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以下針對特別想要累積皈依數量的人,簡要介紹作法,首先說明皈依境。做這件事情時,不一定要觀修皈依境,只要想著皈依境真的就在面前,這樣就可以了,就算無法清晰觀想所緣與行相也沒有關係。若要做清晰的觀想,由於有幾種不同的觀想內容,各位只要選擇你最相應的方法去觀修就可以了,沒有一定非如何不可。

以下根據甘丹耳傳教授說明觀想皈依境的方法。觀想面前有棵如意樹,樹中央有一朵蓮花,蓮花上有一個非常廣大的獅子座,其上有五個寶座,最中間寶座上的是導師怙主能仁,前方寶座上的是自己的根本上師,寶座周圍是與自己有直接法緣的師長,左方寶座上是文殊菩薩(從我們的方向看是右方),寶座周圍是深見派傳承祖師,右方寶座上是彌勒菩薩,寶座周圍是廣行派傳承祖師。後方寶座上是金剛持佛,寶座周圍是修行加持派傳承祖師。接下來的順序,依次是從無上瑜伽續開始的四續本尊、殊勝化身行相的佛、菩薩行相的菩薩、獨覺、聲聞、勇父、空行、護法。以上是一種觀想方法。

20170909若你習慣用觀修《上師供養法》時的資糧田,以它作為皈依境也可以。以下我按照現場在策秋林寺大殿裡的唐卡做說明。各位可以看到唐卡中間有一尊主尊,主尊前畫了三位上師,代表自己的根本上師與有直接法緣的上師。畫三位只是代表而已,你有多少位上師,都可以在此處觀想進來。觀想從主尊的心間放光,在光端處是自己的根本上師與有直接法緣的上師。

從主尊的心間朝左、右與後方放光。後方的位置有五個傳承,分別是集密、勝樂、大威德、噶當十六明點、甘丹耳傳。右邊是彌勒菩薩,在他周圍有無著菩薩、阿底峽尊者與種敦巴尊者。在他們下方有三群人,代表著噶當派三派即道次第派、教典派、口訣派的傳承祖師。再下一層以宗大師為主,代表著噶當新派所有的傳承祖師。

右與左分別代表方便與智慧。右邊彌勒菩薩代表的是方便,由於方便展示的意義以菩提心為主,所以放在右邊;左邊是文殊菩薩,在他周圍有龍樹菩薩等直到種敦巴尊者為止的傳承祖師圍繞。其他的部份雖然在位置上有左右的區分,但內容都一樣,都有噶當三派的傳承祖師,再下一層也一樣。至此,所有的傳承已融合在一起。

在這個資糧田中,上師分為五個部份:主尊、右邊、左邊、上方與前方的根本上師。接著,若做得到,就連同壇城一起觀想;若沒有辦法,觀想主要的部份就好,包括集密、勝樂、大威德、噶當十六明點的主尊共四位。這四位中,大部份的人都是觀想集密,也有人觀想大威德,這是一層,接著下一層是依次是瑜伽續、行續、事續與具殊勝化身行相的佛。如此,佛寶分為五部份。接著是菩薩、獨覺、聲聞、勇父空行、護法,如此僧寶也有五部份。進行到此可知,剛才講的每一類都有五部份,資糧田最主要的上師的部份分五:中央有一個寶座,前後左右四方各有一個;佛寶分為五個部份(四續主尊、具殊勝化身行相的佛),僧寶也是五個部份(菩薩、獨覺、聲聞、勇父空行、護法)。上述這些尊座心續中的正法,化現為在各尊面前的經函,代表的是法寶。

以上,觀想完皈依境之後,接著修皈依二因中的「怖畏」。至少要怖畏惡趣苦,接著要怖畏輪迴苦、怖畏所知障。而且,不只希望自己能離苦,同時希望眾生也都能離苦。要產生這種心,首先必須在自己身上思惟輪迴苦,之後去思惟一一有情在輪迴中受苦的狀況,在生起悲心的情況下,觀想自己與一切有情共同修皈依,把自己完全交付給面前皈依境的佛法僧三寶,從現在開始,到未成佛之間,與一切有情一起皈依三寶。

皈依其實就是把自己交付出去。在這個概念下,其實每個有情都有皈依,只是皈依的對象不一樣。小孩子大部份都皈依媽媽,只要媽媽在就覺得安心,媽媽一不在身邊就覺得緊張。從小經常被媽媽抱在懷裡、睡在媽媽身邊,在充滿安全感的環境下養大的孩子比較勇敢,心也比較寬廣;長期跟媽媽分開、從小就經常處在緊張狀態的孩子,長大後比較容易緊張、膽小、心也比較狹隘。小的時候皈依媽媽,再長大一點,有些人皈依的對象換成手足、朋友,有些人在周圍找不到人可以依靠時會皈依天神、龍族,甚至會皈依樹木、石頭。為什麼連木石都有人皈依?因為一旦有了皈依的對象,心就會舒服安適;若少了對方,心裡就會不安不舒服。每個人都需要皈依,若找不到適合的對象,連木石都可能成為皈依的對境。

世間人為了獲得今生的安樂,做了各種各樣的事情,有些人去學校學習,知識是他皈依的對象;有些人皈依工作;有些人皈依某個目標,只要能完成那件事情就覺得安心,否則心裡就很不舒服。以金錢為例,只要身邊有點錢,他就覺得很安心,若完全沒有錢,口袋空空,他就覺得很不安,這種人內心深處皈依的對象是錢。

事實上,我們應該百分之百交付的對象是三寶才對。如果佛陀成為你皈依的對象,則你心裡只要一想到佛陀,就覺得自己有幫手,所以很安心;若做了與佛語相違的事,心裡就會覺得不安。如果法寶成為你皈依的對象,只要有機會學法修行,失去任何其他的事你都不會太在意;若沒有機會學法修行,就算擁有其他的一切,你都覺得少了什麼。不過,要產生皈依法的心,必須知道學法修行的益處,否則不會有這種反應。

再回到加行六法。《安樂道論》中有說,觀想皈依境時,要連同皈依的因一起在心中清楚現起,這段內容是:「我與一切如母有情無始迄今,已然蒙受了總的輪迴苦,尤其蒙受了各種三惡道苦,這些痛苦的深度邊際實難現為測知;而今,值此獲致難得、得而義大的特別人身之際,若不勵力取證斷除一切輪迴苦的最勝解脫--上師佛果位,則勢必繼續蒙受總的輪迴苦,甚或必將蒙受任何一種的三惡道苦。而能夠由彼諸苦中予 以救拔出來的,唯有眼前端坐的上師、三寶;我為了一切如母有情的義利,必須取證無上正等正覺,故由內心深處至誠地皈依上師、三寶。」如此思惟,就把皈依二因完整地包括在裡面了。修皈依時若能這樣唸誦,對內心的幫助應該會比較大。

…開示日期:2007.5.3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