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include_once(J_TEMPLATEDIR/includes/frame_inc.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15 Warning: include_once(): Failed opening 'J_TEMPLATEDIR/includes/frame_inc.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www/server/php/53/lib/php')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15 22-珍愛他人,是最聰明的選擇(上) - 圖滇悲桑格西 開示集要 Warning: include_once(J_TEMPLATEDIR/includes/head.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29 Warning: include_once(): Failed opening 'J_TEMPLATEDIR/includes/head.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www/server/php/53/lib/php')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29
列印本頁

一、愈珍愛他人,今生愈快樂

愈擴展對他人的珍愛心,就愈不會只想著自己。如果不努力擴展愛他心,繼續只想著自己,放任自愛執坐大,這個世界會變得愈來愈奇怪。雖然嘴上不說,但每個人心裡只愛自己,覺得每個人都應該順著自己,連天氣也要聽自己的話才行。然而,外在的一切哪可能都按照自己的意思?一旦生起這種不切實際的欲望,每天都會過得不順心,天氣不對就不高興,別人的臉色不對就不高興,這麼一來,就會變成不容易快樂的人。若能不斷增長珍愛他人的心,心會愈來愈平靜,對身體健康也有幫助,也會交到很多朋友。只要試著珍愛他人,聖座說的這些好處,我們都可以親自體驗得到。

人有時會這樣,很容易相信我們喜歡的某人說的話,如果他說某甲是壞人,我們很容易就跟著討厭某甲。一旦心偏向某一邊,就會看不到真相。但是,兩個你不認識的路人起爭執,聽過兩邊的看法後,因為你的心是持平的,應該會發現不能怪甲,也不能怪乙,你會看到爭執的起因是雙方都只從「我」的角度出發,把自己看得太重,太不考慮對方的需要。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思考事情的方法有錯,才會產生這種爭執。由於我們的立場中立,就能清楚地看到這個事實。

二、愈珍愛他人,來世愈安樂

愛他執不只對這輩子有幫助,也能成辦來世以後的一切安樂。若能提升利他心,自然就不會造惡業。懷有利他的心,自然不會去殺生、偷取別人的財物、不會去做傷害他人的事,大部份的罪業會因此被擋在門外。不只不會新造惡業,若能生起強大的慈悲心,也能淨除過去造的惡業。釋迦牟尼佛在安慰這個世間的菩薩時說:「生在這個惡劣的世間,很容易遇到造惡業的機會,即便如此,你們也不要退怯。因為,即使造下隨時會墮入地獄的大惡業,也能在每一次生起強大悲心時淨除。」佛陀說,若你造了惡業想要懺罪,最好的方式就是觀修慈悲心。

三、生起利他心,是最好的破瓦法

臨終前若能生起強大的慈悲心,那當然不在話下;就算只生起以某人為所緣的小小悲心,都能成為不墮惡趣、投生善趣的緣。修習慈悲心有助於來世不墮惡趣、生於善趣;即使不幸投生為狗,也會因為行為表現良好,而成為一隻討人喜歡的乖狗狗,哈哈。

佛陀曾說過幾個自己前世的故事。佛陀有一世投生地獄,投生後,他知道自己是因為傷害自己的母親,打了母親的頭而投生地獄。此時他說:「所有跟我做過相同事情的人,願他們都不必跟我受一樣的苦。從今以後,凡是造下這種惡業的人,他們該受的苦都在我身上成熟,由我來代替他們受苦,願他們都不用投生地獄。」在生起這種心力的同時,他的惡業淨除、投生為天人。

有人會在臨終前修破瓦法,但最殊勝的破瓦法是生起利他心。阿底峽尊者與他最主要的弟子種敦巴尊者,兩人共同的學生是格西博朵瓦。格西博朵瓦臨終前還在說法,說著說著突然停了下來,接著說:「無依無怙無侍眷的有情,願我成為他們的依怙與侍眷。」一說完就圓寂了。同樣地,第八世嘉瓦仁波切的親教師,他在臨終前唸誦《入行論》裡關於受持菩薩戒、利益一切有情的偈頌,唸完就圓寂了。

由於珍愛他人而斷除傷害有情,便能投生於人天善趣;由於珍愛他人而資助有情財物,來世會變得富有;由於珍愛他人而修慈心、修忍辱,來世會有莊嚴好看的外表;由於珍愛他人而對他人恭敬,來世會受到大眾的恭敬愛戴。在輪迴流轉期間的任何安樂,都要靠著珍愛他人才能獲得。

四、生起利他心,才能夠成佛

(一)有強大利他心,易於成辦六度實修

若把珍愛他人的心增強為想要利益一切有情的心,同時也知道成佛才能真正利益一切有情,因而無造作地生起「我要成佛以利一切有情」的心,此時這個人就成了菩薩。要成佛必須實修六度,若有強大的利他心,很容易成辦六度的實修。

(二)有菩提心攝持,所做才會是成佛之因

若沒有生起以一切有情為所緣的利他心,就沒有能獲得佛地的種子。在這種狀況下,無論其他的事情做得再多,都像在沒有種子的田地耕耘,勞而無果。若沒有這種心,就無法長時實修布施等六度;就算去做,也會由於沒有這種心,所做的一切不會成為成佛的因。之前講過,在沒有至少為來世安樂乃至於利他的想法下,無論做布施持戒等事,都不算造善業;在為了來世安樂的想法下做布施持戒等事,只會成為在輪迴中投生善趣之因;以想要獲得解脫為動機,去做布施持戒等事,只會成為解脫之因。必須有慈悲菩提心的攝持,所做的事才會成為成佛之因。


(三)有菩提心輔助,證空慧才能消除所知障

六度中,布施、持戒與忍辱是成就佛色身的因;靜慮與般若是成就佛法身的因,精進則是共通兩者之因。成就佛的法身,意思是完全淨除煩惱與煩惱留下的習氣即所知障,或說完全消除所有的過失,這種結果主要是證空慧的功勞。消除過失這部份的工作,主要由證空慧負責。然而,聲緣阿羅漢雖然現證空性,即使多劫安住於空性中,也無法斷除所知障。必須要有菩提心的幫忙,證空慧才有辦法斷除所知障。

這也是為什麼佛經說「菩提心如金剛」。佛經裡分別在三種不同的地方出現過這種描述,其中一處是「因能洞徹空性之故」。讀到這裡,我想到一件事。我曾看過一則報導,但我不確定是不是事實。印度南方因為水源不足,所以經當會看到有人在鑽探地下水井。若地面下都是泥土還好,但有時會遇到石頭,那時就必須把石頭弄碎。我聽說,鑽探器的尖端有鑽石,但不知道是否真是如此。由於沒有比鑽石更堅硬的物質,所以鑽探器的鑽頭無論遇到什麼都不會損壞,可以無堅不摧地弄碎其他堅硬的物質。聽到這種說法時,我想到佛經裡的這句話「因能洞徹空性之故」。能進入空性之理的智慧,若它的鑽頭上少了菩提心,就無法完全洞徹空性。

關於這個道理,一般的解釋是,透過慈悲菩提心可以累積強大的福德資糧,若少了這個後盾,證空慧就沒有能力消除所知障。但我在想,除了這種解釋方法外,應該也可以透過心理的作用來解釋。有些修空性的人說,在生起出離心或利他心之後,配合這樣的心再去思惟空性,會產生很特別的覺受。否則,若只像科學家一樣直接去思惟空性,力道不夠大,也不會特別產生什麼的覺受。

經論說,最初證得見道位者不會是上界的有情,因為上界有情無法產生強大的厭離心。由此可知,不只是平常要有出離心,而且在正修的時候,在就要獲得見道位的那個時候,透過很強烈的出離心才能現證空性。同樣地,要斷除所知障,要讓智慧變得非常銳利,在那很直接的時刻裡,若能生起很強烈的慈悲心,透過這種心的力道,可以使證空慧產生能夠破除所知障的力道。我想,應該可以這樣類推的。

(四)即使八地菩薩也要繼續修菩提心

以上說明智慧也需要利他心來幫忙。此外,在《十地經》裡說,獲得八地時斷除煩惱,獲得可以長劫安住於空性的能力。八地菩薩不只完全離苦、獲得解脫,神通與預知能力等也都非常厲害。其實從初地開始,菩薩就已經有很強的神通與預知能力,隨著每增進一地,這種能力會百倍千倍地繼續增長,到了八地時當然就非常厲害了。對於已經這麼厲害的八地菩薩,佛陀對他們說:「你們要記得以前,在最初的時候,曾經生起要成辦一切有情義利的發心;再者,我身語意的圓滿、剎土的圓滿、佛光的圓滿,都是你們沒有的功德。為了擁有這些能力,你們要繼續努力。然而,這麼說並不是要你們拋掉證空慧,我要說的是,若不學習方便分,不在慈悲菩提心、六度等實修上努力,長劫安住在空性中的話,就無法獲得佛的色身,也就無法成辦有情的義利。你們現在尚未具備我擁有的這些功德,為此你們要生起精進心!」佛陀是如此地勸勉八地菩薩。

連已經有這麼大功德的八地菩薩,依舊需要修慈悲菩提心,必須實修布施、持戒、忍辱等六度,何況是我們?然而,有些人稍微生起一點三摩地,可以連續兩、三小時專一地安住在某個所緣境上,因此身體產生了輕安,並有一點預知能力,便覺得自己只要繼續這樣修就可以成佛,不必再做任何布施、持戒、忍辱等實修。說實在的,這種人與八地菩薩相比,差異有如天壤,佛對八地菩薩說要繼續修的內容,這種人卻說自己不必修了。我想,有這種主張的人,真的應該要好好再想一想才對。

(五)佛的無礙神通,是依於利他而成辦

上述提到的幾個特質,都是以慈悲菩提心為主,實修布施、持戒、忍辱等而成辦的。以下再略舉一二來說。之前概略提過,在《甘珠爾》ཕ།部,以及《華嚴經》裡都有說到,在看有情時,不以瞋心去看,而是透過慈悲心去看有情,可以成辦天眼通。一般而言神通能力是透過三摩地成辦的,但現在經典裡的用詞是「淨化行相」,意思應該是讓這能力變得更加精純。聲緣雖然也有神通與預知能力,但程度有限;菩薩在由一地升到另一地的過程裡,這些能力會隨之愈來愈好。

經典裡又說,甘心承受別人對自己說粗惡語,會淨化耳的行相(天耳通);遮止會傷害他人的心,包括慢心,可以成辦他心通;把做過的善業回施給有情,可以成辦宿命通;甘心接受他人交辦自己做事情,並且完成它,可以成辦神足通;在對他人說法、教導他人知識時,不刻意隱藏重要的關鍵,用利益對方的心毫不保留地跟對方說,可以成辦漏盡通。此外,給予有情光明,例如燈、燭等,可以成辦天眼通。由上可知,佛得到的無礙神通,都是依於利他而成辦的。

……第七講 201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