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三、萬法存在的方式

萬法存在的方式只有兩種:以勝義的方式存在、以名言的方式存在。名言指的是計該法之心,或說想著「該法是此」的心。上述這段話,若用另一種方式解釋則是:萬法存在的方式,要不就是從「對境」的方面存在(4),要不就是因為心的緣故而存在 。只有這兩種可能,沒有第三種。

如果萬法是從對境的方面存在,那麼去境上找,就應該找得到才對。今天聖座在講經的時候,引用偈誦舉了一個陽焰的例子,這段偈頌是「陽焰設是水,云何近不見」。天氣很熱的時候,我們會看到遠方好像有水的樣子,如果那裡真的有水,那麼,站在那位置旁邊的人,應該可以看得到水;或者自己走過去,到了那個地方,應該可以看得到水。但是,站在旁邊的人看不到水,自己也只有遠看時才看到水,走近看就看不到。這表示剛才看到的水,並不是從對境那方面成立的。

同樣的,如果桌子是從它自己方面成立的話,那麼不管我從遠處看它,或是靠近看它,甚至進到桌子內部尋找,把桌子的每個支分都找一遍,應該要能夠找得到才對。然而找不到,這就證明桌子不是從對境那方面成立的。

正因為存在的方式只有兩種,而「從對境方面存在」與正理相違。如果從對境那方面存在,去找就應該找得到,但是找不到,所以說「從對境方面存在」並不合理。既然不是從對境方面存在,但存在又是確定的。這樣一來,存在的方式除了「因為心的緣故而存在」,就沒有其他的可能了。

以上內容,聖座今天做了很清楚的說明,此外宗喀巴大師在《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中亦有清楚的說明。雖然聖座今天並沒有引述《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但所講的意義完全相同。

這麼一來,我們再回到剛才講的「觀待於名言分別心」。萬法存在的方式是由名言分別心而有,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萬法的存在,必須依賴名言分別心。

四、區分「有」與「有自性」

可是,一講「有」,我們的心就會認為它是「有自性」。無始以來我們一直把「有」與「有自性」混為一談,長時串習成為很深的習慣,一講到「有」就會認為它是「有自性」;一講到「無自性」,就會覺得是「無」。於是,對於「有,但是無自性」難以接受。

就像剛才講的,若從自己方面而有,與正理相違;若是名言無,又與我們的經驗相違。若把兩者結合起來,就會變成除了「依賴於名言分別心」這種存在方法外,沒有其他的可能。我們要這樣去串習,讓我們的心朝這個認識養成習慣。一旦習慣了,總有一天我們的心會接納這個觀念,而能夠說「無自性,但是有」。當你的心真正能接受這個觀念時,才算是真正達到中觀見地。否則,只是「找而找不到」並非難以理解的觀念,而且,只停在這個層次,也算不上是中觀見地。

無論什麼法,都只是內心的顯現而已,只是以心去安立的而已 ,就好像剛才舉的把花繩誤認為蛇的例子一樣,你所能指陳的蛇,除了在你心裡顯現的蛇之外,事實上,或說從對境上來說,並沒有一個給予你蛇的行相者。同樣的,一切有為法都是如此。你說的這裡有、那裡沒有,所有你講的一切,要指,除了指向你心裡的顯現外,完全無法指出一個從它那方面成立的對境。

然而,如果一切法都不是從它自己方面成立,那又要如何區分某些法存在、某些法不存在?要做這個判斷,就要用到聖座今天講到的「名言有的三項特質」。只有具備這三項特質者,我們就可以斷定它「有」;反之,則是沒有、不存在。

以上內容,我覺得非常重要。我並不是一個大格西,但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在學習上。後來,當我的心快要對上述內容產生一點理解時,回想起很多年以前老師對我們講「無自性,但是有」這些話,深覺師恩深重。即便老師只是要我們跟著他覆誦「無自性,但是有」,我都覺得他對我有無比的大恩,都是給予我重要教導、賜予我極大幫助的恩師。因為心裡有這種想法,所以,今天花了時間跟大家稍微解釋「無自性,但是有」的意思。

因為我感覺到它們非常重要,所以我想,若能了解甚至證得「無自性,但是有」的道理,這當然很棒;然而,即便師長沒有教我別的,只單純地要求我跟著他唸一遍「無自性,但是有」這幾個字,這樣的師長,都是我生命中的大恩人。當然,即便只是如此亦有大恩,我也是直到後來才知道。不過這樣講來,我好像有一點點在說自己似乎有一點懂得什麼是「無自性,但是有」的樣子,哈哈!

有能力把「無自性」與「有」這兩方結合在一起,真正掌握其中的內涵,才能正確地安立世俗與勝義二諦,否則會有安立一者、便無法安立另一者的危險。在基的階段,如果能夠完全接納「二諦」的道理,依此修道之時,才有辦法真正兼顧「大悲心」與「證得無自性的智慧」兩者,雙運而修。否則,一旦講無自性,就沒有辦法生起大悲心,例如,若你覺得有情根本不存在、有情受的苦也不存在,要如何生起大悲心?反之,當你想著有情在受苦,必須幫助有情離苦,但你的心裡卻認為有自性,就無證得無自性的智慧。

所以,在基的階段若能正確掌握二諦的內涵,在道的階段就能以方便與智慧雙運而修;如此一來,在果的階段獲得的就會是佛的法色二身。

「基之二諦,道之方便與智慧,果之法色二身」,短短的幾句話,統攝了整個大乘佛典的精華。若不能真正認識剛才所講的基二諦,接下來的道與果也就完全無法成辦,所以二諦非常重要。

…出自:《2009華人請法團析釋》第二講

4.以「勝義」方式存在,即「從境的方面存在」;以「名言」方式存在,即以世俗的方式或說「從有境的方面存在」。…辯經學院 昆秋汪杜格西

5.註:此處老師所說的內容,皆是中觀應成派的觀點。


« Prev 2/2 Next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