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聖座經常唸誦這句祈願文「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我們也可以常常這樣唸誦發願。

我們如此珍愛的「我」,到底是什麼呢?約三千年前,印度境內有人開始研究這個問題,而後無論印度教或佛教祖師都認為這個問題很重要,必須好好研究,因此發展出許多不同的見解。果芒札倉的一位住持促青格西,他寫了一部「中觀」的著作,其中有一段話我看了很有感受。書裡寫道:「外道論師的主張即使有錯誤,但他們起碼研究過;如果我們連問都不問,比起外道,我們實在更差勁!」

雖然藉著這三個問題的探究,將會開始涉及「無我」的議題。但此處我想請大家先問自己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愛執自己呢?」

常常問自己:愛執「我」的理由到底是什麼?捨棄他人的理由又是什麼呢?口頭上的回答沒有用,要試著挖掘內心深處的答案。透過不斷思惟,你的心應該會被逼出一個答案。我不知道你的答案會是什麼,但那會是你心裡最老實的答案。

如果想不出來,也可以用實例去模擬,透過清楚的貪著對境,可以把愛執自己的樣子變得比較具體。比如,你用自己的一筆存款問自己:「這個錢花在我身上就可以,花在他身上就不可以,為什麼?」、「我這個身體我用就可以,他用就不行,為什麼?」、「我希望好事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發生在他身上,為什麼?」、「壞事發生在別人身上無所謂,如果想到壞事可能發生在我身上,我就覺得完蛋了,為什麼?」

如果還是想不出來,那就把事情想得再具體一點。先想一件已經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可憐遭遇或倒霉事,接著想:「如果由我來替代對方,讓這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會怎樣?」此時你的心會有「那可不行!」的感覺,然後你接著問自己:「為什麼不行?」看看你會怎麼答。

或是先想一件已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或是你已擁有的好處,接著想:「如果這東西不是我用,讓給別人會怎樣?」此時你的心裡會有「那不行!」的感受,然後就接著問自己:「為什麼不行?」

在這個自問自答的過程中,要注意當你覺得好處被剝奪或感覺大難臨頭時,心裡那種「那不行」的感受一定要產生。如果沒有這種感受,你的答案就有可能只是嘴上講講,並不真心。所以要設法要讓問題有切身逼真的感覺,當心裡產生「那可不行!」的感受時,接著追問自己:「為什麼不行?」然後看看心裡很老實的答案是什麼。

「為什麼不行?」這就是今天的回家作業。下一堂,也許可以針對大家的回答,做一些討論。

…出自:《四聖諦第一回》第七講 2007.12.14


« Prev 3/3 Next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