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接著,繼續運用因果緣起的道理,檢視歷史公案中的修行口訣,是否適用於我們。

就單獨的個案來說,某一位上師,對著少數某類一、兩位學生開示單一的口訣,如果學生照著修,的確有可能因此成佛。所以若你問:「單靠某個口訣去修行,有沒有可能成佛?」回答是:「有可能。」但如果把個案當成常態,宣稱:「某某人只依於某位上師所開示的口訣修行,結果成佛了,所以我們大家都應該這樣修。」這種主張不但是錯誤,而且是極大的錯誤。

「某人靠著實修某位上師的一個口訣,最後成佛了。」也許真有其事,歷史不一定有寫錯。但我們也只用這個口訣去修,會成佛嗎?不會,完全不可能,因為這與緣起的理路相違。歷史記載的例子沒錯,但我們照著做卻無法成佛,為什麼?

仍然以烹煮食物做為例子。你的廚房裡什麼都有,包括飯、達里 (1)、菜、油…等,只差鹽。然後人家問你:「煮點吃的吧,要準備些什麼呢?」你會回答:「去買鹽。」鹽買回來,就隨時可以吃了。為什麼只去買鹽就可以開飯?因為廚房裡就只缺鹽,所以表面上需要準備的就只有鹽。

「買鹽就好」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其他的都已經準備完畢了」。然而,一個廚房裡什麼都沒有的人,只買鹽就不行,他還必須買菜、提水,每一項都要準備。你需要準備的東西,必須考量自己的狀況,看看自己缺什麼,才會知道該準備什麼。如果你的情況跟他一樣,廚房裡一應俱全只缺鹽,那你可以跟他一樣只買鹽就好;但是廚房裡什麼材料都沒有的人,就不應該照著做。對方的做法沒錯,但自己與他的條件不一樣,照著做就錯了。

所以,如果修行人心續中早已具備出離心、菩提心與空正見,成佛所需的各項因緣幾乎都已具足,他的確有可能單修某個口訣就能成佛。比如聖者周利槃陀伽,當時他的智力非常低劣,佛陀要他為僧眾掃地,同時教他「掃塵、除垢」這兩句話。單只靠著掃地時唸這兩句,沒加上其他方法,突然間他開竅了,思惟這兩句話的意義就獲得解脫。想想看,如果某位大上師對你說:「這口訣真厲害,周利槃陀伽就是靠它解脫的。來!你獻曼達,我傳這口訣給你。」上師傳這兩句給你,要你第二天開始照著做,模仿周利槃陀伽一邊掃地一邊唸,這樣就會成佛,你覺得有可能嗎?根本不可能。用這種方法就算掃地一輩子,也絕不可能解脫。

1.燜豆子加上各種印度香料煮成,這是印度很家常、普遍的一道菜肴。


周利槃陀伽用這種方法得到解脫,但我們照著用就不行,為什麼?因為他過去已經多生學習無我的道理,所有該修的都修了,也曾清淨持戒,凡是能獲得解脫的條件,周利槃陀伽都具備了,只是礙於業障,這些能力才無法醒覺。佛陀對他開示「掃塵、除垢」,並指導他用掃除垃圾的方式淨除罪業,此時,那些以前曾種下的種子,就突然呈現了。這種方法很適合他,但並不適合條件尚不完整的人。

對某人而言恰好適用的方法,對我們不一定適用。必須根據自己的條件與狀況,選擇適合的方式。雖然周利槃陀伽的公案有經典依據,但卻不一定適合我們用。

再舉個例子。佛陀對某些比丘說「過來這裡」,那些比丘當下就獲得解脫。同樣的方法若用在我們身上,上師對我們說「過來這裡」,我們除了移動身體到他面前之外,什麼奇蹟都不會發生。

「過來這裡」是「過來涅槃這裡」的意思。佛陀先前已開示解脫、涅槃的道理,等到時機成熟,比丘們聽到佛說「過來這裡」時,把解脫之路完整地思惟一遍,就立刻獲得解脫。即使師長依樣畫葫蘆地對我們開示相同的口訣,卻無法達到一樣的效果,我們必須按部就班、完整地依著道次第前進才行。

我家鄉有些親戚,他們的師長以經典為根據跟他們說:「你們依著這個方法修,就會成佛了。」這些親戚把這話奉為圭臬深信不疑。我很想提醒他們,但他們一方面認為我與他們的宗派不同,二方面因為做生意非常忙碌,所以不願意聽。如果有一天,他們願意聽我講法,我會用以下的方法:要求他們先獻曼達,念誦「妙香遍塗散花之大地…」 (2),然後同樣以經典為根據跟他們說:「掃塵、除垢,這是最究竟的口訣!好了,下課。」希望這種近乎諷刺的方式,能有一些點醒的效果。

如果「因果緣起」的想法深植在你的心裡,一聽到有人宣稱某種修行方法很殊勝,你馬上就會去注意:這種主張裡,要獲得的「果」是什麼?「因」是什麼?因與果之間的關連合理嗎?若要得到圓滿的果,就要有圓滿的因,所以有人跟你說「只靠著單一的因,就能得到圓滿的果」,你會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剛才舉的例子要說明的就是這個概念。

…出自《四聖諦》第一回 第四講 2007.12.10

2.供曼達文的第一句。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