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二、一般我們會說投生是因為貪欲,所以剛才故事裡的那個人是在感覺到冷、對衣服生起貪欲之後投生。但我認為,一切有情不會都有貪欲,例如有些人很想自殺,他們對輪迴非常厭惡。這些自殺的人,怎麼可能還有貪欲呢?再者,中陰狀態的有情根本沒有身體,沒有身體又怎麼會冷呢?

答:

首先,冷不必是真的冷。之前說過,在中陰階段見到的要投生之處,是由錯亂顯現而見。同理,他會因為錯亂顯現而有冷的感覺。

再者,你說自殺的人沒有貪欲,這是不對的。相反地,他們是因為貪欲太重而自殺,不是因為沒有貪欲才自殺。若沒有貪欲,得不到也不會怎麼樣;若貪欲很大又無法成真,遇到困難時覺得再也無法忍受,才會結束生命。自殺的情況大多是如此。

一般而言,會滋潤業感果的貪愛分為三種:想要得到快樂的貪愛、想要離開痛苦的乖離愛,以及取下一生有漏取蘊的有愛。貪愛是「我要這個」的貪,這也是一般眾所周知的貪;乖離愛是「我不要這個」的貪,對於不合己意的人事物,希望能與之分離,想著「若能離苦該多好」也算在內;有愛是什麼?以投生色與無色界有情來說,他們不太貪著今生,他們想要的是更好的來生,以來生安樂為所緣的貪,稱為有愛。這三種愛都可以滋潤業,讓業成熟感果。

至於你說「並非一切有情都有貪欲」這話或許沒有錯,只不過,你說的一切有情與我說的一切有情不一樣。

修無我,依此而消除我執,完全斷除貪欲之時,雖然仍是有情,但此時已沒有貪欲了;在這種情況下,若問「既然沒有貪欲,就不會投生了吧?」這個問題若由毗婆沙宗與經部宗回答,答案是不會再投生,因為那時蘊體的續流中斷,而在蘊體之外又沒有我,所以我的相續也中斷。若由唯識宗與中觀宗回答這個問題,答案是:雖然沒有貪欲,但是有欲,由這個欲而投生得到的是意生身,這是一種非輪迴的特別之身。一個已經斷除貪欲的菩薩,或說完全不受貪欲控制的菩薩,他會因為悲心與祈願而投生。祈願是一種欲,菩薩的欲不是為了自利的欲,而是為了他利,他們會想「為了成辦有情義利,我必須投生輪迴」,菩薩由於這個欲而投生。對此,雖然也會用「在輪迴中投生」這種名相,但他們沒有苦。至於這是不是真的輪迴呢?這是一個可以思辯的題目,但此處我們暫時不繼續處理它。

不過,有個問題是,已經獲得阿羅漢的人未來也會入大乘。要能入大乘,必須累積福德資糧,為此必須取得一個身。那時,他要如何取得一個身呢?如果要從他有一點悲心的角度,說他是由於悲心而投生,姑且先算說得過去;但若不涉及悲心,純粹討論「一旦獲得解脫,就算他還有欲,但他還會去取一個身嗎?」答案會是什麼呢?就算阿羅漢有一般的欲,但是「我要一個身」的這種欲,對他而言沒有必要性,所以,他們會去生起這種欲而後去取一個身嗎?經論中似乎大多說會,但我覺得這有點難以成立。也就是說,這是一種沒有必要生起的欲,而他們已不會在不自由的狀況下生起欲,這樣一來,要如何取得一個身呢?這是有待釐清的一個問題。

再看佛的身。佛完全沒有「我要這個」的分別心,因此,對於佛的身,不會用「取」這個字。這部份若要講清楚,必須花一些時間,它有點麻煩。

有些人說,佛有一個根本的身,而各種化身則是因應不同所化機的需要而變化出來的。我的理解是,無始以來與微細心同在的風或說微細的色一直都在,續流不會中斷,它是佛的根本身或說是五身中的俱生之身。以此為基礎展現出的所有不同顏色與形狀,都是觀待於所化機而顯現,所以無法具體指出佛的形狀與顏色應該是什麼。

只要去拿,最後就得捨,這是法性;只要去立起,最後就會倒下,這是法性;只要去相遇,最後就會分離,這是法性。所以,若佛的身是取來的,應該就會有微細的死亡。從某方面來說,成辦身必須要有貪欲、再往上一點是必須要有欲,而成辦佛身也是由欲造成的。什麼欲呢?是「用什麼身可以利益有情,就顯現出那樣的身」的這種欲,是「有情需要這個」這種欲。

這樣的心,不是取而是捨。因此,有這種理解的人若想著「我必須得到佛身」,雖然用詞上有「得」字,但這種心是捨心。「必須為有情顯現出這種樣子」,這種心不是取的心,而是捨的心。佛在《妙臂請問經》裡說:「菩提心是最殊勝的捨心。」若理解上述說的捨的概念再看這句話,才會真正明白其中的含義。為了成辦一切有情義利所以需要得到色身,乍聽之下,它與「我要這個」似乎是一樣的想法,只是換成為了一切有情所以我要。但如果照著剛才的解釋方式去理解就會知道,想著「為了一切有情所以要獲得色身,必須獲得能隨著不同所化機需要而顯現的色身」,它是捨心。

談到布施度時會說,在生起強大的慈悲心時,會把自己的身財受用善根都回向於利他,自己的一切都是為了成辦一切有情義利而用。這種心,是捨心。這種心的能力完全圓滿之時,就是成佛之時,此時無論有情要什麼,就能顯現出什麼。布施度圓滿與成佛,是一樣的意思。

若是如此,「依於利他心而成辦佛身」這句話就完全能說得通了。依於有情而生起利他心,依於利他心而成辦佛身。成佛之後顯現出不同的身,是根據不同的所化機而顯現的,所以有情是成辦佛身的因素。這樣說來,有情是讓自己獲得佛身者,有情是給予殊勝悉地者。所以,不管自己擁有什麼,無論身體、財物與受用等,全部都要給有情、全都是為了有情;有情無論要什麼,願我都能利益他們。這是一件需要練習的事,要經常這樣練習。

……第五講2017.11.9


« Prev 2/2 Next

此類別中更多的: « 25-問答二 27-問答四 »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