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丁三、若無有情無法成辦實修六度等善,亦將因此無法獲得一切安樂,故有情是一切安樂之因

一、依有情才能實修布施與持戒

14.設若無彼諸有情,汝能為誰行布施,設若無彼諸有情,汝從何得攝律儀

實修六度可以得到極大的利益,然而,以布施來說,若沒有有情就沒有可以布施的對象,就沒有能獲得布施利益的基礎。在龍樹菩薩的那本轉述《流水經》的論著裡寫道,若沒有有情,要對誰修悲心?要對誰生起慈心?沒有受苦的有情,就無法生起悲心;無法生起悲心,就無法獲得依於悲心而能得到的種種利益。所以,正在受苦的這些有情,是他們讓我生起悲心。

「讓我生起悲心」是什麼意思?在判斷什麼是因時,我們用的思考方式是:若有A才會有果,若沒有A就不會有果,則A就被稱為因。同樣地,若有A就能生起悲心,沒有A則不能生起悲心,此時就會說A是悲心的因。

打從學佛開始,我們就經常聽到悲心二字,也經常聽說悲心的利益,因此,我們應該多少覺得悲心是重要珍貴的;同樣地,我們應該也覺得菩提心、慈心很重要。但是,對於「若有有情,才能生起悲心;若沒有有情,就不能生起悲心,所以有情是悲心的因」一事,以我來說,雖然我能照樣覆述這句話,但內心並沒有感受。我只對悲心很重要有一點感受,但對於「若沒有有情也就沒有悲心,若有有情才有悲心,所以有情是悲心的因」這段話,我只會口頭稱是,但心裡並沒有「有情很珍貴」的想法。

雖然在書裡看過,也解釋給別人聽,但心裡沒有感受。這種結果,是因為我沒有好好思惟與觀修。但是有一次,就那麼一次,我在行走間思考這件事情時,心裡終於產生一點點「對啊!有情是讓我生起悲心的人」這種感受。但在這之前,為什麼我一直沒有感受呢?就像剛才說的,主要原因應該是無法觀修造成的結果。我只是偶爾看看經書,但沒有觀修。再者,心要能好好思惟,需要福德資糧做為後盾。此外,那時我思惟了一個喻,這個喻幫了我的忙。

這個喻是一個認識的人講給我聽的。有些家庭主婦因為孩子的行為惡劣、到處闖禍,怎麼都講不聽,於是忍不住說:「這孩子真是要讓我死掉了!這孩子要讓我發瘋了!」若以現代人的話來說,應該可以換成「他讓我血壓飆高了!」但是,再仔細想想,孩子在做這些壞行為時,並沒有想要讓媽媽血壓高、故意要讓媽媽擔心,但媽媽因此而擔心、血壓飆高,所以才會說「讓我血壓高」、「讓我擔心得要死」。若是如此,那麼同樣地,遭逢困難的有情,他的確是讓我生起悲心的人。有情是讓我生起慈心、悲心、菩提心的人。

各方面條件都還不錯的人,即使遇到一點困難,由於身邊可以運用的資源多,比較容易找到人幫忙,再困難也不致於太窘迫無助;但是本身情況很差,又遇到大困境,非常困頓又沒有奧援,此時若有人伸出援手,就算他幫得不多,但對我們而言,他就是非常特別的人,就算只給我們一頓粗食,也會讓我們感念萬分。同樣地,當自己的修行好到某個程度時,一切有情都是讓我們生起悲心的人,因為一切有情都有煩惱,都有行苦,所以他們都能讓我們生起悲心。但我們現在程度還太差,一切有情還無法都成為我們生起悲心的緣,此時,只有那些正在受著苦苦的有情,才能讓我們這種程度不好的人生起悲心。這樣說來,他們就像是在我們舉目無親、跌落人生谷底時,賜給我們一頓飯吃的大恩人。

之前說過,悲心是如意寶。若你對這句話真的有體會,想到「讓我生起悲心的人」,你的感受應該也會大不相同。總體而言是一切有情,特別是現在遇到困難、正在受苦的有情,他們是我最大的施主!他們是讓我生起悲心、賜予我悲心的人,所以,他們是讓我獲得由悲心而來的一切安樂的大恩人。

某位長輩若要送自己房子,有兩種送法,一種是直接送房子,另一種是提供能買到房子的錢。慈悲菩提心與布施持戒等六度,就像是能買到佛果位的錢,誰給我這些,就等於是給我佛果位。所以,就像第二十八偈說的「故如本尊與上師,於有情眾應依止」,有情就像上師、本尊一樣。這些道理若真能入心,在你眼中的有情,真的就如同上師與本尊一般,有情是真正能給予我們成就悉地的本尊。

雖然實修了很多法類,依於咒乘的諸多本尊能修的法也修了很多,但依舊很難獲得成就悉地的原因是,我們把真正的本尊放在一邊不管。既然你如此輕視真正的本尊,當然很難獲得成就。以下這段話,印象裡似乎出自《妙臂請問續》。有人問佛:「實修密咒乘的人很多,但得到成就的人很少,這是為什麼呢?」佛回答了幾個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無悲心故無成」,是悲心不足而導致這種結果。

很久以前,不確定是佛世時還是佛示現涅槃之後,一位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他確實曾在這個世間住世,居住在一個名叫波達拉的地方。事實上,真正的波達拉在極樂淨土,而剛才提到的波達拉,確實的地點不確定是在印度還是中國,兩種說法都有。總之,在一個名叫波達拉的地方,有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長住在那裡。去過的人留下了記錄,上頭寫著只要沿著哪條路如何如何走去,就會到波達拉。有一個人非常想見到觀世音菩薩,他拿到了那個記錄後就出發,沿途經歷了非常多的辛苦。這個旅人在路上遇見了一個人,據說這個人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這個人問旅人:「你要去哪裡?」旅人答:「我要去波達拉見覺窩觀世音菩薩。」覺窩二字,代表非常重要的意思。這個人說:「只要對一切有情生起悲心,就會見到覺窩觀世音菩薩,因為一切有情是覺窩心中的覺窩啊!」這位旅人心中把觀世音菩薩視為覺窩,但有情則是觀世音菩薩心中的覺窩。所以這位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說,以一切有情為所緣修悲心,這樣就能見到觀世音菩薩。

被佛教徒視為最珍貴重要的是佛,被佛視為最重要的則是有情。能給予我們一切安樂的慈悲菩提心,是依於有情而產生的;本尊天被看得那麼重要,是因為依於本尊天可以使我們心續產生功德,產生菩提心、證空慧,而這些功德產生的根本依舊是有情。由此可知,從佛教的角度來看,有情就是我們的稀有至寶。以外道的角度來看,說實在的,主張有造物主存在的人,很難拿出任何理由證明,也無法用眼睛看到造物主;但是,能用眼睛看到、確實提供自己安樂的造物主,是以自己父母為首的一切有情,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因此,即使從承許造物主的角度來看,真正的稀有至寶也是有情。就算不談造物主,只從因果緣起的角度來說,真正的稀有至寶同樣也是有情。


Prev 1/3 Next »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