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八)造惡業的人也不會快樂

內心世界的樣貌,會影響我們對外在世界的看法。害人與說謊的人,會用自己的行為猜忌別人,即使面對好人,仍然懷疑對方會欺騙或傷害自己,因而失去內心的安寧;而那些有愛心、不害人的好人,也許會覺得別人都是好人。雖然可能因此受騙上當,但他們的內心很安寧。無論別人是好是壞,他們都一概把大家當成好人,不會多做猜疑,因此也容易感到快樂安心。

哲蚌洛色林寺一位最重要的經教師,他一生都在教書,擔任寺院堪布退位後,仍然持續地教學講經。這位師長從來不講謊話,有一回,他跟學生們說了某件事,但這件事與實情不符。學生問老師為什麼這麼說,老師說:「是某某人跟我這樣講的。」學生說:「那個人跟你說的是謊話。」老師說:「他是出家人,怎可能說謊!」這位師長深信只要是出家人就不會說謊,因為他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騙人或害人的人,很容易猜疑別人在欺騙傷害他,由於緊張和猜疑,使得內心不得安寧。

(九)因為貪欲驅使,壞事永遠不會「只此一次」

造惡業有時似乎可以獲得暫時的好處,這真是一件很糟的事!因為這種甜頭會讓人無法自拔。在一次完美的偷竊後,如果可以從此金盆洗手再也不偷,或許今生還有希望不會被發現;然而由於貪欲的驅使,竊盜犯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偷,終有一天會失去一切而鎯鐺入獄。騙人也是一樣,佈置一個天衣無縫的騙局,只此一次也許還好,但這很難做到。食髓知味繼續騙人的結果,最後將失去所有人的信任。

印度報紙上曾經有過一則新聞,有一個竊賊偷了很多年,累積了很多財富。除了一棟五層樓的房子外,還有幾千萬的財產,這些全是偷來的。雖然過去行竊很順利,但最後還是難逃法網。被抓了之後他說,本來想這次是最後一次了,偷到這筆錢後打算逃到國外,遠離法律的制裁。不過事與願違,他被警察逮捕,曾經擁有的房子與錢財全部被沒收。

一旦造了十惡業,即便想著從此之後再也不做了、今天是最後一次,然而真正要做到非常困難。就像新聞裡的那個小偷,就算順利逃到了國外,但他的慾望依然不會滿足,還是會繼續再偷,為自己的人生製造很多困境。

(十)今世的惡果,只是「前奏」而已

佛在世時,有個人造了惡業,因此在這一生過得非常辛苦。佛陀跟他說:「你現在領受的,只是從惡業種子冒出來的一點小芽而已;它的花與果實,將在來世成熟。」由於煩惱而造作惡業,在今生受到的這些苦,不過是剛剛冒出的小芽,只是冰山一角罷了,如同花果般真正的大苦,會在未來世成熟。

雖然佛陀這段話是針對惡業而說,但我認為這不只適用於惡業,善業也一樣。造善業在今生就能感受到快樂,這快樂只是小小的苗芽而已,如同花果般的大樂,將會在未來世成熟。

上述種種困難都是因為造十惡業而產生的,造惡業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內心不調伏,因此佛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出自:《四聖諦第一回》 第六講 2007.12.13


« Prev 3/3 Next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