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度的實修,都是依於有情而來。然而,對畜牲或愚笨的人而言,給他金子與給他石頭,他的感受都一樣,因為他不知道金子的價值;同樣地,若不知道布施等六度的價值,對這樣的人說「依於有情可以實修布施等六度」,他不會因此對有情產生親近感。所以,若要在心裡真正生起「依於有情可以實修布施等六度」這種想法,必須先清楚每一度的利益,在心中生起定解、設法相信。經過這樣的思惟後,講到六度,才會覺得它們非常重要。之後進一步再想:如果沒有其他的有情就無法實修六度,若無法實修六度,就無法獲得那些利益。至此才能生起有情很重要珍貴的想法。

實修六度可以得到極大的利益,然而,以布施來說,若沒有有情就沒有可以布施的對象,就沒有能獲得布施利益的基礎。在龍樹菩薩的那本轉述《流水經》的論著裡寫道,若沒有有情,要對誰修悲心?要對誰生起慈心?沒有受苦的有情,就無法生起悲心;無法生起悲心,就無法獲得依於悲心而能得到的種種利益。所以,正在受苦的這些有情,是他們讓我生起悲心。

「讓我生起悲心」是什麼意思?在判斷什麼是因時,我們用的思考方式是:若有A才會有果,若沒有A就不會有果,則A就被稱為因。同樣地,若有A就能生起悲心,沒有A則不能生起悲心,此時就會說A是悲心的因。

打從學佛開始,我們就經常聽到悲心二字,也經常聽說悲心的利益,因此,我們應該多少覺得悲心是重要珍貴的;同樣地,我們應該也覺得菩提心、慈心很重要。但是,對於「若有有情,才能生起悲心;若沒有有情,就不能生起悲心,所以有情是悲心的因」一事,以我來說,雖然我能照樣覆述這句話,但內心並沒有感受。我只對悲心很重要有一點感受,但對於「若沒有有情也就沒有悲心,若有有情才有悲心,所以有情是悲心的因」這段話,我只會口頭稱是,但心裡並沒有「有情很珍貴」的想法。

雖然在書裡看過,也解釋給別人聽,但心裡沒有感受。這種結果,是因為我沒有好好思惟與觀修。但是有一次,就那麼一次,我在行走間思考這件事情時,心裡終於產生一點點「對啊!有情是讓我生起悲心的人」這種感受。但在這之前,為什麼我一直沒有感受呢?就像剛才說的,主要原因應該是無法觀修造成的結果。我只是偶爾看看經書,但沒有觀修。再者,心要能好好思惟,需要福德資糧做為後盾。此外,那時我思惟了一個喻,這個喻幫了我的忙。

這個喻是一個認識的人講給我聽的。有些家庭主婦因為孩子的行為惡劣、到處闖禍,怎麼都講不聽,於是忍不住說:「這孩子真是要讓我死掉了!這孩子要讓我發瘋了!」若以現代人的話來說,應該可以換成「他讓我血壓飆高了!」但是,再仔細想想,孩子在做這些壞行為時,並沒有想要讓媽媽血壓高、故意要讓媽媽擔心,但媽媽因此而擔心、血壓飆高,所以才會說「讓我血壓高」、「讓我擔心得要死」。若是如此,那麼同樣地,遭逢困難的有情,他的確是讓我生起悲心的人。有情是讓我生起慈心、悲心、菩提心的人。

各方面條件都還不錯的人,即使遇到一點困難,由於身邊可以運用的資源多,比較容易找到人幫忙,再困難也不致於太窘迫無助;但是本身情況很差,又遇到大困境,非常困頓又沒有奧援,此時若有人伸出援手,就算他幫得不多,但對我們而言,他就是非常特別的人,就算只給我們一頓粗食,也會讓我們感念萬分。同樣地,當自己的修行好到某個程度時,一切有情都是讓我們生起悲心的人,因為一切有情都有煩惱,都有行苦,所以他們都能讓我們生起悲心。但我們現在程度還太差,一切有情還無法都成為我們生起悲心的緣,此時,只有那些正在受著苦苦的有情,才能讓我們這種程度不好的人生起悲心。這樣說來,他們就像是在我們舉目無親、跌落人生谷底時,賜給我們一頓飯吃的大恩人。

之前說過,悲心是如意寶。若你對這句話真的有體會,想到「讓我生起悲心的人」,你的感受應該也會大不相同。總體而言是一切有情,特別是現在遇到困難、正在受苦的有情,他們是我最大的施主!他們是讓我生起悲心、賜予我悲心的人,所以,他們是讓我獲得由悲心而來的一切安樂的大恩人。

某位長輩若要送自己房子,有兩種送法,一種是直接送房子,另一種是提供能買到房子的錢。慈悲菩提心與布施持戒等六度,就像是能買到佛果位的錢,誰給我這些,就等於是給我佛果位。所以,就像《如意牟尼夢語》第二十八偈說的「故如本尊與上師,於有情眾應依止」,有情就像上師、本尊一樣。這些道理若真能入心,在你眼中的有情,真的就如同上師與本尊一般,有情是真正能給予我們成就悉地的本尊。

被佛教徒視為最珍貴重要的是佛,被佛視為最重要的則是有情。能給予我們一切安樂的慈悲菩提心,是依於有情而產生的;本尊天被看得那麼重要,是因為依於本尊天可以使我們心續產生功德,產生菩提心、證空慧,而這些功德產生的根本依舊是有情。由此可知,從佛教的角度來看,有情就是我們的稀有至寶。

若沒有有情,尤其是傷害自己的有情,就沒有修忍辱的對象;若沒有修忍辱,就得不到依於修忍辱而來的利益。同樣地,若沒有有情,又要為誰精進?這樣一來,就無法獲得依於精進而來的利益。

有人打自己一巴掌,你要如何運用這個事件,就看你想要獲得的是什麼。若運用它起瞋心,並還手打對方一巴掌,這種反應就實際的效果來說,表示你想要更多的傷害。如果換一種方式,運用這個事件修忍辱,被打一巴掌時,心裡知道修忍辱的機會來了,並且去修忍辱,很多罪業會因此淨除。未來在數千、數萬、數十萬年間讓自己受苦的許多罪業,就會因此淨除。挨一個巴掌,未來就不用長時間受苦。這樣說來,他給我的這一巴掌,是幫助我免去數千萬年痛苦的方法。我想,若菩薩看到自己打某人一巴掌,某人會趁機好好修忍辱,這位菩薩真的很可能會去打某人一巴掌喔!哈哈!為了讓這位有情避免數千數萬年的惡趣苦,菩薩很可能會這樣做呢!

不管對方有沒有想要幫助我,但他幫了我是事實。這樣說來,雖然表面上我似乎被傷害,但實際上我是被幫助了。就像醫生救治病人時會用手術刀割開患者的身體,病人會因此疼痛好幾個月,但病人會把醫生當成大恩人,因為醫生用這個方式幫助病人消除更大的痛苦。同樣地,某人打我一巴掌,就像醫生為我治病一樣!生了重病去看醫生,醫生幫我們開刀治療,痊癒之後,見到醫生我們會非常高興地向醫生道謝。說實在的,我們其實也沒有白白受恩,有付了不少醫藥費,但因為知道靠醫生才能痊癒,所以我們會很真心地向醫生道謝。同樣地,真正相信業果道理的人,在被人打一巴掌時,他可能會說:「哎呀!我因此可以少受十萬年的苦!太好了!」接著他會再把另一邊臉湊過去說:「麻煩你幫幫忙,再讓我少受十萬年的苦吧!」不過對方可能會以為自己遇到瘋子而慌忙逃走,哈哈!從某方面來說,這種忙連佛菩薩都幫不上,只有傷害你的有情才能幫得上這種忙!

《入行論》裡說,若依於修忍辱能獲得轉輪聖王的果報,則我們應該要向傷害我們的有情好好道謝。如果有人搶走自己價值數十萬元的財產,我們應該會很生氣;但是,這些財產被拿走後,若我們得到的補償是轉輪聖王的果位,真該好好向拿走財產的人道謝才對。

《甘珠爾》ཕ部裡的《龍王大海請問經》,談到六種神通分別從何而來時說到,在其他有情對自己說粗惡語時,若可以甘心承受,未來會成辦天耳通;別人派工作給你,若你能夠心甘情願地應允,未來會成辦神足通。若有天耳通,再遠的聲音都能聽得到,若天耳通的能力夠好,則佛與菩薩在其他剎土說的法,你都能聽到。

有情是我們的大施主,從以前開始就一直賜給我們好多寶貝,直到現在,他們依舊繼續在給。乞丐不斷地給我們布施的果報,一切有情不斷地給我們持戒的果報,傷害我們的有情一直在給我們修忍辱的果報。雖然他們一直給,但我們沒有獲得這些果報,因為我們沒有拿。這就好比有人要給我們一塊黃金,但我們以為那是石頭而不肯拿。然而,真正明白這種道理的人,會覺得一切有情都是在幫助自己成佛的人。

既然一切有情都在幫助自己,都是成佛的順緣,哪來的作障者和違緣呢?佛與菩薩當然不必說,在你眼中,若連一切有情都在幫助你成佛,你將會成為任何時候都很快樂的人。一般來說,當障礙違緣發生時,可以用一些方法去阻擋,但現在說的這個概念,是把違緣轉為順緣的方法。比起遮除違緣,直接把它們轉為順緣不是更好嗎?

…摘自《2017如意牟尼夢語》第五講2017.11.9

此類別中更多的: « 絕不放棄大悲心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