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include_once(J_TEMPLATEDIR/includes/frame_inc.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15 Warning: include_once(): Failed opening 'J_TEMPLATEDIR/includes/frame_inc.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www/server/php/53/lib/php')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15 16-妙喜淨土菩薩眾的特質 - 圖滇悲桑格西 開示集要 Warning: include_once(J_TEMPLATEDIR/includes/head.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29 Warning: include_once(): Failed opening 'J_TEMPLATEDIR/includes/head.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www/server/php/53/lib/php')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29
列印本頁

第四品、菩薩眾品

一、妙喜淨土菩薩眾的特質

舍利弗對佛陀說:「說完妙喜淨土聲聞眾的圓滿功德後,祈請您繼續宣說妙喜淨土菩薩眾的功德。」佛陀說:「即便是現在,妙喜淨土也有百千萬億位菩薩眾聚集,其中有很多菩薩在不動如來尊前出家。依由不動如來的威神力,妙喜淨土的菩薩對於不動如來開示的文詞與意義都能牢記在心,完全領悟、受持、讀誦。他們不但自己實修,也說給其他人聽。」佛陀說:「不動如來開示的法有多少呢?我在這個世間開示的法,與不動如來開示的法相比,連一小部份都比不上。不只如此,賢劫千佛中,從下一尊彌勒尊佛開始,直到千佛中的最後一尊佛,他們開示的法全部加起來,與不動如來開示的法相比,不及百千萬分之一。」

佛陀說:「為什麼不動如來要開示這麼多的法?因為妙喜淨土的菩薩都能完全領悟、受持與讀誦,他們不只自己全都懂,也能講給其他有情聽。這樣的結果,一方面與這些菩薩各自的善根有關,二方面則來自不動如來的威神力,由於這兩種因緣聚合,產生了這樣的結果。而不動如來能有這樣的威神力,是他過去行菩薩道時的祈願帶來的結果。」

所以,得到某種結果,一方面是由於自己具備了應有的條件,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佛的威神力加披;而佛的威神力,來自他過去的祈願力,或者說得更明白些,佛的威神力來自他過去的菩提心。然而,要能相信這句話,你必須先認識「利他的慈愛心,是一切安樂的根源」,才能進一步理解:生起最究竟的利他心,當這個心的能力臻於極致,就能得到最圓滿的利他能力了。

有些事情似乎很超過我們能理解的範圍。有些人聰明到不可思議,有些人則是愚笨無法想像。西藏的哲蚌寺有一位出家人,他背書的能力特別差。他通常是先看一句,然後背整個晚上,背好之後才能背下一句。有一天,他用整個晚上背《現觀莊嚴論》裡「諸佛等三寶」這一句,就像持咒一樣唸了整個晚上,到了半夜,他去上個廁所回來,那句話就變成「諸寶等三佛」了。就像這樣,有些人的智力似乎差到令人難以想像。

同樣地,有些人的智力則是高到不可思議。上一世的洛切仁波切會背整部《甘珠爾》,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在他之前,還有兩個人也能背誦全部的《甘珠爾》,這兩人的遺體後來都被塑成佛塔。洛切仁波切最重要的弟子,以哲蚌寺來說是東奔仁波切。東奔仁波切後來應邀到中國的利塘,見到當地最重要的一位上師。這位上師請問東奔仁波切很多的問題,不論問什麼,東奔仁波切都能馬上引用宗大師的論著回答他。這位利塘的上師對東奔仁波切說:「你應該是把父子三尊的十八函都背起來了吧?」東奔仁波切說:「我的老師能背整部《甘珠爾》,身為弟子,我至少也要能背父子三尊的十八函才對吧!」

佛陀說:「如果菩薩想去其他的佛土,例如,投生妙喜淨土的菩薩,如果他想去拜見阿彌陀佛,便能透過不動如來的威神力與他自己的善根力去到極樂淨土,拜見阿彌陀佛,向他禮拜、供養、請法與聽法,也可以為那裡的有情講法,做完這事情後再回妙喜淨土。」又說:「賢劫千佛中,目前已出世的有四尊。如果想要拜見其他的九百九十六尊佛、聽他們說法,或是想要為那時的所化機說法,就應該投生妙喜淨土。」

所以,如果你希望來世可以利益南瞻部洲的有情,只要先投生到妙喜淨土,便能隨時回來了。這就好比有些人是留在父母身邊照顧父母,有些人則平時去外地工作,賺錢奉養父母,父母一有事他就回來幫忙。同樣地,你也可以先投生妙喜淨土,然後再回來幫助這裡的有情。就像宗喀巴大師在《往生極樂願文》裡寫道:「願生淨土已,能以猛利悲愍為等起,起無礙神變,主要至不淨剎中,隨順一切有情各自因緣而為說法,由此置於佛所讚嘆清淨道中。」雖然投生淨土,仍然以神通力回到不淨剎土。而且,就像之前提過的,以妙喜淨土來說,投生妙喜淨土後智力會變得很好,可以記住並完全了解佛說的法,又具備神通能力,所以宗大師祈願說,希望能投生淨土,並以神通力回到不淨剎土為有情講法。


聖座有時會說:「我不考慮投生淨土。」那麼,我們是否也可以跟聖座一樣呢?這是應該要想一想的事。以聖座來說,他繼續留在這個世間當然沒問題,因為就像他常說的:「惡緣愈大,我的心力就愈強。」如果我們也能做得到,則來世像聖座一樣繼續投生這個世間,當然很好。但如果我們不具備這種能力,就算你是因為慈愛這個世間的有情而想要繼續留在這個世間,雖然這個想法很善良,也很有增上意樂,但你實際上幫不了什麼忙;不如投生淨土,具備更好的能力,你隨時都能回來,也能真正幫上大家的忙。

有些人覺得想去淨土的人沒有悲心,才會想要自己跑去淨土;但事實是,若你有想要幫助有情的悲心,但你的程度不好,不像聖座那般有能力,這樣的人反而一定要投生淨土,才能達成想要幫助眾生的目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幫助很多菩薩獲得不退轉位,也使很多聲聞種姓者獲得阿羅漢果,然後,對於還無法生起證量的其他有情,佛陀鼓勵大家去淨土,並透過這部經,指出通往妙喜淨土的道路。

佛陀說:「無論是在南瞻部洲這個世間死亡,或是在其他世間死亡,凡是已經投生、正在投生或未來將投生妙喜淨土的菩薩,一定不會墮入聲聞乘,這些菩薩的證量都不會衰退,也都不會被天魔干擾。他們已斷除成為二乘人的可能性,全都一定都會獲得無上菩提。」總之,菩薩一旦投生到妙喜淨土,無論投生的時間點是過去現在或未來,只要投生到了妙喜淨土,無論是誰,都絕無可能再墮入聲聞乘中。又說:「妙喜淨土的菩薩們,如同佛陀的集會不衰、如同金剛的不可分割,他們絕不會離開自己的道路。這些菩薩都極為清淨、獲得不退轉位,對於無上菩提永不動搖,必定會獲得無上菩提果位或住於不退轉。」住於不退轉的意思是,就算還沒獲得不退轉的徵兆,也已永遠不會退轉。

佛陀說:「無論從哪個佛土,已投生、正投生或將投生妙喜淨土的所有菩薩,都像住在如來功德的寶庫般,也跟住在沒有任何危險的城市一樣。」又說:「這些菩薩彼此之間的談話都與六波羅蜜有關,也都視彼此為說法導師。」其實,法友之間也應該學習修淨觀。例如,如果懂得思惟,便會知道參加聖座講經法會的每一個人,都是對自己有恩的人。因為如果沒有他們,聖座能撥出時間單獨為我一個人講經嗎?應該沒有辦法。不過,由於我們的心思下劣,會覺得如果少了某甲不會怎麼樣,少了某乙也不會怎麼樣,但如果把每一個成員都排除,又何來一大群人?如果沒有一大群聽法的人,自己一人就沒有機會可以聽法。所以,每個前來聽法的人,以及每位請法的功德主,都對自己有大恩。

佛陀說:「妙喜淨土雖然也有在家人,但大多是出家人。不動如來開示佛法時,妙喜淨土的菩薩們,無論人在不在法會現場,無論出家或在家人,也無論當時是站著還是坐著,依由自身的善根與不動如來的威神力,都能聽到不動如來說法的聲音,而且聽過之後都能領悟、受持、讀誦。不只如此,在這輩子聽過的、理解過的法,即便往生後再度受生也不會忘記,在未成佛之前都不會忘記。」又說:「從妙喜淨土死後,無論接下來想去哪個佛土都可以如願。這樣的結果也是過去不動如來的祈願力造成的。」

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子,如何成為有錢人?一個方法是,從現在開始栽培他,讓他具備知識、教他賺錢的方法,大概努力十五到二十年後,才可能成為有錢的人;另一個方法是,讓他成為膝下無子的大富豪的養子,只要一被收養,他馬上就是有錢人了。投生妙喜淨土有點像第二種方法;繼續投生南瞻部洲設法繼續學佛就像第一種方法,一切都要靠自 己去努力。

佛陀說:「若想在一生中見到數百千億尊佛,在他們面前聽受佛法、累積圓滿福智資糧,就應該要投生妙喜淨土。」又說:「一投生到妙喜淨土,馬上就獲得以下的能力:見到無量諸佛,在他們面前聽法,透過對諸佛禮敬供養而累積廣大資糧;又能把聽到的法對無數眾生開示,再以這樣的善根回向無上菩提,最終能幫助這些眾生走上大乘道、成就無上菩提。」如果這些事情是真的,則投生妙喜淨土就是很應該考慮的事。雖然這些事情不容易相信,但如果它是真的,就是一定要思考的事情了。

佛陀說:「若某個菩薩在賢劫千佛每尊佛出世時,都投生在那個時處,並對每一尊佛承事供養、在他們面前出家、行梵行、清淨持戒,如此累積的福德資糧,與投生妙喜淨土一生累積的福德資糧相比,不及百千萬分之一。」又說:「已生、現生或將生妙喜淨土的菩薩,都會獲得成佛的授記,因為妙喜淨土完全沒有能作障的天魔等。」

佛陀說:「這就好比一條被施了咒術的毒蛇,它的毒性已除,雖然不會再有動物因為被它咬而中毒死亡,但我們還是稱它為毒蛇;同樣地,(平常講的天子魔指的是他化自在天的主人)雖然妙喜淨土也有他化自在天的主人,所以他們也被稱為天魔,但由於不動如來過去的願力,這些天魔完全不會障礙學法的人,他們就像沒有毒的毒蛇一樣,只是由於過去有一些惡業而被稱為魔。他們不但不會障礙菩薩,看到出家學法的人還會非常隨喜,希望自己也能夠像他們一樣。」


佛陀說:「妙喜淨土的聲聞、菩薩與凡夫眾,都安住在非常安樂的情況裡,這樣的結果,是不動如來過去的努力造成的。」就像剛才講過的譬喻,一旦成為富有人家的養子,馬上就成了有錢人。能獲得這樣的結果,這孩子本身當然也具備某些條件,因為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被富翁收養。但是,這孩子現在擁有的財富與他本身的能力無關,而是這個大戶人家努力的功勞。同樣地,靠著不動如來過去的誓願與精進實踐,並把所有累積的資糧全數如此回向,使得投生妙喜淨土的有情才一投生,就能受用許多安樂。由於不動如來過去曾這麼努力,我們這些所化機才有機會很容易地獲得這些受用。

這段經文明白地寫著「凡夫」二字,前一段經文也提到妙喜淨土沒有會障礙聲聞、 菩薩與凡夫的魔眾,從這裡也可以清楚知道妙喜淨土有凡夫。雖然有人主張凡夫不能投生淨土,但只要看過佛經就能清楚知道,這種說法顯然不正確。

聽到妙喜淨土的這些殊勝功德,舍利弗對佛陀說:「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因為喜歡妙喜淨土,不希求聲聞獨覺果位,希望能確定獲得無上菩提果位,因此布施了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便能投生妙喜淨土。由於靠著這樣的布施可以如願投生妙喜淨土,所以這布施是很值得的、很應該做的。」從做生意的角度思考這件事,用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若能換得投生妙喜淨土都不算貴,更何況是用比這個代價更小一點的方式呢?

舍利弗又說:「若用這樣的布施可以投生妙喜淨土,這布施就是一定要做。因為一旦以這樣的方式去到那裡,就再也不會退墮到聲聞獨覺之地,一定會獲得無上菩提的果位;在還沒成佛之前,會從一個佛剎投生到另一佛剎,而且在這段過程裡,由於可以把佛陀教導的內容實修到究竟,所以會使佛陀聖心歡喜。不但如此,又可以親見百千諸佛,累積福德與智慧資糧。由於有這麼多殊勝的好處,所以,就算必須給充滿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多的七寶,也是一定要給的。」聽到舍利弗這麼說,佛陀說:「你說的沒錯。就好比透過鑄鍊,便能從金砂與金礦裡粹練出純金,用純金製出首飾都清淨無瑕;同樣地,投生於妙喜淨土的菩薩,清一色都非常清淨。」

佛陀說:「凡是投生妙喜淨土的有情,無論過去、現在或未來,都會入於清淨、不退轉、住如來行之列。」又說:「行一行的意思是,不再有其他的依止處,唯一的依止對象只有佛陀。從所緣的角度來看,他們唯一的目標就只有無上菩提,絕不會以聲聞獨覺做為目標。若想要『行一行 』,就應該投生妙喜淨土。」

註:「住如來行」的意思是:定能獲得佛果位。「行一行」的意思有二種,一個是「依止如來」,另一個意思則是「完全住於聲聞與獨覺地」,此處是從第一種意思來解釋。從「因皈依」的角度來說,無論是三乘的哪一乘,依止皈依的對象雖然都是如來,但是,對聲聞與獨覺行者而言,他們對佛陀救護的「接收度」並不完全,或者說,他們的依止並非百分之百。為什麼這麼說呢?當我們說「因皈依」時,指的是從皈依處那裡接收到救護。真正能夠把佛陀給的救護百分之百都接收到者是菩薩,而且不包括菩提心衰退、墮入小乘、曾經是菩薩的人。

「依止」的意思是,依靠著某種因,而使自己得到某種結果。根據這個角度去理解,所以才說聲聞與獨覺對佛陀的依止並不完整,因為他們對佛陀的依止,並沒有使他們完整得到如同佛陀一樣的結果。就好比我們對種子澆水,為的是要得到果實,而聲聞獨覺對這個「因」澆水,並沒有得到從這個因開展出來最完整的果實;完整得到果實者,唯有菩薩。

… 圖滇悲桑格西

……第五講201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