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二、「菩提心」的起點

想要利益有情的心,如果發展到極致就是菩提心。想要未來擁有這種心,必須從現在就有個開始,即使對象只是一個有情,也要試著利益他。若連從「一個」眾生開始的起點也沒有,「於剎那間利益一切有情」的目標又怎麼可能達成呢?

做做看!利益一個人,這應該做得到吧?如果做不到,那就把步驟再往前提,練習「想要利益對方」的心;如果生不起這種心,即便只是口頭上唸唸,也要努力發願「願一切眾生獲得快樂」,即使只是學人家口頭複誦也沒關係。總之,為了發起菩提心,一定要有個開始。

三、「遍知一切法」的起點

什麼都不做,卻想在剎那間遍知一切法,這是不可能的。因此,目標設定後,就必須開始學習、探究真相。

如果目標是成佛,那就要給「斷除該斷除的」一個開始,要給「能利他的大悲心漸漸增上」一個開始,要給「學習」一個開始。當然,如果你另有其他的目標,作法就不一樣了。設定想要達到的目標,而後透過「因果緣起」的思惟,很自然就會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不用引經據典你也會知道。

四、生活中的實踐

設立了這個目標,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起步呢?

無論是不是佛教徒,母親都會愛自己的孩子,也會承擔起對孩子的責任。如果這位母親是一位相信大乘教法的人,她可以在「母親」這個角色裡給自己一個開始。因為目標是成佛,所以要時時唸誦並發願:「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也這樣去思惟:「雖然無法馬上利益一切眾生,但我要試著開始,從好好照顧孩子、承擔起對他的責任開始,漸次利益一切眾生。」身為母親的人,若能用這樣的想法對待孩子,就是進入了大乘道的實修。

在教育孩子、培養孩子善良品行的同時,母親可以想:「雖然我目前只能直接利益到這個孩子,但將來若他成為一位既有學識又善良的人,透過這孩子,很多人將會受益。」也可以這樣想:「我現在能給他的,只有今生衣食的安樂而已,但我希望在未來,我可以漸漸有能力給予他解脫及一切遍智的安樂。」若能帶著這樣的想法去做,這位母親就進入了大乘道的實修。

醫生可以帶著這樣的動機去行醫:「我現在只能幫病人解除身體的苦,但將來我要漸漸有能力解除他內心的苦與一切煩惱;我現在只能夠幫助幾百、幾千人,但將來我要漸漸有能力利益一切有情。」

想要利他,就要開始試著做看看,不必等待特定的對象出現。不必非從敵人開始不可,就從自己的親人、孩子、父母、附近的鄰居開始,而後漸漸擴大範圍。帶著想要利他的動機從小處著手,但要胸懷大志。

學習時也是如此,雖是從最低的基礎開始學起,但希望未來能漸次獲得最究竟的證量、成就一切遍智、利益一切有情。斷除惡行也是如此,雖然現在只能斷除一項,但就從這裡開始,希望將來能逐漸地把所有該斷的都斷乾淨。若能這樣思惟,就算在實修大乘道。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