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一、提問的外緣

二十歲左右時,我到印度「鳳地佳」這個地方去治病,遇到一位受過教育的西藏年輕人。他在大學畢業後,又到一所基督教學校讀書。

我到達的那天,他本來要離開,但因為印度當地在進行抗爭,公車停開兩三天,所以他就跟我一起在同間旅館住下來。

我們一起去散步,聊了一陣子之後,他突然說:「法師啊,佛法雖是我們藏族人的傳統,但不一定非學佛不可吧?雖然你是出家人,但不一定非出家不可吧?」又聊了一陣子之後,他說:「世人的知識水準會愈來愈高,智慧會愈來愈好。總有一天,宗教會在這個世間完全消失。」這位年輕人雖然在基督教學校受教育,但他對基督教並沒有由衷的信仰。聽他講這兩段話之後,我才知道他心裡認為:法就是迷信。

我說:「我認為,學不學法雖然是個人的選擇,但法是一定要學的。你也該學,我也該學,無論是誰都應該要學。除非要痛苦不要快樂,那又另當別論。不然的話,就一定要學法。」這些話是我真正的想法,但接下來的就不是了,當時只是為了刻意跟他唱反調而說的。我說:「當知識愈來愈發達,人的智慧愈來愈開發之後,別的宗教我不知道,但是,佛法一定會在整個世界流傳開來。」我講的論點,跟他的完全相反。從這裡開始,我們展開了一連串的討論,而討論的開端就是從「前後世」為起點。

前後世是否存在呢?這位年輕人從科學與心識的角度講了很多很精采的內容,我們沒日沒夜地討論,從早上起床開始就一直談,晚上直到同房的另一位出家人提醒我們該睡了才去睡,就這樣,整整討論了三天。其中大概有兩天的時間,都在討論「前後世」這個主題。

就這樣討論到第二天,他問:「就算有來生好了。那麼,這輩子做好事來生會有好報,這輩子做壞事來生會有惡報,這道理又是怎麼說呢?」這個問題,我在當時完全無法用道理回答,只能引用佛經的論述,但這種方法對於一個不認同佛法的人不管用。

在討論「前後世」時,我們互有高下,有時我答不出來,有時他答不出來;但講到業果之理時,我完全無法回答。這是引發我重視這個問題的一個因緣。


Prev 1/3 Next »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