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釋迦牟尼佛與不動如來,他們兩位過去在菩薩位時的想法有點不一樣。不動菩薩的想法是:自己先去努力,就像《不動如來會》第一品描述的那樣,他非常精進地成辦各種因與資糧,依此而成辦一個圓滿的剎土。然後,只要有情投生到這個剎土,則無論他們希求的是解脫或佛果,都一定會如願成辦。在成辦這個淨土的同時,不動菩薩也希望,只要這個淨土一成辦,安住於每個不淨剎土的佛,都會對各自的所化機開示我們現在講的內容,包括:介紹不動如來剎土的種種、投生到那裡的好處、投生到那裡的因是什麼。無論諸佛是住世或涅槃,都希望他們能夠跟眾生說明如何累積投生妙喜淨土的因,讓大家能夠投生到妙喜淨土來。只要能來,由於這裡具足了一切順緣、淨除了一切違緣,所以大家一定都會不由自主、自自然然地獲得解脫與成佛的果位。不動菩薩內心有這樣的想法,也為了這些想法能夠成真,他把所有該成辦的因與資糧都成辦了。現在,他的祈願已經成真。

而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想法是,他就在這暴惡眾生居住的不淨剎土示現成佛事業,使得未解脫的眾生得以解脫。《悲華經》有詳細說明當初釋迦牟尼佛發的五百大願。

不動如來當初的發願成辦了,釋迦牟尼佛當初的發願也成辦了。講到這裡,我想到:世尊的五百大願中,有一個願是「願未來,凡追隨我學佛出家者,都不會受到衣食匱乏之苦」。所以,即使某個地方發生了嚴重的飢荒,也沒有任何一個出家人因此死亡。當年,三大寺的僧人剛從西藏流亡到印度,那時大家只能靠著有限的幾畝田維生。後來陸續又來了很多新的僧人想要加入,到底要不要收?要不要設限呢?三大寺當時為此開會討論。那時,有位師長唸了《悲華經》裡佛陀當年發的這個願,然後說:「僧人來多少就應該收多少!因為佛陀說過,出家人就算再貧困也不會因此餓死。」但是,肩負僧眾生活責任的寺院管家舉手反對,他說:「保證不會餓死的出家人,必須是像密勒日巴尊者那樣完全捨棄今生的人才行。」當年會議最後決定不設限,僧人只要來就都收。到目前為止,生活不但沒有過不下去,順緣反而愈來愈多。當然,從看得見的表象來說,我們可以分析這種結果分別來自於哪些原因;但是,就看不到的情況來說,這種結果應該是佛陀當年的願力在發揮作用。

在達蘭沙拉有一位離世修行的出家人,他後來獲得蠻高的密乘證量。有一次閉關時,他的食物都吃完了,但因為那時實修的狀況很不錯,他捨不得為了食物而中斷修行,所以就留在關房裡繼續觀修。就這樣又過了三、四天,在觀修時,他覺得有點想睡,就在半睡半醒之間,他似乎夢到有幾位女子送食物過來,他吃下這些食物,然後就醒了。此時,不只身體感覺到飽餐一頓後特有的舒適,還打了一個飽嗝。雖然這似乎是件小事,但是他說:「從此之後,我深深相信,只要自己這方面沒有做錯,把該做的都做了,佛陀絕不會欺誑我們。」

繼續看文。佛陀說:「不動如來成佛時,三千大千世間所有的眾生無論有沒有神通,大家都見到不動如來。這也是他過去的願力造成的。」又說:「其他如來在示現成佛時,天魔都會想去障礙他們,並且也付諸行動,但這種情況沒有發生在不動如來身上。這也是他過去的願力造成的。」佛陀對舍利弗說:「不動如來成佛時,無數天人以天界的資具供養不動如來,這些供物在虛空中聚集成為一個大傘蓋。這也是他過去的願力造成的。」

佛陀說:「不動如來示現成佛時,他身上放出的光芒,遮蔽了一切日月與天人的光芒,充滿整個三千大千世界。這也是他過去的願力造成的。」這種光既然強到連日月的光芒都能遮蔽,人們會不會因為光太亮而無法見到不動如來,就像我們無法直視太陽一樣呢?不會。在另一部經典中說到,佛陀有一種光,透過這種光的照射,有情會得到佛的加持,不但能見得到佛,眼睛也不會受傷。

舍利弗對佛陀說:「不動如來以前行菩薩道時,許下了特別的祈願,披上了大甲胄,為了安置無量有情於無上菩提,他把所有累積的善根全數回向,希望能成辦一個非常圓滿的佛國淨土,以此來成辦有情的義利。不動如來當初的回向與祈願,現在成辦了,真是太驚奇了。」佛陀說:「的確。事實正如你所說。」經文裡提到「無可計數」與「無可言說」,它們不是無法計算的意思,而是兩個數量單位,只是很少用。

……第三講2010.9.18


« Prev 2/2 Next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