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第二品、佛剎功德莊嚴品

三、妙喜淨土的情世間

佛陀對舍利弗說:「南瞻部洲所有女人會有的過失,在妙喜淨土都沒有。妙喜淨土的女人,比我們這裡的珍寶女還要更好。」珍寶女的意思是,沒有一般女人過失的那種女子。佛陀又說:「妙喜淨土的有情,沒有我們這個世間男女的淫行。男女之間只要彼此心生貪愛,互看一眼,女子便會受孕,在受孕的同時,男女雙方都獲得離欲三摩地。腹中的胎兒領受的安樂,如同三十三天的天人,沒有任何痛苦。受胎七日後,母子會在沒有絲毫痛苦、領受像安住在第二靜慮禪定比丘一樣的安樂,在這樣的狀況中生下孩子,孩子出生時也完全沒有臭穢的氣味。這樣的結果,也是不動如來過去的祈願造成的。」佛陀說:「妙喜淨土的人如果想要穿戴首飾,心裡想什麼,如意樹上就會生出那樣的首飾。這樣的結果,也是不動如來過去的祈願造成的。」

當時在場有位比丘,聽到妙喜淨土的女子比世間的珍寶女更好時,他生起了貪心,因此心裡想:「願我能投生到妙喜淨土。」此時佛陀對他說:「像你這樣愚迷的人,無法投生到那裡去。因為,以貪欲為動機的祈願,無法成為投生淨土的因。唯有以行善行、行法行、離欲行梵行的善心,才能投生淨土。以貪欲為動機的心,無法投生妙喜淨土。」

這段經文,與上一堂課有人提出的問題相同。雖然這裡提到的貪欲與女人有關,但我們可以類推。例如,若你心裡想的是:「若投生妙喜淨土,那裡的食物很美味,那裡的人很美麗,那裡的生活不愁吃穿,所以願我能投生到妙喜淨土。」這種祈願的動機是貪欲,所以它不會成真,無法投生妙喜淨土。但如果你的想法是:「如果投生到妙喜淨土,我可以直接在佛面前聽法,也由於周圍都是阿羅漢與菩薩,所以我有機會可以行法行。」在這種想法下祈願投生妙喜淨土,就可以如願。

佛陀說:「妙喜淨土沒有國王、大臣、士兵等,那裡唯一的國王就是不動如來。再者,就像三十三天的天人會為了奉事帝釋天而聚集在一起,妙喜淨土的人與天人,也會為了禮拜供養不動如來、聽他講法而聚在一起。這樣的結果,也是不動如來過去的祈願造成的。」又說:「妙喜淨土的有情都嚴謹認真、不放逸地生活。這樣的結果,也是不動如來過去的祈願造成的。」

佛陀對舍利弗說:「這樣圓滿的佛國淨土,它的因是什麼?不動如來過去還在菩薩位時,他以香花等供養佛身佛塔,並把供養的善根回向成辦圓滿佛國淨土,因而成辦這個圓滿的剎土。」又說:「妙喜淨土的人不像我們這個世間,他們不需要經商務農。妙喜淨土有情領受到的快樂,不是來自對五妙欲的貪著,也不是來自歌舞歡唱嬉戲,他們領受的是法樂。」

領受法樂,對我們應該很重要,不過我並沒有在經論裡看過這種說法,所以,以下這番話是沒有經典根據的話。心如果不快樂,它就會好像無法活下去的樣子,心需要快樂。但如果我們追求的是世間安樂,便會在追求的過程中產生其他的煩惱,反而為今世與來生帶來很多痛苦,所以,雖然要快樂,但不要追求世間的快樂,應該追求法的快樂。

例如,如果你是出家人,或者你受了居士戒,你應該要知道受戒對你有什麼好處,而且要經常憶念這些好處,對於自己有持戒一事感到心滿意足,設法讓自己為此感到高興。同樣地,對於自己造的善行,應該要知道造這些善行對你有什麼好處,這樣一來,在正做時你會感到歡喜,做完之後,也為自己得到行善的機會而開心。快樂地學法很重要,它能讓我們的心不致於萎靡不振,也能夠一直住於法樂,充滿法喜。如果,既得不到學法的快樂,也沒有世間的快樂,這樣應該是有點問題的。

佛陀說:「在妙喜淨土,當風吹動樹木時,發出的聲音非常和雅悅耳,連天人演奏的音樂都比不上。這樣的結果,也是不動如來過去的祈願造成的。」佛陀用天樂為喻,說明妙喜淨土的風吹過樹木的聲音有多好聽,但這個喻對我們而言是一片漆黑,不知天樂到底是什麼樣的聲音。哈哈。

佛陀對舍利弗說:「就像不動如來攝受他的剎土功德一樣,我們也應該那樣做。」不動如來非常想要成辦一個無論情器世間都很圓滿的淨土,為了讓這個祈願成真,他造了常多的善。當這個祈願成真後,就算是一般的有情也能夠依於福田力造善業、祈願,使得他們能投生到這個淨土,一旦來了,就能在沒有任何困難的情況下成辦一切法。如果以上這件事情是真的,而且一般人也很有機會可以投生妙喜淨土,則它與菩薩以大悲心為動機來想事情的方法就很吻合;相反地,如果一般人根本沒機會投生淨土,例如,若妙喜淨土只有聖者能去、凡夫不能去,則菩薩到底是為了誰而費勁地成辦淨土呢?如果菩薩的想法是:「我在的國土,情器世間必須很圓滿,所以只有圓滿的人可以來。」則他根本不是菩薩,就算他為此付出再多,他也不是菩薩。由此可知,就算是凡夫,也可以根據經文提到的方法,依靠以福田力而造的善根與祈願,順利投生妙喜淨土。


佛陀繼續說:「由於不動如來的光亡恆時遍照,妙喜淨土的有情不必依賴日光與月光,任何時候都沒有黑暗。就好比一間沒有窗戶的房子,只要在裡面放一個摩尼寶,房子無論何時都會充滿光亮。」這種摩尼寶不知現在還有嗎?當年,阿育王曾經挖到一個供奉阿羅漢舍利的佛塔,裡頭就有一個摩尼寶。這個摩尼寶的光非常明亮,當初造塔的人以它代替油燈,供在這位阿羅漢的舍利前面。

阿育王開挖這座佛塔,是因為有位阿羅漢對他說:「佛陀曾經授記你挖掘這個佛塔,所以你就去挖吧!讓世人看到這個舍利,利益大眾。」但在開挖時,先挖出了幾個字,上面寫著:「未來,這個舍利將被一個非常貧窮的國王挖出來。」阿育王看了之後說:「這個國王不是我。」因為那時阿育王統一了整個印度,整個印度都是他的,怎麼會貧窮?但阿羅漢說:「不不,就是你。繼續挖。」在發現摩尼寶後,計算它的價值才知道,就算把阿育王擁有的一切財富加總,都比不上這個摩尼寶的價值。此時阿育王才終於承認:「那個貧窮的國王,的確是我啊!」近代人的福德大多很薄,無法看到這樣的摩尼寶。因為看不到,就更難相信有這樣的寶物存在。

佛陀說:「不動如來無論到哪裡,每走一步,腳下都會開出千瓣的金蓮花。」舍利弗問佛陀說:「包括進到房屋裡也是這樣嗎?」佛陀說:「會的。不動如來進到房子裡時,若有人想:『這些花都集合成為一朵吧!』此時這些花就會如其所願地收成一朵;若有人想:『這些花就都停留在空中吧!』此時這些花就會如其所願地留在空中。人們會把這些花保留起來,當成佛塔來禮拜供養。」佛陀又說:「不動如來前去各處說法時,腳下都會開出這樣的金蓮花;去別的剎土講法,同樣也會這樣。所以,對於其他剎土的有情來說,不動如來前來講法,就好像是以金蓮花莊嚴了那個剎土一樣。」

佛陀說:「在妙喜淨土到三十三天之間的空中,有用金銀琉璃做成的三個天然的梯子。許多天人從梯子下來,到不動如來面前供養與聽法。他們看見妙喜淨土的種種,便很羡慕生在妙喜淨土的人。因為,這個世間人的受用與天道沒有優劣的差別,但因為妙喜淨土是不動如來恆時居住的地方,所以他們感到很羡慕。」又說:「三十三天的天人,會羡慕妙喜淨土的人;但妙喜淨土的人並不羡慕三十三天的天人。在妙喜淨土,人與天人彼此可以互相看見,就好像我們可以看見日月星辰一樣。這樣的結果,也是不動如來過去的願力造成的。不動如來開示佛法時,妙喜淨土的四眾眷屬都會在場聽法。這樣的結果,也是不動如來過去的願力造成的。」

由於不動如來過去的願力,投生到妙喜淨土的有情,不但享有圓滿的安樂,也能修學佛法。但其實不只如此,經典說裡,我們的一切安樂都是佛的事業功德,又說依於諸佛菩薩的願力,我們得以投生淨土。聽到這裡,有些人也許感到懷疑,因為佛陀曾說過,自己是自己的怙主,自己也是自己的敵人。自己想要什麼結果就看自己怎麼做,決定權在自己手中,沒有其他的主宰者存在。既然如此,我們獲得的安樂,應該來自我們自己的努力,又怎麼會是佛的事業功德呢?

然而,兩種說法根本不相違,這是非常明顯的道理。例如,病人能不能痊癒,主要的決定權在病人手裡。若病人自己不想痊癒,例如他一直想自殺,周圍的人頂多只能暫時阻止他一下,很難幫上什麼忙。不過,另一方面來說,就算這個病人的求生意志很強,若少了醫生的幫忙也不行。醫生對於病人的幫助,是我們可以用現量成立的事實。若有醫生幫忙,病人就能受益;若沒有醫生幫忙,疾病就無法痊癒,在這個明顯的事實面前,若硬要說自己是自己的怙主,生病也不去看醫生,食物吃光了也不去買,豈不是說不過去嗎?這個道理,正如聖座經常說的「諸法皆緣起」,諸法是由眾多因緣聚合而產生,不能只考慮單一的因緣。要得到某個果,主要的因必須靠自己成辦,但有很多外緣依舊可以從諸佛菩薩那裡獲得。

再以一個想要賺錢的人來說,如果留在印度可以達到目的,他就不必去美國,心裡也不會有這樣的念頭;但對某些人來說,他心裡很清楚,以他的條件與能力,若留在印度就賺不到錢,若去美國就能賺錢。由於在我們(流亡印度的藏人)這個環境裡這種人很多,使得很多人不得不設法到美國去。由於身處的環境,使得某些人做了這樣的選擇。 同樣地,對於就算留在娑婆世界也能圓滿一切地道功德的人,他根本不必投生到妙喜淨土;但對於另一種人,他想要圓滿一切地道功德,但若留在這個世間就做不到,若投生妙喜淨土就做得到,這樣的人就應該要設法投生妙喜淨土。

第二品的主要內容是妙喜淨土器世間的種種莊嚴,到這裡講完了。接著的第三與第四品介紹的是妙喜淨土情世間的種種圓滿,其中第三品要講的,是妙喜淨土裡聲聞僧眾的各種特質與功德。

……第四講2010.9.19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