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三)有菩提心輔助,證空慧才能消除所知障

六度中,布施、持戒與忍辱是成就佛色身的因;靜慮與般若是成就佛法身的因,精進則是共通兩者之因。成就佛的法身,意思是完全淨除煩惱與煩惱留下的習氣即所知障,或說完全消除所有的過失,這種結果主要是證空慧的功勞。消除過失這部份的工作,主要由證空慧負責。然而,聲緣阿羅漢雖然現證空性,即使多劫安住於空性中,也無法斷除所知障。必須要有菩提心的幫忙,證空慧才有辦法斷除所知障。

這也是為什麼佛經說「菩提心如金剛」。佛經裡分別在三種不同的地方出現過這種描述,其中一處是「因能洞徹空性之故」。讀到這裡,我想到一件事。我曾看過一則報導,但我不確定是不是事實。印度南方因為水源不足,所以經當會看到有人在鑽探地下水井。若地面下都是泥土還好,但有時會遇到石頭,那時就必須把石頭弄碎。我聽說,鑽探器的尖端有鑽石,但不知道是否真是如此。由於沒有比鑽石更堅硬的物質,所以鑽探器的鑽頭無論遇到什麼都不會損壞,可以無堅不摧地弄碎其他堅硬的物質。聽到這種說法時,我想到佛經裡的這句話「因能洞徹空性之故」。能進入空性之理的智慧,若它的鑽頭上少了菩提心,就無法完全洞徹空性。

關於這個道理,一般的解釋是,透過慈悲菩提心可以累積強大的福德資糧,若少了這個後盾,證空慧就沒有能力消除所知障。但我在想,除了這種解釋方法外,應該也可以透過心理的作用來解釋。有些修空性的人說,在生起出離心或利他心之後,配合這樣的心再去思惟空性,會產生很特別的覺受。否則,若只像科學家一樣直接去思惟空性,力道不夠大,也不會特別產生什麼的覺受。

經論說,最初證得見道位者不會是上界的有情,因為上界有情無法產生強大的厭離心。由此可知,不只是平常要有出離心,而且在正修的時候,在就要獲得見道位的那個時候,透過很強烈的出離心才能現證空性。同樣地,要斷除所知障,要讓智慧變得非常銳利,在那很直接的時刻裡,若能生起很強烈的慈悲心,透過這種心的力道,可以使證空慧產生能夠破除所知障的力道。我想,應該可以這樣類推的。

(四)即使八地菩薩也要繼續修菩提心

以上說明智慧也需要利他心來幫忙。此外,在《十地經》裡說,獲得八地時斷除煩惱,獲得可以長劫安住於空性的能力。八地菩薩不只完全離苦、獲得解脫,神通與預知能力等也都非常厲害。其實從初地開始,菩薩就已經有很強的神通與預知能力,隨著每增進一地,這種能力會百倍千倍地繼續增長,到了八地時當然就非常厲害了。對於已經這麼厲害的八地菩薩,佛陀對他們說:「你們要記得以前,在最初的時候,曾經生起要成辦一切有情義利的發心;再者,我身語意的圓滿、剎土的圓滿、佛光的圓滿,都是你們沒有的功德。為了擁有這些能力,你們要繼續努力。然而,這麼說並不是要你們拋掉證空慧,我要說的是,若不學習方便分,不在慈悲菩提心、六度等實修上努力,長劫安住在空性中的話,就無法獲得佛的色身,也就無法成辦有情的義利。你們現在尚未具備我擁有的這些功德,為此你們要生起精進心!」佛陀是如此地勸勉八地菩薩。

連已經有這麼大功德的八地菩薩,依舊需要修慈悲菩提心,必須實修布施、持戒、忍辱等六度,何況是我們?然而,有些人稍微生起一點三摩地,可以連續兩、三小時專一地安住在某個所緣境上,因此身體產生了輕安,並有一點預知能力,便覺得自己只要繼續這樣修就可以成佛,不必再做任何布施、持戒、忍辱等實修。說實在的,這種人與八地菩薩相比,差異有如天壤,佛對八地菩薩說要繼續修的內容,這種人卻說自己不必修了。我想,有這種主張的人,真的應該要好好再想一想才對。

(五)佛的無礙神通,是依於利他而成辦

上述提到的幾個特質,都是以慈悲菩提心為主,實修布施、持戒、忍辱等而成辦的。以下再略舉一二來說。之前概略提過,在《甘珠爾》ཕ།部,以及《華嚴經》裡都有說到,在看有情時,不以瞋心去看,而是透過慈悲心去看有情,可以成辦天眼通。一般而言神通能力是透過三摩地成辦的,但現在經典裡的用詞是「淨化行相」,意思應該是讓這能力變得更加精純。聲緣雖然也有神通與預知能力,但程度有限;菩薩在由一地升到另一地的過程裡,這些能力會隨之愈來愈好。

經典裡又說,甘心承受別人對自己說粗惡語,會淨化耳的行相(天耳通);遮止會傷害他人的心,包括慢心,可以成辦他心通;把做過的善業回施給有情,可以成辦宿命通;甘心接受他人交辦自己做事情,並且完成它,可以成辦神足通;在對他人說法、教導他人知識時,不刻意隱藏重要的關鍵,用利益對方的心毫不保留地跟對方說,可以成辦漏盡通。此外,給予有情光明,例如燈、燭等,可以成辦天眼通。由上可知,佛得到的無礙神通,都是依於利他而成辦的。

……第七講 2017.11.12


« Prev 2/2 Next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