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勤勉持咒
就學佛這件事情來說,我們要走的是大乘道,要種的是成佛的大樹。
戒是一切功德的基礎
對於真心想要學法修行,並且把大部份的時間心力都放在學佛的同學,我想請你們做一件事。
錯誤的推論方式
《釋量論》第二品裡討論到「完全斷除過失,這件事有可能嗎?」這個主題時,外道認為佛的過失並沒有完全淨除,理由是因為「佛有說話」。佛教認為這種邏輯犯了不周遍的錯誤。沒過失不一定就不說話,有說話並不表示有過失。
去實修,佛法才能真正讓你快樂
學佛法可以讓人快樂,佛法的思想例如死亡無常、出離心、慈悲心與菩提心等,都能提供人生很多正面的幫助。
關於 圖滇悲桑格西
在他瘦弱謙和的外表下,總是展現出對上師三寶堅定的信心與崇敬,以及對佛陀深廣教法精闢的洞悉和體悟...
學習架構說明
在我的想法裡,學習佛法的第一步是認識佛法,第二步是實修佛法,第三步則是為了培養深廣實修佛法的能力...
Hide Main content block
熱門課程
  • 如意牟尼夢語
  • 道次第
  • 《現觀》四聖諦
  • 慈愛的實修
  • 生活道場
  • 依師軌理
  • 28-問答五(最終回)
    一、我想按照這部論說的內容去閉關。正行時,座上的每一座都按著論文的內容去修,但加行應怎麼做比較好?…
  • 27-問答四
    一、您曾提到林仁波切的加持繩的影響力。請問,上師的加持如何造成配戴者刀槍不入的結果?…
  • 26-問答三
    一、昨天您提到一位投生為人、但一隻手是豬蹄的故事。我想問,為何在他不喝豬奶把自己餓死後,沒有繼續投生為豬?是他要投生為豬的引業轉變為投生為人的引業,還是其他原因造成的?總之,我想問的重點是,為何第二次投生時,他能投生為人?…
  • 25-問答二
    一、我這輩子造了非常多惡業,也很難從今天開始不再造惡業、只造善業。就算是對佛法有信心、這輩子只造善業的人,他過去也曾經造過很多惡業。因此,就算是再好的人、造再多善業,來世也會不斷地投生惡趣受苦。該怎麼辦?…
  • 四諦概說49-思惟作業(四)
    一、試著追溯苦的根本是什麼。①苦為何是煩惱造成的?②煩惱為何是對我的貪造成的?③對我的貪為何是我執造成的?…
  • 四諦概說48-上部宗義主張的無我
    以上說的無我,是所有佛教宗義都承許的觀點。以桌子為例,所謂桌子,並不在這五個支分之外,這是佛教各宗都承許的無我見地。在這個基礎上,上部宗義把無我的內涵開展得更為深細。…
  • 四諦概說47-除貪的方法
    現在各位雖然對這個概念已有一點理解,但在內心尚未獲得堅固定解之前,要繼續透過透過很多的理路與譬喻,思惟「在蘊體之外,沒有獨立自由的我」,並且去觀修。若能透過觀修消除對「我」的耽著,也就無從生起對「他」的耽著,那時便能只從事實面來考慮和處理事情,在你的感覺裡,你的一百元與他人的一百元是一樣的。…
  • 四諦概說46-下部宗義主張的無我
    既然談到「我的」這種想法,我們就繼續往下談吧!在說「我的身」、「我的心」時,我們心裡似乎覺得我與身是分開的,我與心也是分開的,會覺得在身心之外另有一個主人,身與心都是這個主人的,這個主人是「我」。說到這裡,再來看看對於佛教對「無我」二字的看法。所有佛教見地都反對我在身心之外存在、是擁有並管理身心的主人;所有佛教見地都認為這種我並不存在,沒有這種我。把「無我」解釋為「無主人」,是所有佛教宗義共通的觀點。而這個看法,是我們必須懂得、必須好好去認識的見地。…
  • 008-修慈悲心,不能光靠祈求
    008-修慈悲心,不能光靠祈求
    如果修習慈悲心真的可以讓我們快樂,由於每個人都要快樂,所以我們都需要修習慈悲心。然而,慈悲心要怎麼修呢?…
  • 007-有限與無限的快樂
    007-有限與無限的快樂
    快樂是很重要的啊!外在物質條件再好,住在豪華的房子、擁有響亮的名聲,但因為內心不快樂,每個晚上你只能躺在昂貴的名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食物的味道再好,你也食不知味。…
  • 006-慈愛心可以讓身心都快樂
    006-慈愛心可以讓身心都快樂
    佛經說:不摻雜貪欲的慈愛心或說利他心若能一再產生,可以讓身心都快樂。為什麼慈愛心會有這種效果呢?…
  • 005-貪欲與慈愛的差別
    005-貪欲與慈愛的差別
    根據佛教經論的解釋,貪欲[1]是最壞的心識,慈愛則是最好的心識;然而從某個角度來看,貪欲與慈愛似乎又很相似。這個問題很需要進一步釐清,既說這兩種心似乎很像,又說它們一個是最好的,另一個則是最壞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人生這樣就夠了嗎?
    「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這段話概略的意思是,應該要透過認識苦而斷除苦因、成辦真正的樂因;應該要設法斷除苦,並透過學習以達到這個目標。…
  • 遠離惡友
    我們不只應該對眾生修淨觀,而且還應該要親近、慈愛、利益一切有情。然而,若有人對教法或師長造成很大的傷害,經典說要遠離這樣的惡人,並不是要我們從此放棄他、不再利益他。我們應該繼續懷著想利益他的心,但是為了斷除他的惡行,或是防護自己不受他的惡行影響,所以才不跟他連繫,不是因為生他的氣而不連繫。
  • 管好嘴巴
    在佛陀開示業果的經典中,可以看到很多由於沒有管好自己的嘴巴,而多生墮入地獄、餓鬼、畜牲的例子。跟法友談到這個話題時,我有時會說,有些惡業雖然是惡業,但至少似乎在今生能得到一點好處,例如至少偷到了一點這輩子用得到的東西,騙到了一點這輩子用得到的金錢,偷與騙這兩種惡行雖然都會讓下輩子受苦,但至少今生似乎還能得到一點點的好處。
  • 不快樂是個好機會
    當你覺得不快樂的時候,要把握機會好好問自己:「這不快樂是從哪裡來的?」透過思惟緣起的道理去探究原因。…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