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受了戒要好好守戒,而守戒的意思不是沒犯戒就好;只因為沒機會殺生、偷竊而沒犯戒並不算守戒。真正守戒是在心裡一再提醒自己:「我已受了居士戒,不可以犯戒,所以這些惡行我永遠都不做。」不只在言行上不犯戒,連想犯戒的念頭都不應該有;如果有,就要馬上擋住。要期許自己能夠像阿羅漢一樣清淨持戒,即使只有想犯戒的動機,都要能阻止得下來。持戒愈嚴格,就能守得愈清淨。

受戒的功德很大。比起一個沒有受戒的人供養幾十萬盞油燈,受戒的人只要供養一盞小小的油燈就能獲得更大的利益,這是由於「所依身」不同而造成的差別。在未死之前如理持戒,即使遇到命難也不犯戒,由於你是以希求解脫為動機而持戒,這種清淨持戒的功德,將使得你在未來世獲得解脫;在尚未獲得解脫前,如理持戒也能使你獲得人天果報;若把累積的善業回向投生極樂淨土,將能如願投生。受了戒,只要戒沒有衰退,日日夜夜都在累積善業。

出國時,我們一定會小心保管機票和護照,總是擔心它們會不會掉了;平常我們也會小心保管金錢,總是下意識地檢查皮包還在不在懷裡、有沒有被人偷走;出門時,我們總是再三檢查門戶,看看該鎖好的門窗是否都牢牢地鎖上了。我們總是很謹慎地保管這些錢財與證件,但說實在的,這些東西就算弄丟也沒什麼大不了,頂多只會增加一點小麻煩而已;但如果弄丟的是戒,將遭受很大的困難與痛苦。從另一方面來說,即使錢與護照沒弄丟,能帶來的快樂也很小;但如果好好守護戒律不要弄丟,能帶來很穩固的快樂,即使只就暫時的利益來說,也能獲得人與天的快樂。再者,即便錢與護照沒弄丟,能消除的痛苦也就只是今生少生病、肚子不飢餓等小小的痛苦;但如果沒弄丟的是戒,可以消除投生到三惡趣所要受的苦。所以戒律既重要又珍貴,它比你現在覺得重要的那些東西還更重要,所以要好好守護。

持戒提醒

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五戒的內容,但其中有一些重點可能被忽略,在此提醒大家一下。在「不殺生」這一項裡,未懷孕前避孕並沒有犯戒的問題,然而,只要胚胎一形成,無論只有一分鐘還是一小時,只要墮胎就算犯戒。年紀大的人雖然不會有這個問題,但如果建議別人墮胎也算犯戒。在不殺生這一條戒律中,無論自己做或教唆他人都算犯戒。所以,如果有人來問你的意見,假如對方肯聽,就要跟他說明墮胎跟殺人一樣是很重的罪,勸他不要這樣做;如果你不方便直接跟對方表達反對意見,就回答他:「這件事情我不參與意見。」

在「不偷盜」這一項,特別提醒有債務在身的同學注意。一般的偷盜業,必須經歷想偷、真的去偷、偷到手這三個過程才算完整犯下偷盜罪;但在欠債這種情況中,因為你已經拿到錢,萬一債主過世,你又動了「那就不用還錢」的念頭,此時就算完整犯下偷盜業。雖然債主過世,但仍應該把錢還給繼承人,無論是他的子女或手足。

這種偷盜業,只要一個念頭形成就算犯戒,因為對方的錢已在你手上,只要一有不用還錢的念頭就算犯戒。正由於犯戒的危險性很高,所以,雖然一般而言出家人不可以經商,但佛陀特別開許有債務在身的出家人,在欠債還清之前可以經商。所以,如果你有欠別人錢,應該要盡量把錢還清,如果一時無法還清,心裡要想「這錢我一定會還,即便對方過世,我也會把錢還給他的親屬」,這樣至少可以防護萬一對方過世,我們心裡生起「那我可以不必還錢」的念頭,如此也就不致於犯戒了。

再者,跟人賭博時,如果是用正當手段贏錢不算偷盜;但若靠著說謊欺騙(詐賭)而贏得的錢,都算是偷來的。

在路上撿起別人掉了的東西,也容易犯下偷盜戒。假如失主在知道東西遺失時心裡想:「掉了就算了,這東西無論被怎麼樣我都沒關係。」你撿到後將它占為己有,這樣並不算犯戒;但如果失主沒有這樣想,而我們撿到後又把它占為己有,覺得這東西算是自己的,這樣就變成偷盜了。我們沒有神通,不知道失主內心的想法,所以別人掉的東西最好不要撿,萬一非撿不可,那就轉送給別人,不要有占為己有的心。

在路上看到別人掉的錢,到底要不要撿起來?曾經有一兩次,在朝聖時看到地上有錢,我會把錢撿起來,認真詢問失主是誰,在到處問後都沒有人認領的情況下,我就把錢拿去供燈,並且代替失主回向「願失主可以解脫、成佛」。我沒有占為己有的心,所以不構成偷盜,但後來,由於發現我的老師對同樣事情的處理方式不一樣,再次反省檢討後,我覺得自己這種作法有一點過失。

有一次,我跟老師去朝聖,看到樹下有錢掉在那裡,我跟老師說:「老師,那裡有錢。」老師說:「不用管!」我以前會把錢撿起來,是因為我覺得錢放在那裡很可惜,所以把錢撿起來到處問看看是誰的,如果問不到,就把錢買油燈供養。雖然我沒有占為己有的心,撿起來並沒有過失,但總是有犯戒的危險。戒律很重要,應該要努力嚴密守護,連一點過失都不犯才對;相較之下,即使那些錢是十萬元,放在路邊沒人要,也不是什麼多大的浪費。對照我與老師的作法,我覺得自己可能把錢看得太重了。

我的家在尼泊爾,每當往返尼泊爾與印度邊界時,我會希望自己帶的東西與金錢不要警察看到,所以會刻意藏起來。在讀《戒律》時,我曾擔心自己這種作法是否犯戒,因為如果我帶這些錢與東西是要交稅的,而稅收是政府應得的收入,那我這種作法就屬於偷盜了。不過經過深思後,我知道自己這種作法並沒有過失,因為我把錢與東西藏起來,並不是為了逃稅,而是為了不想讓警察佔據。有些警察雖然身為警察,但他們的行為有時跟小偷差不多,他們會在半夜盤查時,把人們的錢財佔為己有。而我的作法只是把屬於自己的財物好好保管,並不算偷盜。

最後是不飲酒戒。藏傳佛法薈供品裡的「薈供酒」,如果受了五戒就不宜飲用,即使只有一、兩滴或一、兩匙。雖然有人主張薈供的酒一定要喝,因為它屬於儀軌的一部份,但如果真的按照儀軌做,該喝的不只有酒,其他的五肉五甘露也都應該要吞下去,包括人肉、人血與排泄物。透過薈供的儀軌進行加持後,把五肉五甘露轉化為甘露,真正有能力的人當然可以透過加持而後喝下它們;但如果沒有能力真正加持轉化這些東西,以「不喝會違反規定」為理由主張酒一定要喝,卻不願意喝血、喝尿,這種說法其實不誠實。總之,受五戒的人不宜飲薈供酒;如果非喝不可,就用無名指沾一小滴放在舌頭上,而後用力吹一口氣把酒的氣味沖淡。

勵力清淨持戒

居士戒有五個根本墮,只要不犯根本墮就不算失去戒體,例如只要不殺人就不犯根本墮;然而,殺動物雖然不算犯根本墮,但會傷害戒體。同樣的,說小謊雖然不會因此失去戒體,但會污損戒體。所以,不但不要犯五根本墮,其他的小污損也要盡力避免。

愈努力持戒,戒體就愈乾淨;戒體愈乾淨,能力就愈大。若能好好持戒,內心的祈願就愈容易成辦。現在你們剛受戒,戒體仍然非常清淨,在此時做出的祈願,其成真的能力會很強大。

祈願自己能夠得解脫,不但如此,凡是與我曾彼此見聞念觸的一切有情、凡與我有關連的一切有情,願我都能讓他們得到解脫。接著,我們一起唸誦這段祈願文。「以我所積諸功德,一切皆成菩提因,願我無需長時間,即成度眾之導師。」這段祈願是祈願自己能夠成佛、利益一切有情。在這之後,接著再唸頌另一段祈願文,願自己能夠好好地清淨持戒。「戒之律儀無過失,戒律完全淨持守,無憍舉心持戒故,願圓持戒波羅蜜。

至此,大家比較稱得上是真正的佛教徒了。(全文完)

…開示日期:2013.6.29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