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問:您舉的繩子與蛇的例子,我認為兩者都會被觀察真實性的理智傷害,但您似乎認為不會。那麼請問到底什麼是「世俗有」?什麼是有?什麼是沒有?

答:觀擇真實性的理智,無法傷害「蛇存在」一事,它只會傷害到「蛇有自性」一事。雖然尋找蛇的自性時找不到,但這個「找不到」無法推翻「蛇存在」,它只會把「蛇有自性」這件事情推翻掉。這兩者必須要區分。

例如,有兩個人,一個眼力很好,另一個眼力不好。現在讓這兩個人在有點漆黑的地方找一個小東西,如果眼力很好的那個人,在小心又仔細地尋找後,還是找不到的話,就可以確定該處沒有這個東西;但是那個眼力不好、只看得到大東西的人,即便他很仔細找過而沒找到,我們無法因此確認那個東西不存在。

那個眼力很好的人,再小的東西他都看得見,只要有,他就一定找得到;只要他找不到,我們就可以確定那東西不存在;反之,那個只看得到大東西、眼力很差的人,當他去找而沒找到時,無法依此判斷那東西不在,因為,即使那東西在,他也不一定找得到。

同樣的,如果有自性、如果該法從它那方面存在,尋找就應該找得到。若自性存在於該法上,那麼,在該法上找,就應該要找得到。正因為去找而找不到,所以可以確定「沒有自性」。但如果有的方式不是如此,不是從它那方面存在,只是「僅在顯現中有」,那麼去尋找就不必找得到,因為它只是在不加觀擇的狀況下存在,只是在內心的顯現上存在而已。既然如此,找,就不必找得到。

對於尋找就必須找得到的法,若尋找而找不到,就足以證明它不存在;但是,對於尋找不必找得到的法,若尋找而找不到,仍無法排除它存在的可能性。前者就像剛才講的眼力好的例子;後者就像眼力不好的例子。如果某個東西存在,那個眼力好的人去找就必須找得到,若他找不到,就表示那東西不存在;然而,對那個眼力不好的人,由於他眼力不好,所以去找就不一定找得到,若他沒找到,也不表示那東西一定不在。由上可知,「找而找不到」只能推翻「有自性」,但無法推翻「只是顯現而有」。

問:能否可以各舉一例,說明被與不被「觀擇真實性的理智推翻」?

答:不被觀擇真實性理智推翻的例子是「把花繩誤認為蛇(2) 」,它符合第一、三項特質,但不符合第二項特質。會被觀擇真實性理智推翻的例子是「諦實成立」,它符合第一、二項特質,但不符合第三項特質。

不過,聖座在講經時用的不是「諦實成立」的例子,而是用「阿賴耶識」。但此處若用這個例子說明,恐怕會更麻煩,所以我就用「諦實成立」來講。

問:觀擇真實性的理智,不是高於觀擇名言的理智嗎?剛才舉例中說,「花繩是蛇」不能被觀擇真實性的理智推翻,這一點我還是不太懂。如果它不被尋找真實性的理智所違害,它應該是勝義,應該是究竟實相。這樣聽來似乎變成,在究竟實相裡不違害的東西,反而在名言上是違害的。這樣不是很奇怪嗎?

答:你說「觀擇真實性的理智,高於觀擇名言的理智」,這句話我不認同。世俗諦與勝義諦二者同樣重要,完全沒有輕重之別,它們的存在方式完全一模一樣(3)。若把此二者的存在方式看成有一些差別都不行。

祖師大德說過,必須非常重視名言上的存在方式。再者,若我們以「觀擇真實性的理智,可以斷除掉所有煩惱」為理由,而忽視「觀擇名言的理智」,等於把方便分的菩提心、大悲心等實修拋在腦後。所以,「觀擇真實性的理智」與「觀擇名言的理智」沒有輕重之別,其重要性是完全一樣的。

問:我想問的是為什麼「花繩是蛇」不被觀察真實性的理智推翻?

答:花繩不是蛇,因為花繩並沒有蛇的作用,這個認識沒有錯;同樣的,當我們指著繩,想著「這是繩不是蛇」的心也是量識,是正確的心。但是,此時我們並沒有在尋找真實性。也就是說,當我們在討論「花繩是不是蛇」時,我們只是在討論「在名言上,有沒有弄錯」而已,是從「顯現的情況」在討論,而不是「真實的、究竟的情況」(4)。假如此時你的問題是:「被我稱為『蛇』的,我在指的究竟是哪裡呢?」為了解答這個疑問而進一步尋找,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不論在花繩或蛇上,都找不到蛇的自性。

「是蛇、不是繩」的區分,只是在名言上區分。若從勝義的角度看,連蛇上也沒有蛇。雖然把花繩看成蛇是錯的,但它之所以被斷定為錯,是因為它被另一個名言量推翻,而不是因為被觀擇真實性的理智推翻。

…出自:《2009華人請法團析釋》第二講

2.要能推翻,必須是在「執持方式正相違」的狀況下才行。這個誤認,沒有辦法被觀擇真實性的理智給推翻,原因是什麼呢?觀擇真實性的理智,即成立真實性、遮破諦實成立的理智。這種理智之所以無法推翻「把花繩誤認為蛇」,是因為在講的並未涉及「是否諦實成立」,因此無法形成正相違,就無法推翻之。不過,這個誤認可以被其他的名言量推翻,因為「花繩不是蛇」與「花繩是蛇」,在執持方式上正相違。…辯經學院 昆秋汪杜格西

3.此話意指世俗諦與勝義諦在名言上存在的情況是一樣的,所以重要性完全相同。…辯經學院 昆秋汪杜格西

4.註:因為在討論「花繩是不是蛇」時,我們是針對其「顯現的情況」在討論,所以被運用的是「名言量」而不是「觀擇真如的理智」。既然觀擇真如的理智在此時派不上用場,所以,它也就無法對「花繩是蛇」一事提出任何反駁。(此與前述附註中汪杜格西說的「不在觀擇真如理智的管轄範圍內」的意思相同。)


« Prev 2/2 Next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