劫又一劫地住在地獄,才能成辦這個目標。」你會說:「當然沒問題!」雖然無法一開始就做得到,但只要在最初時就刻意練習,一而再、再而三地鍛練心力,則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你都不以為意,你會說「只是這樣而已,沒關係!」這些困難就無法削弱你的心力。

一旦生起真正的心力,就能累積極大的福德資糧,心力愈強,福德資糧就會愈多。例如,為了成佛,為了成辦眾生義利,你想著:「只要能利益到對方,只要能夠獲得佛果位,要花十年就十年!」這種想法會累積福德資糧。但若你想:「即使要百年那就百年!」則你能累積的福德資糧會更多。若想的是「就算要千年那就千年!」就會累積到更多福德資糧。心量愈大,就能累積愈大的福德資糧;心力愈強,就能愈靠近佛果位。若你心裡想:「只要能這樣做,病就病,死就死,投生地獄就投生地獄,不只如此,就算要長劫待在地獄也沒有關係!我可以!」這種心力愈強,就會愈快成佛。

有些學大乘法的人說:「若只走顯乘,據說需要很多劫才能成佛,這種辛苦我無法承受;若走密乘,據說不用很努力就可以快速成佛,這樣我就願意努力成佛。」然而,《甘珠爾》ཅ部的《示五度經》說,帶著這種想法學道,離成佛就會愈來愈遠。生起菩提心之後,有些菩薩會想要快點成佛。這些想要快點成佛的菩薩,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最後沒能成佛、墮入小乘道;另一種則會快速成佛。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想要快點成佛的人,背後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因為個人無法承受長時間的辛苦,所以想要快點成佛。很多人基於這種心態而入密學習,殊不知用這種想法學密,只會讓自己離佛果位更遠,因為他是背對著佛果位在前進。這種人如果對空性有很好理解,走到後來就會進入小乘道。另一種人的想法是,從我這方面來說,無論要努力多久都可以,但是,愈快成佛,有情就能愈快獲救、愈快脫離痛苦;若我耽誤了成佛的時間,耽誤了救度有情的時間,則他們就要多受苦;若我晚了一百年成佛,則他們就要多受一百年的苦。由於他的悲心非常強烈,無法忍受有情繼續受苦,因此想要快速成佛,這種人真的可以快速成佛。

真心想要快速成佛的人走的路,與平常的成佛之道並無不同,不一樣的是,他會用異於常人的心力走這條成佛之道。例如,若按照一般的學習制度每年進階一級,平常人要每天花三小時讀書;有人想要快一點畢業,打算一年通過兩級的考試,他就必須比別人更努力,每天就得花六個小時讀書。

有人以為「以慈悲菩提心為基礎,實修布施持戒等六度」這些內容只在顯乘裡有,密咒乘典籍沒有說,所以學密時要另外補充這些內容。但這種看法其實是錯的。凡是清淨的密咒乘典籍不但都有說,而且是一提再提、非常殷重地強調必須實修六度,實修慈悲菩提心。因此,宗大師說這些內容是顯密乘的共道,並不是密咒乘裡沒有,必須另外加以補充。再者,如果真想快速成佛,就必須做到只走顯乘者做不到的布施,持守他們無法持守的戒律,修他們無法修的忍辱,如此才可能快速成佛。否則,宣稱自己是學密的人,但在因地上連顯乘者能做的都做不到,卻妄想快速得到結果,未免太過天真了。


五、由珍愛有情而實修靜慮

24.生德壞過得證源,如有盡有眾損害,於彼有情以靜慮,觀為上師聖上師

再來是靜慮。自己功德的產生、過失的消除與獲得證量,這些結果都有賴於有情造作的各種直接與間接的傷害。「如有盡有眾損害」這句話中,如所有的傷害是直接的傷害,或說真正的、主要的傷害;盡所有的意思是各式各樣的傷害方式。對於帶來這些傷害的有情,要透過靜慮觀修他們是自己的上師與上師中的上師。

所謂的靜慮,是對所緣境專注一境。一般來說,例如以佛身像為所緣而修,心完全專注在佛像不散逸,就稱為靜慮,但本論在此處說的靜慮是菩薩不共的靜慮。這種靜慮的所緣是「要利益一切有情」這個目標,對這個目標專注一境。此時,讓自己無法專注,以致於無法好好持守這個目標的違緣,是那些來傷害自己的有情。所以,對於這些有情,無論他傷害自己多深多重,若依舊能守護住自己的目標,則其他的挑戰就不足為懼了。

之前曾說過,一切有情是給予自己大悲心、大慈心、菩提心的人,不只如此,包括持戒在內的一切實修也都是有情賜予我們的。其中,給自己最多的,是那些來乞討、把希望寄託在自己身上,以及來傷害自己的人。若說一切有情就像上師一樣,則這兩種人就是最主要的上師。而在這兩種人中,前者比較容易得到,讓我們有機會行布施的對象比較多,但後者這種讓我們修忍辱的對象比較稀有難得。因此,那些來傷害自己的人,就成了自己最主要的上師。

六、由珍愛有情而實修智慧

25.如是五法皆完備,生善根本之菩薩,以聖智慧到彼岸,必成何者今當說

若能根據前述的理由,生起珍愛一切有情如同珍愛自己的心,則從布施到靜慮的實修就會修得很好,智慧度的實修也會圓滿。「生善根本之菩薩」的意思是菩薩是生起一切妙善的根本,因為依於菩薩未來可以成佛,成佛後為眾生說法,一切有情的安樂就能夠產生。

能夠產生一切妙善根本的菩薩若能實修這五法,則智慧度也就能圓滿。說到智慧度,《般若經》說成佛最重要的因是智慧度。什麼是智慧度?乍看之下似乎指的是智慧,而且是證得空性的智慧,但若沒有如同剛才說的實修,則智慧就像是不完整一樣;若有依於慈悲菩提心而實修五度,才能完全圓滿智慧度,也才能真正成辦佛果位。

……第六講 201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