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以前的印度外道有六大派,如:順世派、數論派等。這些外道論師都是學習理路的人,也都非常聰明,而且我們現在講的這些事情其實並不難懂,只要去觀察注意就會知道。比如曾研究稻米成長過程的人,他馬上就會知道稻米是由眾多因緣聚合而產生的;熟悉某產品製造流程的人也是如此。所以我們知道的這些道理,外道當然也知道。

但宗喀巴大師在《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說道:「外道不承許緣起,承許緣起者唯有佛教徒。」除了有論典為證,而且中觀應成派與外道辯論時,從外道的回答方式也可知道他們並不認同緣起的道理。

以下這段說明,乍看之下可能會有點難,因為要完全明白這些辯式的邏輯,需要有一點《因明學》的基礎,但我還是稍微講一下。中觀應成派(1)主張「無自性」的道理,由於這個見解跟所有的外道,以及佛教自續派(2)以下的觀點不相同,所以他們彼此間會進行辯論。辯論之時,應成派論師會說:「苗芽是沒有自性的,理由是:苗芽是緣起。」當中觀應成派講了這個論式之後,外道的回答是「因不成立」,而自續派以下的回答是「不周遍」。

外道們回答「因不成立」,這話的意思是「苗芽不是緣起」;而自續派以下回答「不周遍」,這話的意思「我同意苗芽是緣起,但是用緣起當理由,不一定能得到『無自性』這個結論。」事實上,對自續以下的宗派而言,用緣起這個理由,不但不能得到「無自性」的結論,反而會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也就是「有自性」。自續宗以下的宗派所主張的是:正因為苗芽是緣起,所以苗芽有自性。

宗喀巴大師在《緣起贊》裡寫道:「若見彼此成相違」(3),意思就是這樣:中觀應成派與唯識以下的宗派,雖然同樣都是用緣起當理由,卻做出了完全相違的結論。

再回到辯論。在你們回答「已證得」之後,我會先引用宗喀巴大師的著作為依據,證明外道其實並未證得緣起,然後我會接著問:「外道未證得緣起,而你經已證得了,是嗎?」

同學1:是!

老師:我們才學了幾天,就比外道還要厲害啊?

佛教的見地是緣起見,凡是有宗義見解的佛教徒,都會認同「緣起」這個主張。之前曾經說過,「緣起」有三種不同的層次,所有佛教徒共同承認的緣起見,是第一個層次「因果緣起」。在佛教四部宗義中,毗婆沙宗與經部宗只承許因果緣起,另外兩種緣起:支分緣起(4)與觀待緣起(5)是中觀派的觀點,毗婆沙宗與經部宗並沒有證得(6)。由於後兩種緣起見並不是所有佛教徒共通的見地,所以講到「佛教的緣起見地」時,範圍必須縮小為「因果緣起」。

若外道也承許並證得「因果緣起」,那「因果緣起是佛教見地」這句話就有問題了;若說外道不能證得因果緣起,但我們卻能,這又是怎麼回事?

同學1:因為他們是外道,我們是佛教徒。

老師:哈哈哈!!!如果我們是「真正的」佛教徒,那你說的就對;然而,從見地的觀點來看,我們現在到底是不是真的佛教徒,還得再研究研究。應該捫心自問:我是否已真正進入佛教見地?

剛才進行的理路思辯,大概就是我們在辯經場上所用的研究方法。當我引用宗大師的話,提出第二個問題時,你的回答有兩種:第一「宗大師講錯了」;第二「宗大師沒講錯」。如果是第二種,就可以由此了解我們對因果緣起的認識似乎尚未到達標準,頂多只能說我們對於粗分緣起有了一些了解,但這種了解,並未到達「已證得因果緣起」的標準。辯論到此,若你也認同我所引用的宗大師的看法,那你就必須承認自己對因果緣起的認識還沒達到標準。

在知道自己對於因果緣起的認識沒達標準後,我們應該會接著追問:要如何才能證得因果緣起?

同學1:我對於「果依靠眾多因緣而生」這句話的每一個字都已了解,為什麼我還無法證得因果緣起?

老師:我的意思是,如果根據宗大師的看法,我們現在對「因果緣起」這個道理,只能算有粗略的了解而已,應該尚未真正確信、並未證得。

同學1:那為什麼我沒證得?

老師:哈哈,這就是我要問你們的啊!

我們雖然算是已經了解粗分的因果緣起,但根據宗大師的看法,不算已經證得。印度外道、基督教、伊斯蘭教無法證得的因果緣起之理,我要如何證得?辯論的思緒進行到這裡,其實已進入到第二步的議題了。不過辯論到此,要暫時告一段落。

1.佛教的宗義分為四大派,分別是:毗婆沙宗、經部宗、唯識宗與中觀宗。中觀宗又分為二派:中觀自續派、中觀應成派。「自續派以下」的意思是:包含自續派在內,唯識宗、經部宗和毗婆沙宗。

2.譯註:這段藏文音檔裡,老師原本的用詞是唯識宗以下。經過詢問與討論後,決定改為自續派以下。老師解釋道:若辯題是「有法苗芽,應無自性,因為緣起故」,則自續以下都會說「因不周遍」;若辯題是「有法苗芽,應非諦實,因為緣起故」,則唯識以下都會說「因不周遍」。

3.這句的完整偈頌是:「若即緣起觀待理,若見彼此成相違,於此世尊聖教法,如何而能趣明了。」

4.「支分緣起」,或可譯為「觀待於施設事之緣起」。

5.「觀待緣起」,或可譯為「彼此觀待而成立之緣起」。

6.唯識派,在此處則歸到與毗婆沙宗與經部宗一起,唯識對於緣起的看法,亦屬於第一種因果緣起。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