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釋量論》第二品裡討論到「完全斷除過失,這件事有可能嗎?」這個主題時,外道認為佛的過失並沒有完全淨除,理由是因為「佛有說話」。佛教認為這種邏輯犯了不周遍的錯誤。沒過失不一定就不說話,有說話並不表示有過失。

在生活裡,我們也經常犯下類似的邏輯錯誤,尤其在我們對某人生起觀過心時,用來證明對方犯錯的理由,幾乎都不是正因。很多時候我們都犯下的錯誤跟外道一樣,用缺乏周遍性的理由做出結論。

例如,尊者為了西藏事務而做的種種事情,並不是為了爭取個人的地位,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那些說尊者有私心的人,其中有一些明明知道尊者不是那樣的人,但他們為了個人的政治利益而同聲附和;但有些人則是真的認為尊者有私心。這些人為什麼會這麼想呢?因為他們自己的個性就是這樣,他們努力的理由就是為了爭取地位,然後用同樣的理由說「尊者有私心,因為他努力。」這種錯誤我們經常犯。

以自己的想法與作法為根據,類推到別人身上,這種例子很常見。有一位老師,他本身是一位完全不說謊的人。有一天,學生某甲跟他講了一件事情,他轉述給學生某乙聽,某乙跟老師說:「老師,這事情不是真的。」老師說:「不,是真的,某甲是這麼說的。」學生說:「某甲說謊。」老師說:「某甲不會說謊,因為他是出家人。」

出家人當然有可能會說謊,但因為這位老師自己不說謊,他用自己的經驗推論只要是出家人就不會說謊,但他這個推論並不正確,他用的理由也是相似因,不是正因。

曾經有人批評某位已卸任的赤仁波切,說他很愛錢,理由是因為他看到這位仁波切收到供養後,會翻看紅包袋裡裝了多少錢。這個人真心覺得這位仁波切很不應該,也很擔心,他也直言批評說:「都當到甘丹赤巴法座這種地位了,還這麼愛錢,真壞!」

這位仁波切的作法我也有聽說,但我覺得這並不能代表什麼。師長收下供養後看看紅包袋裡裝了多少錢,這種事情我經常遇到。我去拜見我的老師,獻上哈達和裝了錢的信封後,老師會馬上看看信封裡裝了多少錢,如果只放五、六十元,老師會收下;如果放太多錢,老師會叫我拿回去。所以,對我而言,查看紅包袋裡裝了多少錢,這個動作反而證明我的老師不愛錢,而不是老師愛錢。


Prev 1/2 Next »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