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er

問:我正在學習《心類學》,學到心的分類與定義,有些內容我覺得很難了解,例如「意現前」,聽說它對聖者而言是現量,但對我而言是只能靠著佛語建立信心的極隱蔽法。請問我該如何了解它?

答:經論裡的內容,有些是為了某個主題的完整性而說,對你而言,它們無法產生「現在知道、現在就能修、現在就會有感受」的效果,所以對你而言,它們不是現階段非懂不可的內容;但有些是現在一定要學的內容,不學就無法精純地實修。

透過經驗,你應該也可以知道,某些內容若沒有人解釋給你聽,你自己根本無法看懂;但只要聽過解釋後,你馬上就可以懂。然而有些內容,則是「若能了解很好,若暫時不了解亦無大礙」,例如《心類學》裡講的「意現前」。意現前屬於極隱蔽法,對我們而言,它是無法透過物力正理就能認識的法。若能認識它,當然會有幫助;但若不懂,其實並不會影響你實修道次第。經論裡的內容有一類是這樣的,現在能懂很好,若現在不懂,暫時放著並不會影響實修。

然而,有些內容是現在就一定要學會的,例如《心類學》裡講的「瑜伽現量」。它雖然是我們現在經驗世界以外的東西,卻是你一定要知道的。它是隱蔽法而不是極隱蔽法,雖然沒有親身經驗,但可以用理路去推度。此外還有一些心,是我們現在就可以透過經驗去認識的心,例如疑、顛倒識、量、非量、比量,以及包括貪嗔痴在內的種種善與不善的心。至於剛才提到的「意現前」,如果暫時不懂,並不會讓你在實修上完全無法前進。

學習《心類學》時,會學到心識的分類與數量,例如被問到「現前識有幾個」時,事實上有幾個就是幾個,所以一定會提到意現前。雖然你不懂那是什麼,也不會太妨礙你繼續往前進;可是,《心類學》裡有些概念,是你現階段必須努力學會的,例如「量識與顛倒識」、「分別心與無分別心」。不懂它們,會使你往後無論學習道次第、中觀等課程變得很辛苦,很難繼續學上去。

《心類學》講的各種心的定義,能幫助我們認識心的情況。「定義」二字藏文直譯為「測尼」,「測」字的意思是「使了解」;「尼」字的意思是「唯」,兩個字合在一起的意思是「不共的能解 」。每一法都有各自不共的體性,透過辨識出不與他法混淆的體性,從而準確地辨識出某一法。所以這些定義,都在描述某一種心不共於其他法的情況。

…出自:《2006略論止概說》第三講 2006.9.13

悲桑格西法語

智慧小語

有個人跟佛陀說:「我要快樂,但我一直不快樂。」佛陀說:「只要把『我』與『要』丟掉,剩下的就是純然的快樂了。」....(閱讀更多)