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include_once(J_TEMPLATEDIR/includes/frame_inc.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15 Warning: include_once(): Failed opening 'J_TEMPLATEDIR/includes/frame_inc.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www/server/php/53/lib/php')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15 明白什麼是善 - 圖滇悲桑格西 開示集要 Warning: include_once(J_TEMPLATEDIR/includes/head.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29 Warning: include_once(): Failed opening 'J_TEMPLATEDIR/includes/head.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www/server/php/53/lib/php') in /www/wwwroot/geshetp/templates/sj_financial/component.php on line 29
列印本頁

以下有四段經文。

《般若二萬頌》:「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名世間善法?』佛告須菩提:『世間善法者,孝順父母、供養沙門婆羅門、敬事尊長;布施福處、持戒福處、修禪福處;勸導福事、方便生福德;世間十善道;世間九相(註),脹相、血相、壞相、膿爛相、青相、噉相、散相、骨相、燒相;世間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五神通;世間十隨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捨、念天、念善、念安般、念身、念死。是名世間善法。』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名不善法?』佛告須菩提:『奪他命、不與取、邪婬、妄語、兩舌、惡口、非時語、貪、惱害、邪見。忿、恨、覆、惱、嫉妒、慳吝、慢、邪慢。是名世間不善法。』」

《法集經》:「善男子。何者是菩薩持戒修行力。善男子。菩薩持戒修行力有十種。何者為十。所謂聲聞持戒修行。辟支佛持戒修行。菩薩持戒修行。攝受一切善法持戒修行。求善知識不捨持戒修行。護攝受妙法持戒修行。常為利益他持戒修行。迴向大菩提持戒修行。常寂靜入三昧持戒修行。斷煩惱及煩惱習氣持戒修行。

《普賢行願品》:「所有禮讚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隨喜懺悔諸善根,迴向眾生及佛道。

《辨中邊論》:「謂書寫供養,施他聽披讀,受持正開演,諷誦及思修。行十法行者,獲福聚無量。

《般若二萬頌》裡提到的並不是全部的善法,經文沒提不表示它就不是善。文中的「布施福處、持戒福處、修禪福處」,這段話是在說明修六度是善。這段話把善分為布施的善、持戒的善與修行的善,其中修行的善又包括修忍辱、修精進、修禪定與修智慧這四項。由此可知,「布施福處、持戒福處、修禪福處」這段話包括了六度。

再者,談到持戒,一般人通常只把「斷惡」視為持戒,但其實不只如此。戒基本上分為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三項。其中的「攝善法戒」包括的內容很多,例如《法集經》裡提到的「求善知識不捨持戒修行」就屬於攝善法戒。

《普賢行願品》裡的禮敬、供養等七支也都是善。

《辨中邊論》的這段文,是在講與聞思修有關的十種法行,它們也都是善。這段論文這十法行中的每一項,佛經裡曾多次提到這樣做的利益。例如書寫某部經,會有如何的益處;聞思某部經,會有如何的益處等。所以,這段文雖然不是出自佛經,但其實都有佛經根據。

以上這些內容,即使沒有把所有的善都包括進來,但基本上,平常與我們關係密切的善,應該沒什麼遺漏。

特別提出這幾段經文,我在想,有些人可能不太知道善的事例,不覺得自己在做的是善,因而不在意,只把那些事當成一般的事,不覺得它們能為自己帶來益處,所以在做的時候沒有歡喜感,做完以後也不會回向。所以,若能知道包括哪些,應該會有幫助。再者,雖然知道應該要斷惡修善,但如果你對「斷惡修善」只有模糊的概念,缺乏細項,你只會概略知道應該斷惡修善,卻不知如何下手。

特別提《般若二萬頌》這段文,也是想提醒大家,平常世間人在做的很多事,例如孝順父母等,它們都是善,不要輕忽。這些經文內容並不難,大家應該都明白,不必做太多解釋;有些內容若真要一一解釋,就必須講得很多,大家可能也不容易理解。我沒有針對這些經文一一解釋,各位若有不懂的字詞,可以自己去查字典,或是請教別人。

《般若二萬頌》文中的「供養婆羅門」,我想它的意思應該是尊敬專家,此處的專家不限於從佛法的角度看,凡是對眾生能帶來幫助的專家都包括在內。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過去印度社會的種姓制度,把人分為幾個階級,例如「婆羅門」指的是做學問、有功德者,「剎帝利」指的是統治者,「首陀羅」指的是做工者。從這種分類去看,文中說的「婆羅門」指的是有學問、有功德者。而對所謂「功德」的界定,不限於佛法的標準,凡是與世間安樂健康有關、對眾生有幫助的領域,例如醫藥、財務管理等的專家都算;至於專精於戰爭、殺人等,這些事無法為眾生帶來利益,也不是善業,所以這些領域的專家,就沒有包括在內。尊敬專家,主要是在尊敬他具備的功德。若他具備的是真正的功德,他就是真正的專家,對於這樣的人,我們應該尊敬;若明明具備的不是功德,但我們卻以為他有功德,這是我們的認識有錯誤。

《般若二萬頌》文中也列舉很多不善。我想再補充一項經文裡沒有直接提到的不善,那就是「批評別人」。所謂「批評」指的是基於瞋恚、輕視、不喜歡、不恭敬而批評;若以純粹的利他心而去說別人的過失,就不算在內。經文沒有直接提到「批評別人」這個不善,可能是因為它已分散在很多不善中,例如有些被歸類為粗惡語,有些被歸類為綺語,有些不屬實的批評則屬於妄語。但我想另外提醒大家:知道批評別人是不善業,這是重要的事。造惡業之門很多,尤其是這個時代,所以我們更應該小心。佛經提到很多批評他人而帶來惡果的例子,在與業果有關的歷史記載裡,由於管不好自己的嘴巴而造惡業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批評別人是惡業,大家必須知道。

特別提出這幾段經文,是希望大家能知道自己造的善是善。否則,雖然自己有以利他心去造善,但由於不知道它是善,也就不知道自己正在累積福德。例如,若知道服侍父母可以讓自己累積福德,你會更清楚自己這麼做不只是為了父母,也是為了自己。

註:九相,又作九想。於人之屍相,起九種之觀想。是為觀禪不淨觀之一種。即使貪著五欲之法,起美好耽戀之迷想者,覺知人之不淨,除其貪欲之觀想。…《佛學大辭典》

……20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