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六、淨罪集資的重要性

(一)三大寺的例子

佛法最主要的學習環境是寺院。寺院雖然以學習為主,但也非常重視課誦。以南印度三大寺為例,他們每天早晚都各有一次辯經。早場辯經從九點開始,到接近十點前會先暫停,全體學僧會一起課誦半小時,之後再繼續辯經。晚場辯經從七點開始,但不會直接進行辯經,而是先一起課誦到九點。晚上的課誦分為兩場,第一場是七點到八點,課誦內容是唸誦度母,每位學僧都要參加;第二場是八點到九點,用唱誦的方式進行課誦,這一場就沒有硬性規定每個人都要參加。九點以後會有短暫的空檔,大家會用這段時間去上廁所、喝點茶,然後就開始辯經直到十一點。寺方規定的時間是到十一點,十一點之後,如果有個別的辯論還沒結束的,就會繼續到十二點、一點鐘。

學僧辯經時透過問答,幫助彼此理解更深細的經論內涵。當初,祖師們訂定制度,規定辯經前要課誦,一方面是為了方便學僧累積福德資糧,同時也希望他們的辯論能質量精純、正中核心。從這個作法,可以清楚看出「學習」與「淨罪集資」必須兩者並重。

我年紀很小就學佛了,而且一開始就以佛教徒自居,對佛法一般的信心我是有的。但當年我對於「學習」與「懂得經論」之間的關係,仍停留在「學習之後,才會懂經論」的看法。我認為必須透過問答、讀經、思考、上課等才會懂得經論,對於「透過累積福德資糧、祈請上師三寶可以懂經論」的說法,雖然不會出口否認,但並沒有打從心底相信。也因此我就只在學習上努力,努力地背書、讀經、與同學討論。

由於當時有這種想法,所以有時課誦的時間太長,我心裡會覺得不以為然。晚場辯經前的課誦一般應該在九點就結束,有時負責帶領課誦的維那師會唸到九點十五分甚至到九點半才喊停,我就會覺得維那浪費大家辯經的時間。那時的我並不真心相信「累積福德資糧」有助於懂經論,但由於求知若渴,又認為唯有靠學習才能懂經論,所以只要課誦的時間太長,就覺得它妨礙了我想要讀懂經論的目標。當時的我,不喜歡維那把課誦的時間拖太長。這種心情我曾有過,相信也有人跟我有一樣。

但在明白集資淨罪的重要性之後,我不但在課誦時間會用心課誦,沒課誦時也會祈請上師、持誦《密集嘛》等。在這樣做完之後,我有時會接著思惟辯論的內容,偶爾有很好的效果。以前我曾抱怨維那延長課誦的時間,但在想法改變之後,有幾次我邊課誦邊思惟,思惟得正得力時課誦結束,那時大家紛紛起立離開,周圍環境變得嘈雜、打斷了我的思惟,那時我竟然希望課誦可以延長一點、不要那麼早結束。

由於體會到好處,我再也不覺得課誦是在浪費時間,反而會利用課誦時思惟。跟著比丘眾一起集體課誦時,如果我有帶著良好的動機,思惟時偶爾可以產生意外的收穫。

我的經驗只是很普通的例子而已。寺院課誦的時間裡,很多有實修的人也都在場。其中有一位後來遠離世俗去閉關,直到目前為止都一直在山裡,非常少欲知足地修行著。他曾說:「真奇怪,那時在晚上的課誦時間思惟,可以思惟得非常好;但在山上閉關時卻不如從前。」為什麼會如此?一方面是因為累積了福德資糧,另一方面是因為課誦期間他在實修。

他那時的作法是:課誦時,若能修他就修,若沒辦法就跟著課誦、累積資糧。不過,那些主要承擔課誦職責的人就沒辦法這樣做了。在集體課誦時,寺院會特別交待一些僧人負責課誦,以免大家都在觀修而使得課誦中斷。課誦時主要的唸誦者是他們,坐在後面的其他人如果沒跟著唸,別人是不會講什麼的。課誦開始後一小時左右,就會有人開始觀修。如果那時不想觀修,那就跟著課誦累積福德資糧,或是思惟經論。如果你既不想課誦也不想思惟,而是打算睡一覺,那就要注意姿勢,要裝著一副沒在睡覺的樣子才行。這樣睡的話,糾察師就看不出你到底是在觀修還是在睡覺。哈哈。

有一天,我就這樣在睡覺。糾察師來了,盯著我的臉仔細看。他那時應該在想:「如果馬上叫他這樣不好,因為他可能正在觀修。」所以就一直看著我。這種情況我們都很熟悉,身旁的朋友暗暗地輕拍我的膝蓋,我大概猜到應該是糾察師來了。此時該怎麼反應呢?如果馬上把眼睛睜開,糾察師就會知道我是在睡覺。所以,我等了一下才慢慢睜開眼睛,果然看到糾察師正站在我旁邊!哈哈。這樣睡很舒服。本來很想睡的,回到僧寮後卻怎麼也睡不著了。


Prev 1/3 Next »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