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問:去淨土,學佛的機會難道不會比較差嗎?

答:怎麼會?你講的是天界而不是淨土,天界與淨土非常不同。若你說「在天界學佛的機會比較差」,這句話是對的。例如欲界六天雖然暫時不會有苦的現行,但在經典上明確指出有些天界屬於無暇的狀態。

但淨土就不一樣了。淨土,是佛刻意為了初修業者祈願而成辦的環境。以妙喜淨土為例,佛陀說:「初修業者請發願投生淨土。我這樣做,並不是要放棄你們。這就好比如果發生嚴重的戰爭,國王會把老弱婦孺送到安全的友邦,只留下青壯年人抵擋外侮。把老弱婦孺送走不是拋棄他們,而是為了保護他們不要遭受危險。同樣的道理,初修業者、菩提心有衰退危險的人,請先發願投生淨土;至於沒有這類危險的勇士們,就可以留在娑婆世界。(1)」因此,哪裡才是較好的投生處,大家就根據自己的狀況做選擇吧。

有人說,因為淨土沒有受苦的有情,所以在淨土很難生起大悲心,但這種說法並不周延。就像生在南贍部洲的我們,雖然沒有親眼看到地獄、餓鬼,依然能夠以這些眾生為所緣,透過修習而對他們生起大悲心。同樣的,雖然生於淨土,由於相信不淨剎土有受苦的有情,透過修習就可以生起大悲心。再者,由於受到環境的影響,淨土的有情不像我們有那麼多的妄念分別與邪見,也不會懷疑前後世是否存在,反而比我們更容易生起證量。

娑婆世界對於利根或心力強的人來說,是個能夠快速成佛的好地方;淨土,尤其是妙喜淨土與極樂淨土,對一般凡夫來說,卻是解脫成佛的保證班。由於那裡的所依身、環境、壽命、智力等條件都很圓滿,只要能投生淨土、學習佛法,一定可以獲得各自欲求的菩提,包括聲聞、獨覺或大乘菩提。以妙喜世界為例,那裡的人都很聰明、記憶力極好,不論佛講什麼他們都能牢記在心、產生定解。不只如此,由於佛的願力,只要投生到妙喜淨土過,就算死後繼續投生到他方世界,對於曾經聽過的大乘教法,無論經過多久都不會忘記。而這種超強的記憶能力,與所依身有關。所以,單從智力來講,投生到淨土,由於所依身的不同,就會產生很大的不同。由於累積的福德資糧不一樣,受取的所依身也會不同,從而擁有不同的智慧。

1.原文出自《寶積經.不動如來會第四品》:「舍利弗。我所授記得不退轉菩薩摩訶薩。此輩應生不動佛所。舍利弗。是諸菩薩生彼佛剎者我不捨離。譬如剎利灌頂大王。有敵國來欲侵財位。王既聞已作是思惟。我之妃后愛子不堪禦敵。及諸財寶收入宮城。不為怨敵之所侵害。王之國祚安靜無虞。威震強敵不憂災難。舍利弗。我不捨離諸菩薩者。亦復如是。如彼王之寶物愛子妃后。修菩薩行者應如是知。」…菩提流志譯版

…開示日期:2007.11.8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