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註:一位同學被診斷出得到類似漸凍人的病。也許兩、三年後,她將漸漸無法自由行動。這位同學希望老師可以教她一個在臨終時用得上的法,她想把握還有行動自由的時間把這個法串習到爛熟,為臨終作準備。以下是老師的開示。

以「皈依」做為主修

串習皈依!這是你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修的法。以最低的標準來說,就算沒有發自內心、只是嘴裡唸「皈依佛」,或是聽到別人唸時,心裡想著「我也要跟著唸」,都會很有幫助。若能在憶念佛的狀態中往生,一定不會墮入三惡道,也不會投生於無暇處。再者,由於時時串習憶念佛,來生一見到佛像、聽到佛的名號,很自然就會感到與佛很親近,即便投生在周圍沒有佛法的地方,只要一聽到佛的名號就會感到很歡喜。

有位上師曾說:「若沒有念死無常,秘集金剛亦不過如此;若恆時念死無常,三皈依亦珍貴深邃。」皈依是大家都能唸與修的法,雖然修的程度與品質有差異,對於恆常修習念死無常的人而言,就算只是修皈依,這皈依法也將成為極珍貴且深奧的法,因為在這種狀況下修皈依,它的能力將變得很強大。《大解脫經》說:「聞佛名號,時時憶念。臨死前即便無法自力憶持,在別人的提醒下覆誦三皈依『南無布達雅、南無達嘛雅、南無桑嘎雅』,此人往生後將不墮三惡道,並可隨自己意願投生於十方任一世界。日後將值遇佛陀與諸菩薩,聞法並漸次增上。」現在我們能夠聽到佛陀的名號,也是因為我們曾經累積過很多的福德資糧。能聽得到佛的名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大解脫經》裡直接提到的文字是「南無布達雅、南無達嘛雅、南無桑嘎雅」,這就是一般我們唸的三皈依,譯為中文則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唸誦時用哪一種語言都可以。

在「隨念佛功德」的課程中,講過某些人由於在臨終前憶念佛陀,因而投生於善趣、獲得見道位的事情。把這些獲得好處的例子記在心中、時時回想,你會知道並相信自己現在正在做的事有多重要。法是無欺誑的,只唸一遍三皈依就能產生很大利益是千真萬確的事;但若沒信心,即使有照做,心裡依舊不安心,還是會懷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佛陀曾說:「在我還是菩薩時,如果有人來向我求救護,我都不會不救;現在我已成佛,若有人來向我求皈救,那當然更不用說。所以你們要有信心。」不過,這信心若是沒有理由的愚信,即便你現在看起來如何有信心,有朝一日,當遇到惡友或其他的因緣,這信心在幾年幾個月之間就會變化。其實,這也正是聖座嘉瓦仁波切一直強調學習重要的原因。

聖座一方面要大家多學習,不要光憑著信心做功課念經;但另一方面他也說:「從前倒還好,即便對三寶的信是迷信還是有用,但在現代,我們身處的環境比以前惡劣,也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此時若沒有一些理由做為信心的根據,那麼你的信心將無法滋養你,因此會漸漸退失。」明明所做的是對的、善的,卻對自己所做的沒信心,這樣不行,正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所以聖座說「不可以單靠信心,要有理由」;但這並不是否認信心的價值,信心本身非常重要、很有能力,尤其對成辦增上生而言,信心的重要性更是無可取代。就像龍樹菩薩曾說:「成辦增上生靠信心,成辦決定勝靠智慧,因此信心與智慧二者就是法。」

把皈依做為你最主要的鍛練項目,至於菩提心與空正見等,就看你的能力盡力為之。它們不只是你今生該努力的,也是來生要繼續努力的目標。

設法生起皈依的證量。我們本來就應該努力生起皈依的證量,尤其在臨終時,平時努力修皈依的功夫可以使我們容易憶念佛,從而獲得一個能夠繼續學法的妙善所依身。為了這兩個目的,所以要把皈依做為主要修持。我覺得它不但易行,而且有很好的效果。

為何在這種狀況修皈依不但易行而且有效?想想看,若現在要你主修菩提心可能會有點辛苦,因為我們還不具備那樣的心力,所以很難在自己受苦時立刻想到別人;但看到別人受苦時,很容易馬上想到自己「萬一我遇到這種事,那就慘了」。但若以皈依做為主修,很符合我們現在的心理習慣。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馬上找人幫忙是我們本來就有的習慣。現在就依著這個習慣,只是把求救的對象改成三寶,一旦遇到困境時就很容易能運用得上。

三士道中,修持下士道可以獲得增上生,修持中士道可以獲得解脫,修持上士道可以獲得成佛的果位。而下士道又分為兩大科目,第一大科目是念死無常與思惟惡趣苦,第二大科目是皈依與業果。思惟死亡無常與惡趣苦的目的,是生起對增上生的希求心。我們在身體健康沒有病痛時,壓根不會想到自己會死,當然就不會想到惡趣苦;想不到惡趣苦,也就不會找人幫忙救你出苦。所以,為了生起對增上生的希求心,必須思惟死亡無常與惡趣苦。

死亡無常與惡趣苦本來就是應該修習的重點,而現在因為生病、醫生跟自己說再活不了多久,此時雖然沒刻意修,也會生起小小的念死無常的證量。若你相信前後世存在,接著就會想到死後的去處。一旦生起對來世的希求,下一步就是去執行真正能救怙自己的方法,也就是皈依與業果。

救怙的正行是皈依,那麼講業果的作用又是什麼呢?概略而言,以受居士戒為例,受戒時你決心不再造惡業,無論遇到什麼事、無論別人給自己多少好處、無論遇到再大的困難都不做惡行。「不論這輩子會變成什麼樣,反正我絕不違戒!」當你開始這樣做,就已經在實修業果。尤其如果你設法淨除已造的惡業,一面懺罪,決心不再造惡,同時也修皈依,則你做的就是下士道的修行。

…摘錄自:2010.9.7請益開示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