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對格魯派論典非常熟悉的人,會覺得聖座精通格魯派論典;對寧瑪派論典很熟的人,與聖座談話後會覺得,雖然聖座常講格魯派的論典,但他本人一定是把大部份時間都投入在學習寧瑪派的論典上。不只各宗派的佛教徒,其他領域的專家也都有同樣的感受,例如科學家認為聖座是一位科學專家,政治家覺得聖座在政治上很在行。總之,各領域的專家們,都覺得聖座是他們各自領域的專家。

那些離世索居、全心全意實修的閉關者,有些人經常可以直接向聖座請益。這些傾全力修行的人,他們本身的證量已經很高,遇到修行瓶頸,幾乎沒有可以向上請益的人,所以他們直接向嘉瓦仁波切請益。聖座會指導他們說:「修行中遇到這種情況,就如此處理。我自己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就是這樣做,所以它是有效的方法。」這些人聽了之後,會覺得聖座雖然經常在世界各地奔波,但他一定是把能用的時間都用在實修上。

讀書人覺得聖座是博覽群書的智者,實修者覺得聖座是全力修行的正士夫,管理者覺得聖座是非常擅長管理的人。別的不說,以三大寺來講,制定規矩是為了維護佛陀教法,但是僧眾既多,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看法與需要,加上這些人都很喜歡用理路辯論,所以每個規矩從制定到執行,都不是容易的事。聖座一一解釋制定這些規矩的原由,大家也因此心服口服。目前為止,三大寺每一條規定,每一個學習制度的訂定,都是依著嘉瓦仁波切的想法進行。

不只寺院裡僧人的學習與生活,連在家人的日常生活、經商方式,聖座也會講他的看法,教導民眾相關的學處。有一次,聖座與一位在家人講到賣毛衣的事情,那位商人聽了之後忍不住問道:「您一定親自到毛衣工廠看過,親自到過我們賣毛衣的地方吧?」若分別從每個人看到的面向來說,大家對聖座的看法不盡相同;但如果把這些不同的看法統整起來,應該會感到很訝異,一個人如何同時做到這一切?

稍微了解一點空性、對菩提心有勝解信、略有實修經驗的人,會知道聖座是一位對菩提心有體驗,而且已經生起證空慧的人;看在修習咒乘者的眼中,聖座在咒乘瑜伽的實修上,是一位安住於很高程度三摩地的人,而且也是一位可以利用死亡的時刻,靠著咒乘道即生成佛的人。有能力這樣看聖座的人,其實已經很不簡單了,這種人在近代依然存在。他們雖然還沒有能力把聖座看成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也就是說,在他們眼中,聖座並不是一位已經成佛者,但他們已經有能力看得到聖座是一位在今生就能成佛的人。要能這樣看聖座其實很不容易,首先自己必須完全理解顯乘與咒乘的全部內容,而且生起一點體驗,在自己修行遇到困難、有機會直接跟聖座請益時,就會有這種感受。

前一世林仁波切圓寂時,安住死亡光明十三天,展現出依著咒乘道路在今生成佛的行相。那些真正了解咒乘道路的人,會覺得在林仁波切之後,嘉瓦仁波切將是下一位循著這條道路、示現即生成佛典範的人。

聖座也有三摩地的證量,偶爾從他的口中,會透露一點他至少有一般三摩地成就的訊息。三摩地的層次很多,即便只從一般的層次來說,以聖座的狀況,能獲得這種成就都很令人驚奇。

一般來說,一個性格穩定、清淨持戒、很少與人來往、住在僻靜處、知道修行方法的人,只要真正照著修,就可以生起三摩地。雖然不容易,真正獲得證量的人也很少,但基本上只要具備上述那些條件,便能產生三摩地的證量。然而,聖座的生活非常忙碌、排滿了各種行程,在這樣的狀態下還能成辦三摩地,就不是凡夫可以做到的事。

聖座要做的事情很多,從佛陀教法的弘揚、西藏事務的責任、世界和平的宣揚,甚至對每一個眾生,他都會負起他應負的責任;尤其,如果你是個做了一點利他事業、對於弘揚教法付出一點心力、或者稍微算得上努力修行的人,他都會非常看重你,把你的事看成是他自己的事。聖座要做的事這麼多,應該會佔據他很多心思,在這樣的狀況下,竟然還能成辦穩定的三摩地,學過《中觀》、《現觀》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樣的人絕非凡夫。

聖座分別給予不同的有情最適切的幫助。對鈍根或初學佛法的人,聖座幫助他們從獲得內心的平靜開始,漸漸增長對業果的信心、獲得更好的來生;對根器中等的人,聖座透過他個人實修的經驗,幫助他們理解什麼是無我與菩提心。嘉瓦仁波切做的這些事,在近代沒有任何一人能做得到;若以所化機數量的多寡來看,應該也是史無前例的。

這樣說來,即便只與聖座結下法緣,都是福緣具足之人。然而,想要挑毛病的人,還是看得到聖座的過失。例如,有些對英文有興趣、並認為只要學會英文就可以很神氣的人,當嘉瓦仁波切用英文講經時,他們會用挑剔的心態聽經,只要一覺得聖座用詞不對,便馬上出口批評。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