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六、培養菩提心

我想到「吃飯」這個例子,這件事是我經常在想的喔,哈哈。

吃飯時,我想著這食物從哪裡來,最直接想到的人就是寺院裡的廚師。廚師煮飯給我吃,我應該要感恩他嗎?剛開始想的時候可能會覺得不必,因為這是他的工作,他只是為了他的薪水才煮給我吃的。不過再想想,這位手藝很好的廚師如果有一天放假,飯菜就不會這麼可口了。所以,多虧這位廚師,今天才能吃到一頓美味的飯。

從廚師開始,可以進一步往上追溯到寺院的管理者、施主,還有賣食材的商店。這些商店雖然是為了賺錢而賣東西,但如果某個東西在麥羅甘吉 (2)沒賣的話,我得花費更多時間去別的地方買,多虧有這家商店,讓我不用跑大老遠就能買到我需要的東西。賣食材的商店對我有恩,還有搬貨的工人、中盤商、農夫、犁田的牛等等,靠著他們的辛苦,我才能吃到眼前的這一頓飯。

不只種田的農夫對我有恩,農夫種田時,田裡有多少昆蟲因此而喪命?不論牠們有沒有為我而死的動機,但牠們確實是因為我有進食的需要,而在農作的過程中喪命,就好像是為我而死一樣。

這一餐飯,是由很多有情付出辛勞、甚至喪命換來的,吃了這樣的食物,卻在惡行中度過一生,真是太對不起他們了,如果沒有好好做,我似乎是不該吃、甚至不配吃這一頓飯。這樣想過之後,期許自己吃下這一頓飯,能做有意義的事情。

雖然吃飯是件生活中的小事,但是你用這種心情去吃,會讓這件事情變得大大不同。

不只飲食,還有很多事情也是如此。身上穿的衣服、居住的房子,是靠許多有情才得到的;我可以在這兒住得這麼安心,也是多虧了許多有情的幫忙;自己所有的快樂,都是靠許多有情而來;所獲得的知識,也都是靠許多有情而有。然而,靠著眾多有情辛苦而換來的這身體、資財與知識,卻只顧著給自己用,這樣應該嗎?我所擁有的,是眾生辛苦給我的,而我日夜想的卻只有自己,這是不對的。若能如此好好思惟,可以大大增強想要利益眾生的心力。

想完食物的「因」之後,可以再去想想從食物產生的許多「果」。在我們的身體裡,除了我們,還住著其他的微生物。雖然我們只是為了解決自己的飢餓而吃東西,然而被餵飽的其實不只自己。如果在吃東西時能想到:「這些微生物也餓了,吃下食物會對牠們有幫助」,這種心情會使得吃飯也成為一種善業。

此外,可以更進一步運用大乘佛教在飲食時的思惟:餵養食物對牠們的幫助只是暫時的,所以要進一步發願:「雖然現在我只能提供暫時性的利益,但靠著這層關係,希望未來我能用佛法,帶給牠們長遠的利益!」

再回到剛才舉的「食材」的例子。剛才講到販賣食材的商店,再往上推,一個經商者之所以能成為商人,又與教他經商知識的老師、學校、送他受教育的父母有關,這樣牽連起來,讓我們受惠的關係網就會變得很大。

我所擁有的安樂,不只現在,包括過去曾經有的、未來將會獲得的安樂,都是從眾生而來。想到這裡,內心會慢慢做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因此,我活著的目的,就是要去利益眾生,包括直接與間接讓眾生受益。在這樣的思惟之後,接著可以藉用《入行論》的兩首偈頌去發願。

「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
「如空及四大,願我恆成為,無量眾有情,資生大根本。」

第二首偈頌的意思是:希望我像土地、水份一樣,無論何時都能為眾生帶來利益。

試著生起這樣的胸懷,持續培養善良的心。這樣的練習,不但能讓你累積到很多的善業,你的心也會變得閑雅從容。雖然無法馬上直接幫助到所有的眾生,但是,經常運用大乘行者在飲食時的思惟方式,在心田裡播下「希求成佛」的種子,經過持續的努力,善心的力量會愈來愈強大,到最後,你必定能真正無礙地利益一切眾生。

雖然我有時因為生病,整天什麼事都沒有做,但只要那天我有用剛才講的心情吃飯,萬一有人問我:「你今天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嗎?」我至少可以心安理得地回答他:「有!我有好好地吃了三頓飯。」用這樣的方法吃飯,即使整天什麼都沒做,這一天也是有意義的一天。

…出自:2007.12.6 第二講

 

2.北印度達蘭沙拉分為上城與下城。麥羅甘吉指的是上城,即嘉瓦仁波切尊者的駐錫地。


« Prev 3/3 Next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