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這段話概略的意思,就像昨天在課程裡說過的,應該要透過認識苦而斷除苦因、成辦真正的樂因。道的意思是方法,滅的意思是斷除、脫離苦的那一分,這是我們應該設法獲得的;若要得到這種結果,就必須學道,學習可以達到這個目標的方法。

這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的學處,但是,難道你們不覺得他似乎沒有必要講這些嗎?因為我們都知道什麼是苦,也有去看看苦因是什麼,也有設法解決問題;我們都有離苦得樂的希求,也為此努力想辦法去實踐。這樣看來,這四件事情我們都懂,也都在做,佛陀又何必多說呢?佛陀說「苦應知」,但若我們已經知道什麼是苦,他為何要再說?

一、關於「苦應知」

佛陀為何要說是「苦應知」?因為,我們這些輪迴者視為安樂的,在佛陀來看都是苦,不是真正的樂,但我們以為那是真正的樂,所以佛陀說:「那些你以為是樂、但其實是苦的那些苦,你應該要知道啊!」若不知道,就不會知道它們其實是自己不要的,因此而對它們生起貪心。

例如,我們以為看電影會快樂、吃美食會快樂、穿華服會快樂,這些依於色聲香味觸產生的種種快樂或輪迴之樂,我們以為是真正的快樂,但佛陀說:「那種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必須認識到它們是苦;那種快樂,不是我們該要的快樂。」不只如此,連產生它們的基礎--色香聲味觸,包括我們的身體,都不是我們真正該追求的,它們的本質是苦。

如果「苦應知」的意思真的是這樣,我們就真應該跟佛陀好好辯論一番了,因為我們的看法和佛陀實在合不來。我們的目標、最需要的事物,佛陀竟說它們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說它們不是真正的快樂。如果我們平常追求的那些快樂是真正的快樂,只要擁有它們真的就可以心滿意足、其他什麼都不要也沒有關係,若這件事情是真的,老實說,我們其實就不必學法了。

身體健康、夫妻和睦、生個兩、三個好孩子,有夠用的錢、無病無痛,有些人說人生若能這樣就夠了。然而,人生真的只要這樣就行了嗎?如果我們真的有機會跟佛陀辯論,他應該會問我們這個問題吧!雖然有人真的會覺得行,但就算如此,還是會再想到另一個問題:「雖然你覺得行,但真的行嗎?」有時,事實上是不行,但自己的心卻說行,這是自己弄錯了。若是錯誤的想法,就不能拿來做準。這個問題,用討論的會比較好,不過可能會花很多時間。

再者,在回答「真的行嗎?」這個問題時,有一種情況也要考慮進來。例如,一個不想上學的小孩,他只要有假可放、有禮物可以拿,只要不必上學就行了,但事實上這樣不行。為什麼孩子會覺得行?因為他只能想到一兩天、一兩個禮拜的事情;為什麼父母覺得這樣不行?因為父母考慮的是孩子一輩子的前途,現在要好好學習,未來才能有好的生活。

同樣地,我們覺得人生只要這樣就行了,但佛陀覺得不行。為何我們與佛會有不同的看法?因為我們只看到這一生,計畫只到這一生未死之前;佛看到即使死亡,心識並沒有斷滅,會繼續有來生,而來生的苦樂與今生所做的事有關。因為看到這個事實,所以佛才說只考慮今生的安樂是不行的。所以,我們與佛的見解不合,就像小孩與父母的見解不合一樣。


對小孩子來說,只要給他玩具車,他就覺得行了;但等他長大了,給他玩具車,他不會跟你說這樣就行,他會說:「這是假車,我要真正能開的車。」就像這樣,我們以前認為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另一種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一旦心裡有這種想法,就會覺得追求以前那些目標是不行的。

再者,在我們能見的快樂之外還有更好的快樂,但我們並不知道。因為不知道,所以才會覺得只要現在這種快樂就行。然而,只要我們知道有更好的快樂,就會覺得自己現在的想法不行。以下這個例子我並不很懂,但我曾聽說住在不民主國家的人,只要得到一點點自由就覺得行了;然而,若他後來離開本來的國家,長期住在民主國家裡,感受到在那裡生活的寬廣與自由,之後再回到本來的國家,很多人心裡就會覺得這樣不行,強烈地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不自由。

剛才講到關於「苦應知」的內容其實很簡略,說實在的,這部份要談的內容其實很多。聖座嘉瓦仁波切曾說,世界排名第二還是第三富有的人去見他,當時的時間比較充裕,這位富人把他內心遇到的困難向聖座傾吐。聖座在跟他談話的過程裡,教了他一些思惟方法。後來這位富人託人跟聖座說,他因為聖座的教導而變得比較快樂。身體健康、又如此富有的人依然會遇到困難,由此可知人生光有財富、健康與名聲等並不足夠。

隨著聖座出國講法,聖座的想法漸漸受到重視。以前只有政治人物、科學家以及人生遇到困境的人會注意聖座說了些什麼;後來,那些富裕的人也組成一個小團體來向聖座請益。其中一個原因,也許與下列這個例子有關吧。

從前有位非常富有的印度國王要建造一座皇宮。他找了最有名的工匠、不惜重金打造了一座完美到找不到任何缺點的皇宮。完工之後,他開放皇宮,任何人都可以進來參觀並歡迎大家提出批評。很多人去參觀,但由於建造得非常完美,不論從任何角度都無法找出任何缺點。有一天,一個衣衫襤褸的實修者也來參觀,看完之後他走出皇宮,見到了國王。他算是個稀客,一般而言實修者不會來參觀皇宮,所以國王特地等著問他:「如何?我造的這座皇宮有缺點嗎?」實修者說:「這皇宮造得很好,就只有兩個缺點,所以算是很不錯的皇宮。」開放參觀至今,從來沒有人提出皇宮的任何缺點,所以國王感到很奇怪,問道:「哪兩個缺點?」實修者說:「我反問你兩個問題。第一,你能永遠住在皇宮裡嗎?第二,這皇宮能永遠存在嗎?若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它們就是這皇宮的兩個缺點。」

輪迴中任何的安樂都有無常的過失。在談到「苦應知」時,也會包括這部份的內容。更仔細的內容,也許以後會再說到;此外,之前曾講過的四聖諦課程裡也有講過,各位也可以自行參閱。

摘自:《2016四諦概說》第二講2016.12.17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