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第三品、聲聞眾品

二、妙喜淨土聲聞眾的特質

佛陀說:「在不動如來的淨土,只停留在預流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的人很少,因為大部份的人在聽法後就直接證阿羅漢果。就算是最鈍根的人,在第一次聽法時就會獲得預流果,第二次聽法時獲得斯陀含果,第三次聽法時獲得阿那含果,到第四次時就獲得阿羅漢果。就像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最鈍根的人在獲得預流果後,在欲界中仍會有七次的相順受生;在妙喜淨土最鈍根的聲聞行者,也會在聽四次法後證阿羅漢果。」

佛陀說:「我們這個世間安立聲聞四果,與該有情再次受生的次數有關,例如預流果在獲得聖者位後,仍會在欲界受生七次,阿那含果仍會在上二界受生數次;但妙喜淨土安立聲聞四果,僅與斷證功德有關,與再次受生的次數無關。在妙喜淨土獲得預流果,便再也不會再受生,因為他這輩子一定會獲得阿羅漢果位。因此,在妙喜淨土安立聲聞四果,只是按照斷證功德的差別,給予一個名稱而已。」

佛陀說:「在妙喜淨土的有情,若現證空性、住於學地,其斷證功德就不會退失。」在我們這個世間,出世間的斷證功能雖然不會退失,但一來果與不還果的斷證功德有可能會退失。但這情況在妙喜淨土不會發生。經文中的「學地」指的是煩惱尚未斷除之地;「無學地」指獲得阿羅漢果位。由此可知,妙喜淨土的聲聞僧眾也非常圓滿。

佛陀說:「妙喜淨土的聲聞眾都是阿羅漢,已完全斷盡所有的煩惱、具自在、內心全無束縛。出家者要成辦的事情是從輪迴中解脫,這件事他們已經辦成了;他們捨棄了依於煩惱而來的有漏近取蘊,已成辦了自利,斷除再在輪迴受生的有結,內心依於正知,沒有任何束縛。雖然阿羅漢不一定都住於靜慮八解脫,但妙喜淨土的阿羅漢大多都住於靜慮八解脫中。這些也是妙喜淨土聲聞眾的圓滿特質。」

佛陀說:「妙喜淨土的聲聞眾,完全沒有『明天的食物要從哪裡得到?要去向誰乞食?誰會供養我?』這些想法。他們也不需要挨家挨戶去托缽化緣,只要吃飯的時間一到,缽裡自然就會出現他們需要的食物。若那時他們想『有人來供養也可以』,就會剛好有供養者出現。他們的食物只要吃兩、三口就覺得飽足,不需要吃很多。他們不需要籌備衣缽,自然就會得到;得到袈裟與法衣後不必再縫補裁剪,也沒有清洗等麻煩。他們不只不需要自己做這些事情,也不必拜託別人幫忙處理。他們的一切生活所需,只要依靠佛力便能自然成辦。」

佛陀說:「對我們這個世間的聲聞眾,我把每一個墮法都講得很清楚;但是在妙喜淨土,不動如來並沒有對聲聞眾詳說這些內容,因為妙喜淨土沒有五濁。妙喜淨土沒有壽濁,不會有不知何時死、壽未盡而死、短壽而死等情況;沒有眾生濁,沒有暴惡眾生;沒有時濁,沒有壞時節;沒有見濁,不像我們這個世間,有各種各樣的外道邪見;沒有煩惱濁,沒有很粗重的貪瞋癡。而且妙喜淨土的有情,他們的心力不會衰退,所以,不動如來沒有對他們一一開示四墮法的內容。」一般而言,墮法有五種,我不確定此處說的四墮指的是什麼,也許是把其中兩項合併為一項。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對於墮法有很廣泛的解釋。透過大約十二函的戒律,把每一個墮法都講得很清楚。

佛陀對舍利弗說:「在釋迦牟尼佛的佛土,對某些有情必須開示『補特伽羅有我』,對某些有情只能開示『粗分補特伽羅無我』,對某些有情必須開示『外境不成立』,必須像這樣依次第開示佛法。但在妙喜淨土不需要這樣做,只要直接講最殊勝清淨的內容就可以了,也不須要講得很廣或很細,因為那裡的有情都是利根者,只要在稍微做一點提示,他們就能完全了解意義。」

佛陀說:「妙喜淨土的聲聞眾,完全沒有過慢。」又說:「妙喜淨土的聲聞眾,完全沒有沙門垢染與沙門過失。同樣地,沒有功德卻假裝有功德、犯了墮罪卻隱藏不讓人知道等諂誑的行為,他們也都完全沒有。因為投生妙喜淨土的有情,他們的善根都完全成熟淨化。」佛陀說:「在妙喜淨土根本沒有所謂的五無間罪,因為在那樣的環境裡,完全不可能有五無間罪產生。」又說:「妙喜淨土的聲聞眾,對於托缽等衣食的事一點都不放在心上,完全不會為了這些事情努力,所以也不必勸他們捨棄對名聞利養的貪欲,不必對他們開示這一類的法。妙喜淨土的聲聞眾,清一色都是少欲知足的人。」

佛陀說:「妙喜淨土並沒有像我們這裡一樣,制定如同比丘二百五十三條戒律的學處,因為他們不會沾染這些過失。妙喜淨土聲聞眾的學處,就只有隨念空性、無相、無願等三解脫門而已。」又說:「在我的教法中,出家人會有犯染墮罪、他勝等過失,但妙喜淨土完全不會發生這種事。因為在妙喜淨土的聲聞眾都很聰慧伶俐,再加上那裡沒有五濁,所以不會有犯墮罪的事情發生。」

佛陀說:「妙喜淨土的聲聞眾,他們絕對不會兩、三人聚在一起,聊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他們都在做著各自的修行。對於飲食名利沒有任何希求,也不會為此而做諂誑等事。這些聲聞眾的精進絕對不會衰退,所謂懈怠的人連看都看不到,他們全都十分精進。妙喜淨土的聲聞眾,清一色都具備這些功德。」又說:「妙喜淨土的聲聞眾,聽法時都非常專注,心思絕不會散逸到別的地方。無論坐著或站著聽法,身心都不會累。」

……第四講2010.9.19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