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講完妙喜淨土的種種莊嚴後,接下來要處理的問題是,像我們這樣的人,能投生妙喜淨土嗎?從這個問題也會衍生出很多五花八門的疑問,包括:有些話雖然是佛說的,但它們是不了義經,不能如言承許,《不動如來會》是不是這種經?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動如來會》是了義經,因為它沒有直接的能害。如果你心裡強烈反對淨土存在,理由是「哪裡有這種事?我們哪有可能投生淨土?」但這種理由不是理由,它只是疑惑。如果凡是被你懷疑的事就不是真的,則被他懷疑的事也應該不是真的,若是這樣,那就應該要同意,凡是被人懷疑的事,即使只有一人感到懷疑,那件事情就不是真的。但這種論述顯然非常不合理。

若你提出的理由是:「沒有苦諦的地方才能稱為淨土,如果凡夫可以投生淨土,淨土就有苦諦,所以凡夫無法投生淨土。」這個理由不成立。淨土並非沒有苦諦,淨土有苦諦,因為淨土有聲聞。在淨土有已經獲得阿羅漢果位、但仍然還有蘊體的有餘阿羅漢。此外,淨土也有預流、一來、不還等聲聞乘者,這些全都屬於苦諦的範圍。而淨土有聲聞一事有佛經為證,例如《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說:「聲聞乘者光一弓,菩薩眾光百千由旬」。如果你說:「雖然經文明確寫出『聲聞』、『菩薩』這兩個名相,也許只是名相不同,但所指的對象都是菩薩,所以淨土裡沒有聲聞。」這種說法不合理,因為根據經文,他們兩者放出的光芒長度不一樣,明顯可知他們兩者是不一樣的。

應該要明白的是:淨土之所以被稱為淨土,是因為淨土沒有苦受,而不是沒有苦諦。淨土是一個有苦諦但沒有苦受的剎土。

再者,淨土並非沒有苦諦,淨土有苦諦,因為淨土有煩惱、有實執,若硬要說淨土的有情沒有任何人有實執,實在是太牽強了。淨土不只有煩惱,《不動如來會》說,妙喜淨土的男子女人會對彼此生起貪心,在以貪心互相看一眼後,貪欲就會息除。這段經文清楚寫到淨土有貪欲,而貪欲是非常粗分的煩惱,所以淨土有煩惱是不爭的事實。再者,《不動如來會》說,妙喜淨土有情的貪瞋癡都很微薄。如果淨土有情完全沒有煩惱,又哪來微薄與厚重的區別呢?由此可知,淨土有煩惱,這是很清楚的事。煩惱是集諦,根據福稱尊者的主張,凡是集諦,周遍是苦諦,所以淨土有苦諦。

講到福稱尊者,我想到一件跟課程不太有關係的小故事。我還在洛色林讀書時,寺院裡有位名叫札西的老師。在格西考試時他立宗,一位年輕的法師跟他辯論。那位法師引用福稱尊者的主張後說:「我提出這個主張,因為它是福稱的想法。」札西老師聽了就說:「因不成啦!不知道啦!」因為這種答案太奇怪了,所以事後有人問他為何這樣說,他說:「我才不認識什麼福稱、不福稱的人。我唯一認識的只有『恩德無與倫比、一切有情福德根源的班禪福稱尊者』,若剛才那個法師說,他提出的主張是我認識的那位偉大的班禪福稱尊者的密義,我就會說同意。」原來,對方提到福稱尊者的名字時沒有使用敬語,札西老師非常看不慣這種作法,所以才在辯經時用這麼奇怪的方式回答。

若你提出的理由是:「淨土雖然有苦諦,但淨土只有聖者,沒有凡夫。」這個理由不成立,因為《不動如來會》第四品清楚地說道:「彼國中聲聞菩薩及凡夫眾,皆由彼佛往昔精勤弘誓威力得安樂住。」同樣地,在《無量壽如來會》中也說:「聞無量壽如來名號,乃至能發一念淨信,歡喜愛樂,所有善根迴向,願生無量壽國者,隨願皆生,得不退轉,乃至無上正等菩提。除五無間、誹毀正法及謗聖者。」這段文的意思是,為了投生極樂淨土,培養想去極樂淨土的欲求,也把自己造的善根回向能投生極樂淨土,若有這樣做,則除了造下無間罪與毀謗正法之外,都可以投生極樂淨土。既然刻意列舉了不能投生的例外狀況,如果凡夫不能投生淨土,這裡就應該直接寫「除了造下無間罪、毀謗正法與凡夫之外」,但這裡並沒有這樣寫。

再者,《無量壽如來會》也說:「若有墮於疑悔,種諸善根,希求佛智乃至廣大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由聞佛名起信心故,雖生彼國,於蓮華中不得出現。」有些人對極樂淨土心存懷疑,但也想著說不定真的有極樂淨土。雖然內心不確定,但還是去成辦能投生極樂淨土的因,也把善根回向投生極樂淨土,這種人也可以投生極樂淨土。但極樂淨土不是胎生,而是化生在蓮花中。帶著懷疑投生極樂淨土的人,化生到蓮花時,蓮花的花瓣不會打開,所以他們會在蓮花裡停留五百年。在這段期間裡不會受苦,但也沒有機會聽法。直到五百年後,這個懷疑的業報感果結束,此時蓮花的花瓣才終於打開,他才能夠走出來,親見阿彌陀佛、在他面前聽法。若是在沒有懷疑的狀態下,造能去極樂淨土的業並祈願投生,便會化生在蓮花裡、馬上在極樂世界出生。聖者不會對極樂淨土的種種生起懷疑,會對極樂淨土起疑的人必定是凡夫,但他們依舊可以投生極樂淨土。所以凡夫可以投生淨土。


Prev 1/3 Next »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