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目錄

不管對方有沒有想要幫助我,但他幫了我是事實。這樣說來,雖然表面上我似乎被傷害,但實際上我是被幫助了。就像醫生救治病人時會用手術刀割開患者的身體,病人會因此疼痛好幾個月,但病人會把醫生當成大恩人,因為醫生用這個方式幫助病人消除更大的痛苦。同樣地,某人打我一巴掌,就像醫生為我治病一樣!生了重病去看醫生,醫生幫我們開刀治療,痊癒之後,見到醫生我們會非常高興地向醫生道謝。說實在的,我們其實也沒有白白受恩,有付了不少醫藥費,但因為知道靠醫生才能痊癒,所以我們會很真心地向醫生道謝。同樣地,真正相信業果道理的人,在被人打一巴掌時,他可能會說:「哎呀!我因此可以少受十萬年的苦!太好了!」接著他會再把另一邊臉湊過去說:「麻煩你幫幫忙,再讓我少受十萬年的苦吧!」不過對方可能會以為自己遇到瘋子而慌忙逃走,哈哈!從某方面來說,這種忙連佛菩薩都幫不上,只有傷害你的有情才能幫得上這種忙!

《入行論》裡說,若依於修忍辱能獲得轉輪聖王的果報,則我們應該要向傷害我們的有情好好道謝。如果有人搶走自己價值數十萬元的財產,我們應該會很生氣;但是,這些財產被拿走後,若我們得到的補償是轉輪聖王的果位,真該好好向拿走財產的人道謝才對。

《甘珠爾》ཕ部裡的《龍王大海請問經》,談到六種神通分別從何而來時說到,在其他有情對自己說粗惡語時,若可以甘心承受,未來會成辦天耳通;別人派工作給你,若你能夠心甘情願地應允,未來會成辦神足通。若有天耳通,再遠的聲音都能聽得到,若天耳通的能力夠好,則佛與菩薩在其他剎土說的法,你都能聽到。

參加灌頂後才可以修密法,因而可以獲得很多悉地成就,為了獲得這些成就,所以我們去參加灌頂法會。在法會還沒正式開始前,大眾會先唸誦《皈依發心》並供養曼達,然後接受灌頂,之後再獻感謝曼達。剛才說到,有人罵自己時若能甘心承受,未來就會成辦天耳通,這是一種悉地成就,所以,在有機會被罵時,我們應該抱著參加灌頂法會的心情,或許也可以按照法會的儀軌進行,在對方想要開口罵你時,你請他稍等一下,然後你就自個兒先唸《皈依發心》並供養曼達,接著跟他說可以開始罵了。在他罵的過程,你要好好地聽,完整地聽,專心地聽,不管他罵多久都要認真聽,也許十五、二十分鐘結束之後,接著再供養曼達。哈哈!

無著賢菩薩一個人住在山上時,遇到三個年輕的強盜。無著賢菩薩住處除了幾件衣服之外,沒什麼值錢的東西,強盜搶了他的衣服就要離開,才走沒幾步,無著賢菩薩突然叫住他們說:「請等一等。」這幾個強盜都是身強體壯的人,看他一個出家人,身體似乎也很虛弱的樣子,覺得沒什麼好怕的,就停下來問:「要做什麼?」無著賢菩薩說:「我忘了祈願,請給我一點時間。」接著無著賢菩薩就伸手觸碰那幾件衣服,然後說:「依於這個善根,願以這幾個人為首的一切有情無病無痛、獲得一切安樂。」在殷重回向之後,無著賢菩薩說:「好了,你們可以離開了。」但這三個人聽完之後立刻跪下,向無著賢菩薩頂禮並發誓從此再也不偷東西。

有情是我們的大施主,從以前開始就一直賜給我們好多寶貝,直到現在,他們依舊繼續在給。乞丐不斷地給我們布施的果報,一切有情不斷地給我們持戒的果報,傷害我們的有情一直在給我們修忍辱的果報。雖然他們一直給,但我們沒有獲得這些果報,因為我們沒有拿。這就好比有人要給我們一塊黃金,但我們以為那是石頭而不肯拿。然而,真正明白這種道理的人,會覺得一切有情都是在幫助自己成佛的人。

既然一切有情都在幫助自己,都是成佛的順緣,哪來的作障者和違緣呢?佛與菩薩當然不必說,在你眼中,若連一切有情都在幫助你成佛,你將會成為任何時候都很快樂的人。一般來說,當障礙違緣發生時,可以用一些方法去阻擋,但現在說的這個概念,是把違緣轉為順緣的方法。比起遮除違緣,直接把它們轉為順緣不是更好嗎?

三、依有情才能實修四無量心、靜慮與智慧

16.設若無彼諸有情,如何能修慈與悲,如何能修喜與捨,何得靜慮等至樂

17.有為無為解脫樂,界與思以及隨眠,一切染污與清淨,若無有情何能知

18.菩提分與相順法,其因乃為有情眾,故求圓滿菩提者,應視有情為上師

第十六偈的意思,沒有有情就無法修慈悲喜捨,也就無法獲得靜慮等至的安樂。第十七偈,「有為無為」的意思也許是世俗與勝義,與第四句的「」字結合,可以解釋為知道世俗與勝義。知道成辦解脫安樂的方法,包括知道自己獲得解脫、如何幫助其他有情獲得解脫、給予有情穩定清淨安樂的方法。然而,只有這樣不夠。雖然知道方法,但如果無法準確知道所化機的個性與想法等,就有可能犯錯,所以還必須知道有情的界、思與隨眠等。「」指的是種性,「」指的也許是勝解(欲求),「隨眠」指的是過去世的習氣。此外,也必須了解什麼是煩惱染污品,什麼是清淨品。這句偈頌可能要結合較高的證量來解釋,佛與菩薩經過非常多生的學習,才成為懂得非常多、在上述各方面都專精的人。為什麼會成為這樣的人?是因為有情。因為對有情生起悲心,為了有情去做各種學習,於是成為具備智慧的人。

第十八偈是總攝。佛果位、與佛果相順的法,包括六度的實修與慈悲心等,它們的因都是有情。因此,想要獲得佛果位的人,都應該把有情視為自己的上師。

……第五講2017.11.9


« Prev 3/3 Next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