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問:聖座說,要用自己的思維跟經驗去檢擇判斷佛法的內容,但是,空性的法類似乎很難這樣做。曾聽一位法師說,可以先相信佛講的話,之後再慢慢入心,因為「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善根」。請問格西拉,究竟我們應該先直接相信佛講的話,還是要先用自己的經驗去檢視、判斷後,再相信佛經的內容?

答:

由於根器有利、鈍的差別,所以,有些人是以信為前導,就是一般所謂的信行人。先相信,而後慢慢運用理由去檢查後漸次產生證量,這是一種走法;若是法行人或說隨理行的人,也有適合他的走法。這也是為什麼師長教導弟子時,對於不同的人,師長會根據弟子的根器而給予不同的教導。但一般而言,佛陀教法的教導方式,是以「隨理行」作為基礎來闡釋的。

再者,是我個人的看法。學習佛法有兩個目標:現前增上生、究竟決定勝。若我們希望來生能夠獲得好的所依身,無論你是透過信心或是透過理由,除了在穩定度上有差別外,兩種方法都可以達到目的。也就是說,即便不知道理由,也沒有去觀擇,只是單純地以「信心」去做,這與透過理由而去做的人,一樣都可以達到「獲得增上生」的目的。因為只要斷除十不善業,無論你是信行人,還是法行人,都可以獲得好的所依身。當然,信行人與法行人在穩定度上有差別。法行人的理路很清楚,所以不會受到周圍朋友的影響;信行人除非有很強的偏愛心,否則很容易受到周圍朋友的影響。

然而,要達到學佛的第二個目標「究竟決定勝」,要獲得解脫或成佛的果位,就算尚未以量識證得 ,都必須靠著學習知道、並有能力以理由解釋什麼是解脫成佛,否則,口上說著的「解脫」,在心裡卻有百千種可能性。因此,若要達到學佛的第二個目標,光靠信心不夠,一定要學習才行。

到處都有人在說「空」,佛教四部宗義對空性的主張也各不相同,藏地還有一些學者用自己的方式解釋什麼是空。說「空」的人很多,哪個才正確?若不能正確認識什麼是空性,就無法正確掌握到空性的相反「我執」,於是也無法真正認識「脫離我執而得解脫」。

當你心裡想的與口裡說的不一樣,想要解脫卻錯認解脫,最後還是得不到你想要的結果。就好比嘴上說著要去台灣,可是你以為的那個台灣,其實是新加坡,當你開始動身前往,最後到的地方是新加坡而不是台灣。光在嘴上講解脫沒有用,心裡必須要對解脫有概念才行。要建立概念、要成辦解脫與佛果位,除了學習之外,別無他法。

而學習,就像剛才講的,它有很多不同的標準,最好的是在這一生就可以成佛;若做不到,那就希望今生可以成為聖者菩薩;若做不到,那就希望今生可以進入加行道、資糧道;若做不到,那就希望能獲得思所成慧;若做不到,那就至少要理解;若無法理解,那就至少生起接近事實的懷疑;若做不到,那就至少有去聽聞。在這麼多的次第中,一定有你現階段能力可以做的學習。

如果不能馬上快快到,慢慢走也行啊!因為要工作,大家也許會有「沒有空學習」的困難。我因為身體關係,沒有辦法走很快,也只能慢慢走。最近這一陣子身體還可以,平常大部分的時候都沒有辦法。然而,就算暫時做不到,心裡還是要時時掛念著它們。我以前曾經犯過一個錯誤,因為想著自己沒有辦法讀書了,就把經論都收起來,這事我做錯了。就算不能讀,也要把它們放在桌上,這對於「忘記程度多寡」很有差別。把經典都收起來,就忘得更快;雖然一樣都不能讀,可是你把書放在桌上,因為看到了,對於不忘記會有幫助。雖然心裡擔心著自己恐怕要把經論忘光了,一看到書就會想起:「這是我該讀的書啊!」因為心惦記著,即便沒有辦法真正去讀,但由於心的力量在,對於不忘記就會有幫助。

現在,那些書,都在我桌前看得到的地方了。

……《2009華人請法團析釋》第五講2009.10.20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