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這門課的內容屬於六度中的靜慮度,靜慮(1)的意思是「心專注一境」。對於這句話,可以有許多不同層次的理解。例如,菩提心是靜慮之首,因為它是對目標非常專注的心。內心立定目標、做出要利他的決定、為了成辦一切有情的義利誓願成佛後,堅穩地持住這個目標不改變,這是靜慮。如果有一天,你心裡想:「我應該沒辦法成就無上菩提、沒有能力利他,所以我只求自己解脫就好。」產生這種想法就是退失靜慮,因為你本來秉持的目標在此時失守了。

這也是為什麼《入行論》靜慮品沒有特別講修奢摩他的方法,而把重點放在如何透過自他等換修菩提心。談到靜慮這個主題時,寂天菩薩說,在尚未正式修習靜慮前,必須先安排一個靜僻的地方、要少欲知足。做好這些準備後,要如何修靜慮呢?寂天菩薩接著說的是自他等換的教授。

所以,不要只從奢摩他的角度理解靜慮,許多大乘佛經都曾如此鄭重提示。總之,靜慮的意思,除了針對特別的所緣專注一境外,另一種理解則是針對內心顯現的行相(目標)專注一境。

六度彼此間的關係,前前是後後的因。靜慮要修得好,必須要有精進;精進要修得好,必須要能忍辱,若做不到「安受苦忍」就無法精進;忍辱要修得好,必須要持戒;要能好好持戒,必須要行布施。此處布施的意思不是把東西送給別人,而是「心能捨」。如果連今生粗分的快樂都捨不下,就不可能好好持戒。上述六度間的關係,彌勒菩薩在《莊嚴經論》裡也有提到。

既然前前是後後的因,因此包括精進在內的前四度,都算此處說的靜慮前行。而前行的意思,也可以說就是上次課程講到「修止資糧」這個科判的概念。

1.譯詞說明:靜慮བསམ་གཏན།

…出自:《2006略論止概說》第二講 2006.9.12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