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三)尼瑪杰參老師也很重視淨罪集資

哲蚌洛色林寺的尼瑪杰參老師,他有時會在對方還沒開口請示前,就直接指點對方說:「你應該這麼做。」他說的一般都很神準。尼瑪老師的這個能力,是三大寺公認的。

在我大病後一年,大概二十七、八歲左右時,我到達蘭沙拉來看病,那時尼瑪老師也在達蘭沙拉。我去拜見他,還沒開口向他請益,他就說:「你持誦密集嘛一百五十萬遍,則《般若第四品》與《中觀》會學得很好。」《般若第四品》是整個般若的中心,而《中觀》則是關於空性的內容。幾天之後,就是我剛才提到的那位閉關者,他去見尼瑪老師時,老師說:「前幾天圖滇悲桑來過,我跟他講要持密集嘛一百五十萬遍,但事實上,他應該要持五百萬遍的。不過因為他是個病人,我若跟他講要持五百萬遍,他可能會心力不繼,所以我只跟他講一百五十萬遍。」尼瑪老師透過這個閉關者,跟我講了這件事。若能持誦五百萬遍密集嘛,老師並沒有說我的病會好,但《般若第四品》與《中觀》會學得很好,這也說明了集資淨罪是必須的。

尼瑪老師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難道是一個不理性、不聰明而迷信的人嗎?不,完全不是。雪域西藏中,跟尼瑪老師同年代的人,沒有人的智慧可以超越他。他與貝瑪杰參老師是三大寺最出名的兩位老師,若有人提到「二位杰參」,指的就是洛色林這兩位老師。一般而言,即使是大智者,他們的學生也都僅限於自己的札倉,不會有來自其他寺院的學生,但這兩位老師的學生遍布三大寺。之前曾提到我的授戒阿闍黎(第一百世甘丹赤巴仁波切),他與下一任的甘丹赤巴仁波切,都是尼瑪老師的學生;洛切仁波切最主要的老師也是尼瑪老師。

尼瑪老師曾教授尊者《中觀》。有一次,尊者在對台灣人講《中觀正理海》時曾說:「尼瑪老師在教中觀時,特別是講到自續與應成的關鍵難處,講到最深細也最重要的關鍵時,我心裡非常地歡喜,這是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歡喜啊!」由於尼瑪老師的教導,尊者產生非常特別的覺受,尊者也因此經常不經意地就會提起尼瑪老師。不只在講經法會上如此,在與科學家開會之時,他也一直提到尼瑪老師;在對西藏兒童村(Tibetan Children Village)學生的演講中,他也提到了「尼瑪老師曾如此說過」。

尼瑪老師的理路非常清晰,是一個非常令人驚嘆的師長。1956年西藏尚未失守之前,尊者到中國時,尼瑪老師與另一位格西隨行。當時有一位在中國內地居住的「謝惹格西」,他是安多人,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大智者。在傳統習俗上,西藏僧人在開會之前,會先進行薈供、課誦與佛法討論。當時在會中起座進行佛法討論的,就是尼瑪老師與另一位同行的格西。會後,這位安多大智者謝惹格西跑去找尼瑪老師,對他說:「到中國這麼久以來,今天最快樂!」謝惹格西待在中國很多年,他時常惦記著西藏佛法不知變成什麼樣子,他說:「今天看到了你們二位的辯論,我內心的擔憂完全煙消雲散了。」

當時尼瑪老師才剛考上格西沒幾年,在謝惹格西的眼中,屬於年輕一輩的新格西。看到了尼瑪老師與另一位格西的辯論,知道現在的寺院教育是這麼的好,他高興極了,所以才會說「到中國之後,沒有比今天更快樂的了!」。

由上可知,尼瑪老師是一位大智者、非常重視邏輯條理。三大寺各札倉都有各自的教科書,以洛色林為例,最主要的教科書是福稱尊者的撰著,因此只要一提到「這是福稱尊者的主張」,大家都會很尊重,但非常重視理路的尼瑪老師根本不管這個。在教授經論時,他完全以理路進行抉擇,對於福稱尊者的主張沒有任何偏私。在辯經場上,我們這些學生也會引用尼瑪老師講過的看法,其中有些看法與福稱尊者並不相符。此時,如果有人問「那這麼一來,就與福稱尊者所講的有相違」時,我們就尷尬啦!只好說:「有啦,這種情況也是會發生的啦!」

這樣一位不墮黨而正直住、又極有智慧的尼瑪老師,非常重視集資淨罪。因此,後來我反省自己當年的作法,覺得自己在那幾年完全不管集資淨罪,單單只在學習上努力的作法有一點錯,應該要兩者並行才對。

不過,在並行的前提下,要把大部份的時間放在哪裡,還要視情況而定。有些學習順緣不會永遠都有,在有老師與助伴的情況下,若把時間全都放在集資淨障上,等以後沒有老師與助伴時才想學習,恐怕就不容易了,這也要納入考慮。所以在比重的調整上,必須視當時的情況而定;但如果完全沒有集資淨障,學習很難看到成果。

關於淨罪集資,尼瑪老師曾說過:「如果體力時間不允許,持咒時不一定要正襟危坐,隨分隨力地做,比如邊走路邊持咒,這樣可以累積到依於福田力而獲得的善根。」無論密集嘛或六字大明咒,行住之間都可以順帶地唸誦,不會很費力。密集嘛可能比較難唸,換氣時可能會有點不順,但六字大明咒一點都不難。所以只要有空,無論在走路或坐著等待的時間,你都可以持咒,既不費力,又可以淨除罪障、累積很大的福德資糧。比起供曼達、大禮拜,持誦六字大明咒既不會佔用學習的時間,又不費力,真的非常方便。如果可以專心持誦,所累積到的福德資糧當然就會更多;但如果不能專心,還是可以有淨罪集資的效果。

…出自《四聖諦》第一回 第五講 2007.12.11


« Prev 3/3 Next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