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2010問答集

  • 什麼是死亡?

    問:請老師仔細解釋什麼是死亡?

    答:簡單地說,身心分離就是死亡。從前世來的心與父精母血結合之時是生,這是今生的開始;日後這個結合體(受精卵)會日漸茁壯、成人而後衰老,到最後,這個結合狀態解散之時是死,也是今生的結束。總之,來自父母的續流-身體,與來自前世的續流-心識,這兩者的聚合是生,聚合後的解散則是死。

    用稍微仔細一點的方式說明,就必須配合密續的概念。今世我們身體的來源-父精母血,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四種元素)構成,來自前世的心識上也有非常細微的四大種。心識與父精母血結合,就從風大種的結合開始,心識的風與父精母血的風結合,接著依序與火、水、地大種產生連結;當身心要分離之時,順序是顛倒過來,後結合的先分離,也就是先從地大種開始分離,接著依序是水、火、風,一但心識的風與身體的風開始分離,呼吸開始收攝就開始死亡,一旦呼吸完全中斷,就是死亡。

    再講得更細一點,在身與心的風大種分離之後,心識還會再經歷三個由粗到細的階段,當心識處在最微細的狀態中時,是一種就要離開身體、但又尚未離開的狀態,雖然此時身與心的連結看似已經切斷,因為身體已不再做任何心要它做的動作了,但是心對身的影響力依舊存在,所以雖然已無呼吸,但身體仍有一點溫度,不會有臭味。

    簡單說,心識當初與身體結合之時,最先接觸到的身體物質,就是心識最後離開之處,這個地方位於心間的中脈,密續裡有個名詞是「不散明點」。當最微細的心從這裡離開,心就完全離開了身體,也是真正死亡。以上說明,只是把身心結合與分離的過程說得較仔細些,但概念仍然一樣,亦即:當心識與今生的身體分離,就是所謂的死亡。

    …開示日期:2010.1.14

  • 平時應該如何時時修皈依?

    問:要如何時時憶念皈依?比如搭飛機時,或是遇到緊急狀況時,如何在那時修皈依呢?

    答:我們皈依三寶,並不是因為今生不順利所以拜託三寶幫忙,而是因為對輪迴、我執、煩惱感到懼怕,而向三寶請求救怙。但這不表示你不可以為了今生的不順利而祈求三寶,當然可以,而且也應該這麼做。理由是:這麼做,既可能幫助你心想事成,更重要的是藉此培養你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向三寶求救的習慣。若能種下這種習氣,是一件很棒的事,因為你會因此在臨終時更容易去皈依三寶,在中陰身時也比較容易憶念三寶。

    皈依之後應該要做的事情稱為「皈依學處」,其中有一條的內容是:「隨作何事,有何所需,皆當供養啟白三寶,棄捨世間諸餘方便。」這段話的意思是,無論你需要完成的是什麼事,需要解決什麼樣的困難,除了向三寶啟白之外,其他的世間方便都要斷除。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皈依學處。

    現代的藏人社會裡,普遍流行著「遇到困難就請世間天神幫忙」的習慣,雖然表面上大家都會說「就像生病時也需要找醫生幫忙一樣啊!我只是暫時拜託世間天神幫忙而已,並沒有皈依衪。」雖然大家在口頭上把這個界限劃分得很清楚,但實際上,一不順利就去拜託世間天神,久而久之養成了習慣,當你真正遇到性命交關的危機,比如,搭飛機時突然遇到亂流,心裡極度緊張害怕的時刻,你最直接的反應會是什麼?那時,你應該會向平常最習慣拜託的-世間天神求救,而不是三寶,如果不幸死亡,你等於是在皈依世間天神的狀態中往生。學佛學了半天,最後卻在這種狀態中結束今生,不是很可惜嗎?

    所以我認為,不如做個乾淨的決定,無論什麼事,都不要去拜託世間天神,全心全意地只向三寶求救吧!因為「佛陀幫不上忙,只能求助於世間天神」這種想法完全不合理,根本沒有這種事。「佛陀有救怙眾生的能力」,這是可以用物力正理獲得的結論;而「世間天神會幫忙」則完全沒有道理可言,只能憑著歷史與傳說,信者恆信而已。所以我覺得根本沒有必要去拜託世間天神,既不確定有效果,而且還種下非常不好的習氣。曾有歷史記載,有人因為在臨終前祈求世間天神幫忙,結果就投生到世間天神的身邊,成為衪的眷屬,其實這也是想當然爾的結果。

    若需要修法,那就唸《心經》、《度母咒》、《度母儀軌》、《大白傘蓋佛母儀軌》等直接向佛祈求的儀軌,至於求神的那些儀軌就不要做吧!這樣一來,你養成的皈依與祈求的習慣就會很乾淨。不過,在密續自生本尊的儀軌裡要供養朵瑪,這部份的作法在表面上看起來與求神儀軌很像,但內涵完全不同,所以可以做。

    …開示日期:2010.1.14

  • 如何把親眼目睹到的死亡,運用在修行上?

    問:前陣子開車時,親眼目睹一場死亡車禍,深深體會道次第裡說的「死緣極多」。兩三個星期以來,只要想到那一幕就感到非常害怕,甚至不敢再開車,但又不得不開。請問我該怎麼辦?再者,我相信這個經驗應該有助於觀修死亡無常,但我不知應該如何運用。

    答:設法去習慣死亡,培養「死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想法,並多多串習,讓你的心習慣它。死亡本身其實真的沒什麼,我們都一把年紀了,而且還會愈來愈老,如果繼續老下去卻又死不了,那不是很糟嗎?從某個角度來看,能死、會死其實是好事,人這個所依身有個特質是,如果實在太痛苦,就會承受不了而死掉;想想看,如果狀況太苦卻又死不了,那不是很悲慘嗎?地獄與餓鬼眾生的情況就是這樣!他們遭遇的痛苦不知是我們的多少倍,然而卻死不了,只能繼續受苦,此時死不了本身就是極大的辛苦。人道的所依身來自善業,太痛苦時,這個身體就無法撐下去,就會死了。總之,你要設法透過思惟,幫助自己不怕死,培養「死亡本身其實沒關係」的心情。

    死亡本身不可怕,重點在於死了之後去哪裡。死後如果墮入三惡道,那就太可怕了;但死後如果投生到妙喜淨土,那就太好了。要緊的是這個,死亡本身並不要緊。無論做或不做什麼,我們最後都不免一死,這是事實,但如何運用這個事實,讓我們變得更勇敢,是我們要去努力的事。若不設法培養不怕死的勇氣,光想「死緣極多、活緣甚少」,恐怕你會成一個疑神疑鬼的人,坐車怕車禍,搭飛機怕空難。如果佛法的思惟只讓你成為一個多慮又成天緊張兮兮的人,那又何必呢?

    死了之後再來會去哪裡,以及死時佛法如何幫助我們,這兩個重點在思惟死亡無常這個科目時,一定不能忽略。

    當你緊張害怕、感受到死亡帶來的恐懼感時,除了與上述念死的思惟結合,也可以朝著觀修悲心的方向去運用。緊張害怕時,連帶想到其他有情也是這種心情,他們也在經歷著這樣的辛苦,然後去觀修悲心,這是另一個可以運用的方向。

    由於觀修死亡無常,而在行住坐臥間覺得自己隨時可能會死,一般而言這是好現象,但因為你當時正在行進間,或正在做著某件事,此時要完整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可能有困難,所以你可以朝著「皈依」去練心,可以練習這樣去想「無論死活,三寶全然了知,我都交給三寶!」這樣也很好。

    內心憶念:「死若是善祈加持吾死,活若是善祈加持吾活,若死若活唯祈三寶知。」這是祖師大德曾開示過的一種皈依方法。

    …開示日期:2010.1.14

  • 如何面對死亡(一)

    問:如何面對死亡?

    答:最好的方法是「轉死亡為道用」,意思是善用死亡這個機會,做最究竟有力的實修。然而,要能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在平常就做好準備,在菩提心與空性方面都要有一定程度的鍛練才行。說得再明確些,首先,你必須一再思惟死亡無常,讓你的內心非常肯定自己必然會死。此外,透過學習,建立對空性的理解,並在練習觀修空性。當死亡的時刻來臨,你以菩提心為動機,憶念或觀修你平常就已經理解並練習過的空性。隨著心識從粗分漸漸進入細分,你也同步憶念空性,到最後,最細微的心識安住在緣著空性的根本定中,而後死亡。對於修行人而言,這是我們要做的最終與最有力的實修,也是面對死亡最好的方法。

    如果你已病了很長一段時間,當你感覺自己來日無多、死期將至時,你可以特別去做以下這幾件事:懺悔、集資糧、修皈依與菩提心,這些事情其實也是平常就要做的事。在懺悔時,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那就是:要相信為了懺罪而特別去造的那些善業,有非常強大的淨罪能力。懺悔時,你對自己曾經造的罪業感到無比後悔,而且下定決心從此不再犯,接著為了懺罪,你刻意去做善行。此時,你一定要記得,無論你做的是什麼善行,它的能力都很強大。例如,為了淨罪,念誦一句「敬禮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釋迦牟尼佛」可以淨除過去生中一萬劫的惡業。這些善行,每一個都有淨化數萬、數十萬個惡業的能力,如果你不知道這件事,雖然有做懺悔,卻以為仍然無法淨罪,則內心的憂苦就無法解除。

    此外,還要累積福德資糧做為後盾,如果你有錢,可以在此時多做布施與供養。

    在淨罪集資的基礎上,還要加上菩提心的修持。在平時,我們本來就應該不斷培養利他的心,不只在活著的時候,即使死了也要繼續助人,總之,虛空未盡之際,都要盡力幫助別人。如果你平常就有這樣去練心,那麼,在臨死之前也要這樣提醒自己:「願我死後,也能持續利益眾生,直到虛空窮盡!」用這樣的心去面對死亡。

    如果你平常有修皈依、經常憶念佛陀,臨終前心裡要想著:「無論我接下來要遇到的是快樂或痛苦,都祈請佛陀您了知!」把自己完全託付給三寶,用皈依的心去面對死亡。

    做完該做的準備後,剩下的時間,就全部投注在「道次第」上吧!很多該聽而還沒聽的經論,就要努力去聽完它們;有很多內容雖然聽過,但還沒透過思惟產生定解的,就要努力去思惟它們;有些內容雖然已經生起定解,但還沒有真正去修,還沒串習到熟練,就要努力去修。所以,還沒聽的要去聽,聽過而還沒好好思惟的要去思惟,思惟過但還不熟練的,就要想辦法串習。把你的一生都投注在這上面,好好努力,即便死了,接下來也要繼續走這條路,直到成佛。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所以下一輩子要去妙喜淨土。臨終前,懷著這樣的希願心,在「為了成佛利益有情,我要投生妙喜淨土」這個想法的引導下,內心想著妙喜淨土的種種美好莊嚴,並且憶念不動如來,對不動如來生起皈依心,把自己整個託付給他,全心全意想著「祈請不動如來您了知!」對一個希求投生妙喜淨土的人而言,這是最好又最重要的面對死亡的方法。

    …開示日期:2010.1.14

  • 如何面對死亡(二)

    問:如何面對死亡?(續)

    答:剛才提到憶念不動如來,憶念的方法在「隨念佛功德」的課程裡有講到。一般而言,在憶念佛功德時,對象無論是哪一尊佛都可以,但對於想要投生妙喜淨土的人,把憶念的對象改為不動如來,思惟不動如來的身語意功德,這樣會有更直接的幫助。

    此外,家裡如果有不動如來的佛像、唐卡或法照,可以經常做供養。其實,若從造業、集資淨罪的角度來說,無論供養哪一尊佛都一樣,但不同的地方在於,經常供養不動如來,你的心會覺得與他比較靠近,心靠近的話,臨終時會更容易憶念起他。這也是一個重要的關鍵,所以平常可以多供養不動如來,這會很有幫助。

    做了這些準備,臨終前如果能夠清楚地憶念,當然會非常有助於如願投生妙喜淨土;即使無法很清楚地憶念,只要能想起不動如來的名號也行。因此,如果臨終時無法清楚憶念,也無須感到懊惱,因為,只要想得起不動如來的名號,甚至你只是努力地想要想起名號,無論最後有沒有想起來都不要緊,因為這個想要憶念起他的心,就已經引導你的心朝著那個方向去了。這就好比有時我們想要想起某人的名字,但是想半天就是想不起來,到最後,雖然你就是無法確定某人到底名叫張三還是李四,但那時你的心就已經被牽引到那個方向去,光是這樣就夠了。

    甚至,在即將往生時能看到不動如來的唐卡或佛像,或是寫在牆上的咒語,在看著它們的狀態中往生,這樣也可以。如果你平常就有做這些實修,周圍的人也知道,臨終時,若你的法友在那時能在你耳邊唸「敬禮薄伽梵如來應供正遍知不動如來」,或是唸不動如來的咒語,都會對你有很特別的幫助。

    我們必須明白一件事:像我們這樣的平凡人,到底是活著好還是死了好?是明天繼續活著好,還是今天就死了好?答案很難說。我們會做出什麼事、心會處在什麼樣的狀況,都深受外緣的影響。再活久一點,多活的這段時間裡,難保你會遇到什麼樣的因緣,面對這些因緣,難保我們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對於這些事,我們根本一點把握也沒有。例如,因為今天或今年沒死,而有機會遇到一個生起極大煩惱的因緣,造下極重的惡業。與其活久一點反而造下大惡業,不如早點死掉得好,不如在遇到惡因緣之前就死掉得好。當然,我們也可能因為今天或今年沒死,而有機會遇到一個非常好的因緣,造下很大的善業,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當然活久一點比較好,今天不死比較好。但因為我們都不知道未來會遇到什麼事,所以,到底是繼續活著好還是早點死了好,真的很難說。

    如果你活很久,卻飽受病苦折磨,久病、重病、病到終日臥床無法自由行動,記憶力又差,什麼善行都做不了,與其這樣苟延殘喘地活著,還不如早點死來得好。當然前提是你有做了準備,來生有更好的去處。所以,到底活多久才是好?除非你能預知未來的發展與全貌,否則真的很難說。以上這個認識,要記在心裡。

    與其擔心何時死,不如試著用以下的作法,一舉兩得。至少要稍微思惟道次第裡下士道與中士道的內容,也稍微做一點實修,此外,設法懺悔以前造過的惡業、不再造新的惡業,也盡力種下出離心、菩提心與空正見的習氣,透過這些方法去成辦能投生妙喜淨土的因。如果你確實做了這些準備,那麼,要死就會很開心,因為那表示你很快將要見到不動如來、能快一點到妙喜淨土聽法。在這裡聽法很快就忘記,但在妙喜淨土聽的話入耳就不忘,所以如果能早點死實在很不錯;但如果不死繼續活著那也很好,因為,把一切佛語收攝其中的菩提道次第,你每天都可以做聞思修,此外,比起在淨土,在五濁惡世裡造同樣的善業,累積到的善根愈大。假如你是用這種方式生活,那麼,能繼續活著也很好,若很快就死也很好,無論怎麼樣都很好。如果你能處在這樣的狀態,從此之後你會一直很快樂,活著也快樂,要死了也很快樂。

    …開示日期:2010.1.14

  • 如何幫助已經往生的家人?

    問:我想知道已過世的家人現在在哪裡,就去問了一位修行證量很高的仁波切,他說家人現在在三惡道中,建議我要為他們塑佛像或畫唐卡。請問我該怎麼辦?

    答:塑造佛像,是透過福田力累積善根,你刻意為往生的家人塑造佛像,並刻意回向祈求他們能脫離惡趣苦,這肯定會有幫助。其實,就「幫助往生的家人脫離惡趣」這件事情來說,不只是造佛像,其他任何的善根,都可以用來特別回向給親人。例如,你也可以持誦不動如來心咒,經典上有說,不動如來心咒對於往生者有特別的幫助。

    持咒時,可以特別加上往生者的名字。不動如來心咒的最後兩個字是「娑哈」,在這兩個字的前面,加上「往生者名某某,無始以來所積的一切罪障 仙帝古瑞耶」這幾個字後再唸「娑哈」。「仙帝」是息除的意思,「古瑞耶」是祈請如此做的意思,所以添加上的這幾個字的意思是「祈請息除往生者名某某無始以來所積一切罪障」。持咒時,先唸七或二十一遍有加上往者名字的這種唸法,之後直接只唸心咒,等到持咒結束前的最後一次,再用有加上往者名字的唸法唸一次。

    如果往生者的遺體、骨頭或骨灰還在,你可以在持咒之後對著骨灰吹氣。至於持咒的次數,經典中曾說過,邊繞塔持不動如來心咒十萬次,可以幫助已往生者脫離惡趣苦。這樣說來,唸得愈多,產生的幫助就愈大。

    此外,你也可以直接供養佛,而後自己把供養的善根回向,同時對佛啟白,請求他幫忙。以前佛陀還在世時,人們會在家中父母過世時,特別供養佛陀與聲聞僧眾,而後請求佛陀幫忙,把供養三寶而得的善根回向給往生者。雖然現在佛陀已示現涅槃,但我們仍也可以仿效這種作法。

    佛陀曾經說過:「若佛現在、若涅槃後,若復有人深心恭敬、供養、禮拜、尊重、讚歎,如是二人,所得福德無二無別。」只要供養者的內心沒有差別,則無論佛在世時當面供養,或是佛涅槃後觀想供養,累積的福德資糧是一樣的。再者,關於「佛陀涅槃」一事,小乘說宗義者認為佛陀是真的涅槃了;但事實上,佛陀只是示現涅槃而已,雖然我們看不到他,但我們跟他說的話,所有的啟白與祈求,佛陀一直在聽著,我們所做的一切,他也都清楚知曉。以前佛陀在世之時,以人的行相接受了我們的供養,然後我們對佛說:「這是我為往生者某某人做的供養,請求您為他回向吧!」佛聽了我們的請求後,會為亡者回向。現在,我們對著佛像供養佛陀,請求他為亡者回向,他一樣會這麼做的。唯一的不同處只在於我們現在看不到他親手接受的樣子,也聽不到佛陀為亡者回向的音聲,但在效果與意義上都完全一樣。所以,我們可以依照以前的習俗去做,準備供品供養三寶,再以依此而得的善根至心祈願,同時也跟佛陀啟白,請求他幫忙回向亡者脫離惡趣苦。

    …開示日期:2010.1.14

  • 我好像不小心傷害到他人的生命,我該怎麼辦?

    問:一場死亡車禍中,我不是肇事者,但亡者躺在我的車底下。我的車輪有壓過亡者的身體,使我覺得自己無法完全置身事外,或許他的死多少與我有關。雖然所有的鑑定清楚證明我與亡者的死亡無關,但我的心仍然感到很內疚,覺得人好像是我殺的,因此我不斷為亡者祈福與回向。但我的心很難過,不知如何是好?

    答:其實,我們或多或少都是他人受苦的因緣,就算是間接的,仍然有我們的一份。特別是那些小昆蟲,我們是牠們承受極大痛苦的因緣,舉例來說,稻田裡有很多蟲蟻在農夫耕作的過程中慘死,而那些米是吃進我們肚子裡的,所以那些蟲蟻的死,與我們脫不了關係。雖然不是有意的,但確實有很多眾生因我而受苦,想到他們受苦與我有關,因而為他們祈求回向,這是好事,就像想到田裡的那些喪命的昆蟲,因而期勉自己這一餐飯吃下肚之後,要做更多有意義的事,這是正確的作法。

    至於你到底有沒有殺人,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殺意。「因我而死」與「我去殺」是兩回事,如果你沒有殺意,也許他是因你而死,但你並沒有殺,這是首先要區分清楚的事。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個小偷在行竊時被一位出家人發現了,出家人想把小偷嚇走,就拿鞋子丟他,結果小偷死了。但這位出家人並沒有因此犯殺戒,因為出家人只打算嚇走小偷,完全沒有殺他的意圖。

    有時我們明明想幫助對方,但對方卻因此而死了;有時我們明明想傷害對方,但對方卻因此而獲益了。在後者的情況中,你本來想害的人,卻跑過來謝謝你,你大概開心不起來吧?本來想毒死對方,想不到對方吃了你的毒藥後,病竟然痊癒了,你既不會感到高興,也不會覺得自己有做什麼偉大的善行。同樣的,你明明沒有害他的念頭,對方卻因此而受害了,雖然會難過,但也無須過度自責。

    投生在輪迴裡,我們與眾生之間一定會互相牽累,例如,我們發一頓脾氣,旁人因此受委曲而牽怒他人,怒氣便跟傳染病一樣擴散開來;很多人因為我們而起煩惱,很多眾生因為我們而遭受痛苦,要知道這就是在輪迴裡會發生的事,這就是身處輪迴的過患,是受取了這個蘊體後必然的後遺症。因為知道有很多人因為我受苦,而經常至心為眾生祈願,這其實也是件很好的事。

    雖然沒有殺意,但因為自己的疏忽,比如開車不專心或是酒駕而讓對方喪命,雖然不是蓄意殺人,但確實是造成對方死亡的主因。然而你的情況不是這樣,真的不須要太難過與自責。不過,如果你能像佛陀那樣不是更好嗎?小昆蟲鑽到佛陀腳下,會先享受七天極大的快樂,然後死亡,接著就投生到天道,然後值遇佛法。如果你能變成這樣不是更好嗎?成佛後,你就會有這種本事!

    …開示日期:2010.1.14

  • 思惟死亡無常時,如何不會變得過度憂鬱?

    問:思惟死亡無常時,我覺得心變得很沈。請問應該如何調整?

    答:依著道次第的教授去觀修,在思惟念死無常這個科目時,如果某一陣子你的心很不快樂,或者你本來的個性比較憂鬱,那麼,在思惟這個科目時要略做調整。思惟念死無常時,最主要的三個主題是:思惟一定會死、死期無定、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當你的心很沈時,前兩項思惟照常,但第三項思惟要稍微調整。調整時,一般而言,只要加強思惟佛法帶給你的幫助,應該就足夠了,但如果你既不能感受到佛法對你的幫助,又覺得其他什麼都完全幫不了你,這樣一來,本來那些你覺得對有用的財物親友,現在都變成沒有用,而你又感受不到佛法對你的幫助,此時你的心會變得沒有落腳處,可能會讓你變得更不快樂。所以,你必須非常認真去思惟佛法如何幫助你,這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則。

    然而,如果你的心太沈、太憂鬱,我覺得你可以把「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換成「死時除惡而外餘皆無害」。思惟方法如下:會死是確定的,在死掉的那一天,「除惡之外餘皆無害」。無論我現在的名聲有多壞,這些臭名只會跟著我到死的那一刻為止,一旦死了,它就不干我的事了;無論我現在的敵人再多,傷害我不愛我的人再多,我跟他們的這種關係只會持續到我死的那一刻為止,一旦死了,我們的關係就斷了;無論我現在的身體再差病得再重,我只會用它到死的那一刻為止,一旦死了,這個爛身體就可以丟了,它不會一直跟著我。唯一會一直跟著我、會繼續傷害我的,就只有我曾經造過的惡業。所以,一定要好好斷除惡行、淨化惡業才行。用這種方法思惟,既符合佛法的意義、創造更好的來生,又能讓此刻的心變得快樂輕鬆些,我覺得這是很可行的思惟方法。

    同樣的,三惡趣苦與皈依這兩個科目的觀修內容,也可以略做調整。一般的思惟方法是:死了之後不是什麼都沒有,必須再度投生,投生之處不是善趣就是惡趣,一旦投生惡趣,就會領受許多無邊大苦。如此思惟三惡趣苦,而後求皈依。然而,當你心情非常低落時,可以把「思惟三惡趣苦」換成「思惟淨土殊勝」,改用以下的方法思惟:死後一定會再投生,投生之處不是善趣就是惡趣,一旦投生到妙喜淨土,就會有很多好處。你可以一一思惟妙喜淨土的圓滿莊嚴,用它們取代三惡趣苦。透過這樣的思惟,內心產生想要投生妙喜淨土的欲求,接著再想:能幫助我如願投生的,就只有三寶了,接著去修皈依。這也是一種修法。

    總之,在一般的狀況下,我們依著道次第說的內容去思惟,靠著那樣的思惟生起厭離,而後生起出離心,之後再把所緣從自己轉移到一切眾生,生起悲心。不過,在你非常不開心的時候,可以略做調整,換成剛才講的那些方法思惟。

    …開示日期:2010.1.14

  • 修念死無常時,心覺得很沈重。我是否修錯了?

    問:最近在觀修死亡無常時,心裡覺得很沈重、感覺很苦,自然流下淚來。請問我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哪裡出錯了嗎?是思考方式錯了、還是只是我身體的問題而已?

    答:你不一定有修錯,應該是沒什麼錯,只是我們平常總覺得自己不會死,也非常不想死,因此當「會死」的想法進到心裡時,就會感覺緊張、不舒服。其實,遇到危險或困難,最嚴重的結果就是死亡。無論你有沒有修死亡無常,死亡都是必然的,這是事實。對於這個事實,你可以選擇逃避,也可以選擇面對。

    有生就有死,這是法性,沒有辦法可以阻止,無論你多麼討厭死也無濟於事。這種想法應該會有點用。

    道次第「念死無常」的科判裡,在「一定會死」、「死期無定」這兩科之後,接著是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當你因為想到死亡而感到悲傷時,不要讓思緒只停在這裡,應該要接著往下思惟:當死亡那一刻到來時,除了法之外,其他什麼都幫不上我的忙。在思惟這個科目時,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這個科目又可以分為兩部份,一個是認清楚死亡來臨時,其他東西包括親友錢財等都沒有用;另一個則是確信死亡之時,只有法能幫得了我。第一個部份比較容易,除非你觀修死亡無常卻沒有感受,那又另當別論;否則,只要你肯好好思惟,不難明白這個事實。但是第二個部份,就要多用點力加強思惟,才能真正認識與體會「在死亡那一刻,只有法有用」。這是在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的一個要領。

    再者,我們可以再想想,所謂的生與死,究竟代表著什麼意義。反覆生死的循環,其實從來沒停過。無始以來至今,我們一次又一次地來過了,也一次又一次地死過了,而未來還得繼續這樣重覆下去。眼前我們能做的,只有設法爭取下一個較好的投生,其他能做的事情真的不多,這是我們現在的處境。不必動念希望這輩子永生不死,因為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來世如果投生到惡趣,那可萬萬不行,所以暫時上來說,唯一的出路就是設法擁有一個好的來生。如果你做足了準備,有把握來世能投生到一個更好的狀態,例如,你想投生到妙喜淨土,也把能如願投生的因緣都準備齊全了,當死亡那一刻來臨,不是件值得歡慶的事嗎?因為死亡對你而言,代表著丟掉不堪用的身體、離開不好的環境、向惡業煩惱帶來的病痛說再見,這不是很棒嗎?我們畏懼的死亡,其實就只是這樣而已。

    只思惟「我會死」,卻忽略搭配「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的思惟,那就不對了;但如果你有搭配,雖然觀修時暫時感覺有點悲傷,我覺得無妨。可是如果這種悲傷感持續很多天,那就要做調整,在道次第「念死無常」的三個科目之間,前兩項的思惟要減弱一點,後一項的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要增強一點,或是加強對「後世」存在的信心,多思惟前後世存在的理由,其他的部份則概略帶過。

    …開示日期:2010.1.14

  • 父母希望我留在他們身邊,但我很想離家學佛。怎麼辦?

    問:父母很希望我能留在身邊,即便不工作也沒關係。但我留在家裡時很難專心學法。該如何是好?

    答:一個選擇是完全為了利益對方而放棄自己,為了對方放棄學法造善,放棄解脫,放棄一切遍智的果位。若真做得到,你絕不會吃虧。但我們做不到。

    正因為我們還做不到,在這種現況下,只能夠也試著照顧到對方的心,說一些可以安慰他的話語,花一些時間陪伴他,稍微滿他的願,只能這樣。若要百分之百完全依著對方來安排我們的時間,那麼,僅此一次得到的暇滿身,就這樣耗費掉了。

    無論我們今世的關係是父子或夫妻,為了圓滿這個關係,為了圓滿對方想要在一起的願望,我們把難得的暇滿身完全耗在上面。今生結束,再來呢?來生,我們再一起投生為虎豹互相爭鬥,一起投生為野獸互相吞噬,要這樣嗎?假如生命只有這一世,為了今生的快樂,也許我們可以考慮為了在一起而放棄學法。但真相是,生命不是只有眼前這一世而已。

    特別是,當你站在大乘佛法的角度,考慮的範圍擴大到以今世父母為首的無邊眾生時,今生我們為了學法而讓父母不完全滿意,也是無可奈何的事。雖然我們應該要去滿父母的願,但是沒有辦法做到,因為若完全依著父母的意願去做,那會使無邊眾生的願望無法成滿。對於一個對大乘佛法有勝解心、希求大乘佛法的人而言,他做的任何事都與眾人的安樂有關,理由是:只要他離成佛之日愈接近一天,就離他對眾生開示佛法之日愈近一天;他若能夠提早一天對眾生開示佛法,那麼,成千上萬的眾生就能提早一天離開惡趣苦、提早一天獲得解脫、提早一天發菩提心成為菩薩、提早一天成佛;這些提早一天成佛的佛,就可以提早一天為眾生開示佛法,提早一天使得更多的有情離苦得樂。如此細細思惟,你會知道自己現在的每個做法,都與無量有情是否繼續受苦有關。因此,即使讓父母失望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即使自己心裡也很不想那樣做,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那更大的義利,是不應被放棄的。

    在不放棄利益眾生的前提下,我們應該盡力去滿足父母的心願。在可以的範圍之內,盡量跟父母在一起。在一起相處的時光裡,盡你的能力引導他們朝向佛法。這部份要盡力去做,但若盡力了卻完全無法可想,那這事情真的很難兩全。

    當遇到困難時,菩薩們的那種「一定有辦法」的正面思考,而後盡力去設法的實例,在貝瑪杰參老師老師身上可以看得到。他要實修,但白天他都在講經、幫學生上課、或者在寫書,沒時間修;晚上七點開始學生都去集合了,那時貝瑪老師有空,但因為四周環境聲音太吵,每天晚上十一點之前,辯經場沸沸揚揚聲音很大,用那個時間實修效果不好,沒辦法修;怎麼辦呢?貝瑪老師用的辦法是:晚上七八點間睡覺,睡到十一點到十一點半之間起來,侍者幫他把奶茶準備好,侍者去睡覺,貝瑪老師先去繞塔到十二點。到了十二點半、一點左右,整個寺院已變得悄然無聲,貝瑪老師就開始實修直到清晨四點半,而後再去睡覺直到早上七點。

    貝瑪老師的解決辦法,是把睡眠時間分為二段。實修是需要的,睡覺也是需要的,那就用前後二段比較吵雜的時間睡,把中間最安靜的時間用來實修。菩薩們的做法就是這樣,貝瑪老師的身教讓我想到:去想辦法的話,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還是有機會可以做的。

    不過,另一位老師的作法又不一樣了。耶謝圖老師平常不會特別找時間實修,但事實上他任何時候都在實修。他在西藏的時候,是一面縫紉一面修,作法是:先讀一段經論的重點,而後開始縫紉,等縫完了,他對那段經文的思惟觀修也告一段落。不過這種作法一般人很難用得上。

    耶謝圖老師看起來沒有刻意去修,但若要說沒有實修卻有說不通,因為他擁有一切有實修的表現。老師對於自己的事情非常勇敢,那種強猛的心力與勇氣,也似乎跟他與生俱來的民族性有關係,不論在他身上發生再困難的事,他都不以為意。可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困難他卻很心軟,即使只見別人受到一點點的苦,他也會流下眼淚。這樣的表現,若不是來自實修,怎麼有可能發生呢?因為我們一般人的表現正好相反,對別人的苦心很硬,即便對方苦到要死了,我們也沒什麼感覺;但若自己受苦,即便只是一點點也軟弱地無法承受。耶謝圖老師的反應與作法與我們常人正好相反,這一定是來自實修的結果。諸如此類的許多表現,都是在耶謝圖老師身上很明顯的功德,想藏也藏不住。但耶謝圖老師並沒有刻意做實修,而只是依著一般的作息在生活著。

    耶謝圖老師的一位上師,名叫措康喇嘛仁波切,這位仁波切平常的睡眠時間似乎很多。有一年冬季辯經大會,洛色林與色拉傑兩個僧院高手雲集。在當時,若某人在辯經場中辯輸了,會視為是整個僧院都輸了。因此,在賽前若知道對方僧院來了很厲害的人,大家都會緊張擔心。於是那時有人跑去跟措康喇嘛仁波切說:「今年色拉傑派來了一個很有名很厲害的人。」措康喇嘛仁波切答道:「沒關係,我來去睡一覺。」仁波切的意思是:他去睡一覺,在睡眠中略作思惟,便能把對方派來的辯經高手給制伏。

    措康喇嘛仁波切的康村中,有另一位仁波切名叫達惹仁波切,他後來成為上密院的住持,到印度之後坐上夏巴曲傑仁波切法座。當年還在西藏之時,有一天早上,他可能睡晚了,有位年長的出家人到他的房裡,看到他還在睡,便對他說:「達惹仁波切,您別再睡了。措康喇嘛仁波切的睡法是你不懂的,起來吧。」措康喇嘛仁波切的睡法是什麼呢?他並沒有真的睡,而是在睡眠中思惟實修。但達惹仁波切那時是真的在睡,睡到日上三竿還沒起床,所以才會被年長的出家人責罵。

    …開示日期:2010.1.21

  • 如何真心為別人放棄自己?

    問:如何才能心甘情願地為了別人而放棄自己?

    答:這件事我也做不到。前陣子有位格西邀我去馬來西亞講經,他感動了我,但我仍顧慮著自己目前的狀況而無法答應。開口拒絕那位格西時,我內心也遇到很大的困難。

    目前對我們而言,要做到百分之百為他人放棄自己,是一件困難的事;但如果做得到,你也絕對不會吃虧。問題在於我們所謂的犧牲,其實混雜了世間八法,例如,你認為自己為了成辦他人義利而放棄造善的機會,但在此同時,你的心已在未經覺察的狀況下朝向世間八法走去。你以為你放棄自己的安樂,但其實你沒有放棄,你是在「交換」。但如果你是真正地犧牲奉獻,百分之百為了利益別人而放下自己的安樂與造善的機會,那麼你完全不會吃虧。雖然從眼前看是吃虧了,因為你放棄的是自己學經典的機會,但就長遠來看,你根本完全不可能吃虧。但問題是,我們的犧牲混雜了世間八法,所以你變成是為了討好別人而放棄遠大的目標。

    如果你做得到百分之百,利他的心真的很純粹,「只要他好就好,我怎麼吃虧都沒關係」,在這種情況下,你反而絕對不會吃虧。

    不過,有一點我們也必須辨明。有時我們會聽到人們這麼說「只要你好,我下地獄都行!」這話到底是真是假,也許可以這樣試問看看:「那麼,你肯為了我的利益,把你的手放在火裡十分鐘嗎?」若不能,可見剛才那種想法是假的。反之,若真的可以為利他而把手放在火裡十分鐘,當他內心這樣想:「我去地獄也沒關係,只要能幫到他就行了。」那麼,他完完全全一點都不可能會吃虧,因為他利益別人的心力既真誠又強大。

    若未仔細檢查自心,口裡雖說著「我願為你下地獄」,但實際上連幾秒穜的皮肉之苦也不能忍受,這種利他心其實是謊言;但若你捨己為人的心是真正而純粹的,則不但不會吃虧,反而成為非常有力量的實修。

    以下的思惟,我想可以幫助我們練習生起強大的心力。在無始的生生世世間,某一時,有情是我的父母,就是像今生我的父母這樣的人。他在無暇處投生了千千萬萬次,好不容易有一世投生為人,終於得到可以學法修行的機會,可是他生了我,為了照顧我長大而沒空學法修行。多生多劫來就這麼一次的機會卻沒有掌握,再來,他又投生到了無暇處,繼續留在輪迴中流轉。

    輪迴中,某一時,我是有情的父母。我生的孩子明明得到了學法的機會,但我阻止他,不讓他去學法。因此直到現在,那孩子仍繼續在輪迴中流轉。

    輪迴中,某一時,我是有情的朋友。他學法的順緣條件都具足了,但我做他的惡友,勸他不要學法,因此直到現在,那朋友仍繼續在輪迴中流轉。某一時,我是繼子,讓想學法的後母有忙不完的家事而無暇學法。某一時,我是持邪見的老師,我的學生們明明很想學習清淨的正法,但我引導他們走向邪路。如此一一計數,輪迴無始,長遠的生命流轉以來,很多有情之所以到現在還留在輪迴中受苦,其中的一個原因是我,我難辭其咎。既然有情繼續受苦與我有關,我理當扛起幫助有情解脫輪迴苦的責任,我不扛誰扛?用這樣的思惟,亦可幫助訓練我們生起強大的心力。

    這樣的思惟,也許有助於增長我們內在的善心。不過這個方法經論裡並沒有教,是眾多有情教的。我看到,有些孩子想要學法,但父母不允許;有些父母想要學法,但放不下孩子…,生活周遭的種種例子成為我的老師,教導我這個思惟方法。

    如果周圍有傷害你的人,無論是直接或間接的傷害,你之所以感到生氣或不高興,是因為眼前他對你做的事。你並不是看在無始生死以來他傷過你多少次而生氣,而是只看今生他對你的傷害。然而,回頭想想,我們在過去生曾經傷害他多少次?百千萬次。我們看到對方傷害我們的,就今生這次;但我們沒看到的過去生曾傷害對方的次數卻是百千萬次。所以,對方傷我這一次,又有什麼關係呢?

    他傷害我,對我說難聽傷人的話語,或者在有意無意間傷到我;但同樣的事情,我也都對他做過了,而且不只一輩子,是好多輩子我都這樣對待過他。正如他今生傷害我讓我覺得很難忍受一樣,好多輩子,我也曾這樣讓他很難受過;正如他今生給我的諸多困境,好多輩子,我也給他製造了好多的困難。

    這樣的思惟,至少在還沒正面遇到怨敵時,應該會管用吧。

    …開示日期:2010.1.21

  • 如何擁有強大的心力?

    問:要怎麼練習,才能擁有強大的心力?

    答:我們總說要成辦無上佛果位,但你是為了什麼要成辦它?是為了要利益千千萬萬無數有情,為了徹底淨除他們無邊無際的痛苦,所以才設定這個目標。這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為了完成此事,在過程裡受一點小麻煩,值得你那麼介意嗎?

    說實在的,遇到困難時正是進步的好機會。你不斷地思考該怎麼做,就會去尋找解決方案;如果認為一切都是對方的錯,那你根本連想都不會去想可以如何解決。試看看,把想法轉變為「不能怪他,因為他的現況是如此,但也不能怪我,因為我的現況是如此。在這樣的現實下,我們兩個可以怎麼做?」盡量地去想折衷的解決方案,萬一實在想不出辦法,那就要權衡輕重。若你試過後,仍然完全無法可想,而自己要成辦的目標的確非常重大,那麼,也許最後你選擇的方法,在暫時上看起來會傷害到對方;或許你選擇為了對方而犧牲你要做的事情,這樣做會增長非常多福德資糧,但智慧資糧則會有所虧損。

    重點在於:你心裡清楚知道自己要做該做的事,也決心去完成它,同時也觀照對方的現況與需要,而後努力去思考尋找兩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如此一來,你自然會變成一個很有辦法的人。我們現在面對很多事情之所以會沒輒,一方面是因為沒有這樣的訓練,再方面是因為我們遇到事情馬上習慣性地把責任推給對方。當我們覺得是對方的問題時,又怎會積極地想要設法解決?但若我們的想法是:「不能怪他,這就是他的現況,那我該怎麼做好呢?」這個想法在心中產生時,我們才會正面地想辦法解決。假如這樣努力過了,但情況依舊沒有改善,那就要好好修忍辱了。

    …開示日期:2010.1.21

  • 我不想配合家人參加家庭活動,怎麼辦?

    問:本來明天要帶孩子去玩,但今早我跟孩子的爸爸吵架,而且孩子想去的地方我都不想去,我只想在家裡讀佛書。

    答:去吧。稍稍放下自己,讓孩子高興。

    說實在的,要百分之百做到利他,真的非常困難。因為當你還無法調整與利益自己前,也很難真正調整與利益別人。雖然目前無法做到,但是,當你去善待、去利益對方時,在正確的方法下,你對他愈好、愈有幫助,他就有機會愈喜歡你、愈聽你的話,透過這層關係,你便有機會帶領他走向佛法,從而給予他究竟的快樂。所以,你要以正確的動機,好好地這樣去祈願。在真正面對他們的時候,辛苦當然是辛苦,但你要盡力。最好是幫助他們成佛、得解脫,若不行,就先帶他們到妙喜淨土去,再不行,幫助他們今生能夠擁有內心的平靜與喜樂,再不行,至少在他們耳邊說佛陀的名號,這應該做得到吧?總之,把目標放在究竟利益他們,為此,你配合他們的現況去滿足他們,這也是一個方法。

    例如你們去玩時可以去動物園,對那些動物唸佛陀的名號。這樣做,對兩個孩子暫時來說沒什麼好處,但是,你可以帶著「願未來,能夠究竟利益到孩子」的動機去做。你自己的動機一定要調整,至於是否能馬上有利益到對方的效果,這是很難說的。但是,你心裡要有這樣利他的計劃與藍圖,然後去執行它。你的計劃當然有可能成辦,也有可能不成辦,但就是要去做做看。

    再者,去動物園讓動物聽到佛陀名號,這件事情本身是很有意義的。即便你只讓一隻動物聽到了佛陀名號,就是為牠種下了解脫與成佛的種子,而且也為牠製造了脫離三惡趣的機會。因為,雖然佛光普照,但這佛光要能影響、利益到這隻動物,牠的心續必須要有種子才行。我們唸佛號給牠聽種下種子,由此牠受到佛光照注而獲益,姑且不論透過這個因緣,牠有朝一日將會成佛,即便只是得到解脫,無邊無際痛苦的大門也就關上了。那最初的種子,是我們有能力可以種下、可以幫上忙的。這不是很有意義嗎?

    我曾經一個人去過德里動物園,花了三個小時,但仍無法讓所有動物聽到佛號。熊待在離柵欄非常遠的地方,要讓牠聽到,得喊得非常大聲,若不大聲喊牠又聽不到,我就在那裡等了很久,但牠始終沒靠近,可能是沒那個福緣吧。鳥類區就很方便,我站在鳥籠前一一去跟牠們唸了佛的名號。花了三個小時,回來有點累壞了。

    …開示日期:2010.1.21

  • 我不想愛別人的小孩,怎麼辦?

    問:為了照顧兩個繼子沒時間讀書,我心裡很苦。我覺得他們不會像對親媽那樣對我,所以花時間照顧他們真不值得,我知道這樣不應該,但經常忍不住起煩惱。我該怎麼辦?

    答:關於沒時間讀書一事,如果只有幾天倒還好,但若長時間都要處在這樣的狀態是非常可惜的事,所以你得試著處理這件事情。覺得孩子很煩,這種心情可以透過練習去解決,雖然它並不容易。至於他們愛不愛你,又是另外一件事情。你必須練習你的心,不管他們愛不愛你,你都要練習去愛他們。我覺得,他們不愛你其實是好事。假如他們很愛你,而你也相對地付出愛,這不是練心,而是一般人都會有的反應;如果他們不愛你,而你仍能愛他們、願意照顧他們,這樣才是一種實修啊!

    你覺得繼子不愛你,沒錯,他們的確沒辦法把你當成親生母親一樣愛你。然而,就像他們做不到一樣,你同樣也沒辦法把他們當成親生的孩子,除非你花很大的功夫去練習你的心。然而,雖然你們自己都做不到,但你們都希望對方能做到。以你的繼子來說,他們不會反問自己有沒有待你如同對待親生母親一樣,但他們希望你能像親生母親一樣愛護他們;同樣的,你心裡大概也有類似的反應,明明沒辦法像親媽那樣愛他們,卻暗暗希望他們待你如同對待親生媽媽一樣。

    很多家庭也都會有這種情況,被娶進門的媳婦心裡會想「雖然我不是你家親生的孩子,但我嫁給你們的兒子,所以我就像你們的孩子一樣,你們應該要這樣對待我。」但這個媳婦並沒有檢查自己有沒有像對待親生父母般地對待自己的公婆。同樣的,公婆的心裡會想「你是我兒子的太太,所以你應該像我孩子那樣地侍奉我。」不過他們也沒有反問自己有沒有像媳婦的父母一樣地對待她。在未檢擇的情況下,我們的心大概都是這個樣子。當然,如果有刻意去思惟過,那又是不一樣的情況。

    對你而言,你的工作最重要;但對他們而言,看電視打電動最重要。你認為自己的工作能利益很多人所以很有意義,小孩子看電視沒有意義;但對他們而言,你的工作與他們無關,你不能用「為了很多人」為理由來跟他們邀功,或做為冠冕堂皇的理由要求他們退讓。他們是他們,你是你。

    該怎麼辦?站在兩方的中間找方法解決。也許讓他們去別的地方看電視,或者你另外找地方做你想做的事情。這事情應該不會沒有辦法解決,若你肯去設法,應該想得出辦法來。

    若什麼事情都只考慮自己這一方,就不用想很多,也不用顧慮是否對別人有益,只要單方面考慮自己的意願與好處就行。但菩薩的作法不是這樣。一個真正實修菩薩行的人,在許多方面很自然會變得很厲害。他會知道很多事情的作法,在很多方面他都會是專家。是什麼造就他成為這樣的人?因為必須把別人和自己都考慮進來,於是他被訓練成一個很能思考、很靈活的人。菩薩會考慮自己想要成辦的目標,但他同時也會盡力去顧全別人的需要,如此一來,他等於是讓自己身陷於諸多不易解決的麻煩中。

    雖然很麻煩,但因為他要學行菩薩行,所以不可以馬上放棄,不可以立刻心生怯懦、覺得自己做不到而喊停。菩薩會站在兩方的中間,好好地思考該怎麼辦。他會想:「對方的現況是如此,而我也不應放棄我的目標。現在我可以怎麼做?」他必須不斷發展新思惟,不斷試驗新方法,在這樣的訓練下,他會累積很多經驗,很多事情漸漸難不倒他,日子一久,他自然就成了專家。

    對自己要成辦的目標擁有不怯退的心力,但同時也希望對方的心願與需要能被滿足。想要兼顧兩方,就不得不絞盡腦汁去想辦法。在這個過程中,對於世間事務自然會變得很專精。這當然不容易,所以,在這過程中,一定要有強大的心力作為後盾。這強大的心力,就是我們要去練的。練,才會有。

    道次第裡說的八無暇只是概說而已,若要把無暇的情況仔細列舉則根本說不完。所以,來生我們若再度來這世間,即便離開了這八種無暇,仍會陷於很多其他的無暇。但若投生淨土,則是完全遠離一切無暇,處在非常有暇學法的狀態。娑婆世界豈止八無暇,還有九、十、十一…等為數眾多的無暇。

    我聽到兩個孩子對你說的話了。他們說:「去妙喜淨土啊!在娑婆世間就是這樣的。去吧,去妙喜淨土!」

    …開示日期:2010.1.21

  • 我因為學佛而沒有當個好媽媽,這樣對嗎?

    問:我有二個孩子,最小的明年要考大學。他們都不需要我照顧,我也想趁年紀還沒太大之前把握機會學佛。請問,像我這樣沒有扮演好媽媽的角色,算是符合佛法的行為嗎?

    答:如果你的孩子生活有很大且無法解決的困難,而你卻放下他一個人跑來印度享受,這是與佛法不相符的行為。如果你的孩子雖有一些生活上的困難,但你在這裡是為了成就解脫,這並非與佛法不相符的行為。理由是:若未獲解脫而繼續在輪迴中流轉,那麼,即便是你自己的孩子,你將來會不斷地傷害他很多很多次,因為輪迴沒有邊際。可是若你能夠解脫,這些傷害就可以被終止。所以,為求解脫而放下孩子獨自生活,於佛法並無不符之處。你把孩子放下,獨自一人在印度學習,是為了根除來自自己對孩子的傷害,這種做法是符合佛法的行為。

    若你留在這裡,目標是為了無邊有情的義利,特別是,若你以這兩個孩子為所緣,希望未來能夠帶給兩個孩子最究竟的安樂,而這個希望,僅僅以母親的角色與能力是無法達成的。假如你心裡的想法是如此,那麼,這正是與大乘佛法相吻合的動機,因此你留下來才是對的,離開反而是與佛法不相符順的行為。理由是:你只考慮兩個孩子眼前短暫的快樂,為此竟放棄成辦許多有情的義利;你只考慮孩子眼前小小的快樂,為此丟掉了他們究竟的安樂。這種作法與考慮方式,與大乘佛法完全不符合。

    釋迦牟尼佛當年出家,完全不符他父親淨飯王的心意,因為他父親希望世尊能夠繼承王位。世尊不只做了違逆父親心意的事,而且淨飯王也用盡各種辦法阻止世尊出家,但最後世尊還是出家了。從世間的眼光來看,世尊是一個違逆父母心意的不孝子。出家之時,他的妻子還在,孩子羅睺羅也仍在襁褓中,從世間的眼光來看,世尊是一個拋妻棄子的狠心父親。這些行為,看在一個對佛果位不認識,不清楚世尊成佛後利益多少有情的人眼中,豈不是一個下流人的作為?豈不是個不聽父母的話,拋棄妻子小孩的壞人?但是,若再看到佛陀成佛後,對於自己父親、姨母、妻子與孩子的幫助有多少,你的想法可能就完全不同。後來,羅睺羅尊者在這一世就獲得阿羅漢果位,他是十七羅漢中的一位;淨飯王與耶輸陀羅雖未獲得阿羅漢果位,但在這一生現證空性、獲得見道位。即使不看佛陀對其他有情的幫助,光看他對自己家人的貢獻就可以知道,佛陀對他們的愛無比偉大。

    佛陀成佛後回到自己的國家,佛陀出家前的妻子耶輸陀羅對羅睺羅說:「去跟你父親討一些珍寶財物吧!」於是羅睺羅跑去跟佛陀說:「你是我父親,請你給我寶物。」佛陀說:「好啊,你等等,我去拿。」佛陀就這樣在談話間對羅睺羅說法,使得羅睺羅現證空性,而這就是佛陀給兒子最珍貴的財寶。所以,佛陀對兒子的愛,是非常偉大的。

    我們常把愛與貪混為一談。愛,可以是為了利益對方而做任何事,包括為了利益他而處罰他,為了利益他而遠離他。但是貪啊,就是無論如何一定要在一起,一起吃飯一起說話一起住,不管在一起能不能利益到對方。

    記得你好像講過,等孩子畢業要帶他來印度。若真的能夠成行,一定要配合一下聖座嘉瓦仁波切講經的時間。若能夠參加,無論當時他的反應如何,就是種下了一個習氣種子。這樣的愛,是很有意義的愛,可以一生又一生地利益到你的孩子。

    我姐姐有個女兒在美國,她從兩歲開始,就跟我有很特別的緣份。她說想在今年暑假時來印度看我,我跟她說:「除非你能在這裡待一個星期,讓我有時間可以多跟你說一些話,再要不然,你來的期間正好聖座有講經,否則就不要來了。」雖然我也很想見她,但若只是單單為了見面,從那麼遠的地方來,有什麼意義?所以我會阻止她。

    …開示日期:2010.1.21

  • 我覺得家人是負擔,怎麼辦?

    問:有時覺得家人是負擔。我不能阻止他們做不該做的事,但因此而產生的麻煩我又不得不負責,我覺得很生氣。請問我該怎麼辦?

    答:如果事情暫時無法解決,你又一直想,除了讓你更心煩之外,沒有其他的幫助。但若你換個角度思惟:不管你想不想要他當你的家人,他就是一個有情,所以他屬於你每天唸誦的「有情眾生」中的一員。面對他,你該做什麼?

    如果你帶著好的動機,雖然眼前你直接做的事情看似跟佛法無關,雖然也許無法馬上利益到他們,但動機的調整是我們無論如何要做的。就好比我曾講過的,親戚的一些孩子,我會跟他們一起玩。我想著:如果孩子因此而肯聽我的話,那麼,我對他們講的慈悲心等話語,他們會比較容易聽得進去。所以,我就跟孩子們一起去逛夜市,一起玩小孩子們的玩具。看起來好奇怪吧?現場有人在旁邊看著,一副很奇怪的樣子,哈哈。當你跟孩子的關係愈親近,多多少少可以讓他們感染到佛法裡慈悲心等等內容。如果你不想跟孩子建立關係,他們不會妨礙你,但你也完全無法影響到他們。如果,不論到底有沒有效,但你心裡有這樣要幫助他們的計劃,盡力去做,雖然也許做不到完全符合標準的菩薩行,但至少我們應該效法。

    同樣的,無論你的角色是照顧病人、為人父母都一樣。照顧一個生病的病人,你是在照顧一個眼前需要幫助的有情。一方面而言,你是在效法菩薩的行為,再者,你也會因此而累積到許多的福德資糧。就福田力來說,病人是很能幫助你累積廣大福德資糧的福田。

    一般我們講的福田,向上的功德田是三寶,恩德田是父母,另外還有清淨田是病人。對著這些福田造善業,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因此,當你不得不遇到這種狀況時,試著把它與自己的淨罪集資結合的話,你不會吃虧的。

    要像這樣,把你面對的情況一一與實修結合。若想要完全沒有這些在家人的麻煩,只有出家一途。但出家也有出家的問題,問題也許來自於你的健康,也許來自你周圍的環境或友伴。無論你做了什麼決定,一定會有伴隨而來的問題。你能做的,就是去做出決定;對於尚未能決斷或解決的困難,試著將之轉為道用,使之成為淨罪集資的機會,或使之成為增長慈心與悲心的訓練。總之,無論遇到什麼境界,都試著藉此淨罪集資、增長慈悲心,如此一來,你將會成為一個很懂得如何實修之人。

    我回尼泊爾探望母親時,因為我是放下很多事情回去的,所以我不應該只考慮如何給母親暫時的利益,必須思惟如何帶給她究竟的利益。但我的母親一方面因為年紀很大了,沒辦法跟她解釋佛法。怎麼辦呢?我有時會自己舖法座,坐上去,然後跟媽媽說:「媽媽,您聽啊。」然後就唸《金剛經》或《心經》等,為媽媽口傳。雖然能做的不多,但至少要試著去努力。

    為了回鄉看母親,我離開達蘭沙拉的時間約莫會有二、三個月。我常想,若我的老師在,我去跟老師請假回尼泊爾去看母親時,老師大概會說:「在達蘭沙拉的有情們,難道不是你的父母嗎?」但是,我沒有辦法完全照著老師的話去實修。雖然眾生都是我的母親,但我今生學法的順緣,比較多的比例是今生的母親賜予的。媽媽無論承受再大的困難,都一直在保護我的學法順緣,當我十七、八歲,哥哥二十七、八歲那時,家裡發生了一些事情,我們跟父母說:「我們兩個人留下一個,幫家裡的忙,幾年後等家裡渡過了難關,我們再回來繼續學業。」媽說:「為了有飯吃而要你們兩個回來工作,我寧願餓死。」那個時候如果我真的留下來,那就完了。也許剛留下的幾個月,我仍然有著「將來要回去」的心力,但慢慢慢慢地,一年、二年之後,這心力會消散掉。

    …開示日期:2010.1.21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