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問:某甲與某乙是同學,有一天,某甲到某乙的學生住處,看到這個學生把某乙的照片放在佛龕上禮拜,某甲說:「你怎麼會放他的照片在佛龕上呢?」請問,這件事到底誰錯?

答:

某甲這種反應,是很不正確的。因為對他而言,某乙是同學,但對某乙的學生來說,某乙是上師,他把某乙的照片放在自己房間,這是某甲不該管的事;除非某乙的學生想把某乙的照片放到某甲房間去,此時某甲才有權利發言。這種例子我有看過,某甲的這種反應,其實也表示他並不明白依師軌理。觀待於某甲,某乙是同學,但觀待於某乙的學生,某乙是上師。正如剛才談到「見功德」這件事情,主要觀待的是自己的心,而不是對境。

例如,以自己的父母來說,母親,對父親來說不是母親而是太太;父親,對母親來說不是父親而是丈夫。父親把母親視為太太,母親把父親視為先生,這是與孩子完全無關的事。如果你也把母親當成太太,對她生起貪心,這就不對了,不是嗎?同樣的,假設自己的父親是某甲的敵人,但這是某甲與父親之間的事,如果我們以某甲把父親當成敵人為理由,也跟著把自己父親當成敵人,那不是很荒謬嗎?

在依師軌理的修行上有時會遇到關卡,而這個關卡,我覺得似乎跟「執著諸法由自己方面成立」的看法有關係。沒有從觀待的角度思考,不懂得運用緣起的思惟,指著某個對境,耽著它是諦實成立,使得自己在修依師軌理時,有時會有卡住的感覺。

「各自的上師,觀待於各自來說,是最重要的上師。」這個論式,你是無法找到任何理由反駁的。

…《2008依師軌理》第一講2008.08.25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